光艺术如何介入城市照明?光艺术的定义是什么?在8月3日举行的2022光艺术创享论坛暨第二届光艺术展颁奖典礼上,光艺术对于城市的应用与赋能照明行业成为业内关注热点论坛汇聚各路专家、业界精英,聚焦文旅融合发展大变局,从全产业链布局视角,多角度探讨文旅发展大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功能照明与景观照明?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功能照明与景观照明(光艺术如何介入城市照明)

功能照明与景观照明

光艺术如何介入城市照明?光艺术的定义是什么?在8月3日举行的2022光艺术创享论坛暨第二届光艺术展颁奖典礼上,光艺术对于城市的应用与赋能照明行业成为业内关注热点。论坛汇聚各路专家、业界精英,聚焦文旅融合发展大变局,从全产业链布局视角,多角度探讨文旅发展大势。

建筑套娃行为?千城一面?

要讲个性,避免千城一面现象

四川美术学院照明艺术设计教研室副主任、建筑光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黄彦在论坛上谈到“我认为照明艺术和光艺术是一样的,光艺术应该归类为一门艺术的形态,光艺术是目前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形态,广义地照明艺术,广义的光艺术是涵盖以光影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态。”

对于城市照明是什么?黄彦为我们讲解道“城市照明包括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功能性照明包括隧道照明、公路照明,非功能性的照明就是景观照明,不管任何的照明设计,实际上可以把照明设计应用简单粗暴地理解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研究如何使用光”。

那么照明艺术与城市照明这两者之间是如何有一个关联的?黄彦解析道“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城市的建筑越来越像,城市和城市之间越来越像,照明是依附于载体的,因为城市变得越来越像,而在城市载体上面的灯光也变得越来越像,所以城市也越来越像”。面对这样一种城市越来越像,景观照明工程做得越来越多,但是文化流失、手法雷同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黄彦的答案是,“照明设计师可以去发掘文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光影艺术的创造力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照明手法,不管是艺术照明还是传统的照明景观手法”。

黄彦还提到直接被过量的复制和使用的建筑套娃行为,这样只会造成千城一面。如何把照明艺术或者光艺术介入城市照明,黄彦认为这需要思考如何选择照明载体、如何满足需求、文化是否保留、艺术性的问题。

黄彦总结说,“艺术介入城市照明是利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出的、利用光这一元素传达和表现符合城市空间环境的文化、个性和美学精神的方法,一定要讲个性,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

以灯光为载体

打造智能的生态链产品

佛山照明国内营销事业部主案设计师曾庆杰提到,“不管是在室内或者在户外,我们需要去描绘一个建筑,灯光可以更好地表达一个设计师的想法”。

曾庆杰认为灯光是一种新的语言,灯光不仅确保了我们对物体的价值,它同时也能表达一个情感和历史的文化信息,我们应该是超越灯光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我们应该把灯光的语言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

作为一个照明企业,曾庆杰认为应以光为影,用灯光引入其他的智能设备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智能是无形的,以灯光为载体,打造智能的生态链产品,定制个性化场景,创造智能新时代。

“据相关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安防和智能灯光分别占了55和53%, 智能灯光能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我们作为一个做照明的企业,也能够慢慢把整个生态链的智能产品整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实现光连万物、全屋智能的场景控制,真正地解放双手”,曾庆杰分析道。

此外,曾庆杰认为“智能只是刚刚起步的状态,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希望以后大家可以一起携手去开启智能的新篇章”。

光艺术的商业价值

打造艺术和商业的结合

夜空彩虹集团总裁杜海燕认为“光艺术就是以光为主要表达媒介的艺术形式,它就是空间塑造者,新技术的出现,打开了光艺术各种呈现的潘多拉魔盒,使得光艺术的范畴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大型数字光投影和光绘到交互式的各种光艺术,3D Mapping、3D雕塑等等,我们不得不承认灯光与艺术、灯光艺术与互动灯光装置正作为一种媒介改变了公共空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光艺术用在建筑上面,用在商业里面,用在城市的各个角度,它是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看一个城市,观看一个空间”。

此外,杜海燕还提到“光具有连接性,艺术是无国界的,它是将艺术文化和城市聚集在一起的一个国际网络,灯光艺术会是一个国际光城市的网络。灯光重启城市经济,可以振兴经济”。对于每个商场、每个商业空间几乎大家看起来都似曾相识的问题,杜海燕认为要打造艺术和商业的结合,意味着每一个点都是独特的和不同的,艺术和商业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独特性、独一无二、创造性。

行业三缺

缺眼界、格局、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常志刚把照明行业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城市的美化、亮化、景观亮化,第二个是节能减排,第三个是国家举办重大事件,从外滩最简单的亮化工程到白炽灯替换成LED,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的夜间景象,使得照明师从一个配角地位变成一个主角,各个地方都开始做文旅、夜游经济的夜间照明项目,所以照明行业在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当中应该说是极其火热。

常志刚认为“灯具遍布了我们整个城市的表皮,这些表皮就有点像皮肤上一个一个的神经末梢一样,它不是一个静态的,是有生命的。”

此外,常志刚认为行业三缺,“缺眼界、缺格局、缺平台,我们要有大的格局,要放眼周边、放眼世界。照明行业响应国家战略,紧随时代步伐,还要借鉴其他行业,要吸纳外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搭建不仅仅是自己行业的平台,还要搭建跨界的平台。开拓应用新场景,新的应用”。

未来光艺术会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黄彦认为对于光艺术的未来根本想象不到,“比如我们可以时空穿梭到80年代,你根本不会想到现在的城市是这样的,所以未来的光不能被定义,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做好技术、做好跨界。”

阳光照明中国区产品设计部高级总监兼零售产品管理总监潘旼认为,光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慢慢变成大众化、普通人、所有人都能够受益、都能够接受的。

杜海燕认为,“只要我们把更美、更好、更能启发人、更能让人产生快乐和愉悦的东西,更多的用光来表现,光艺术的价值就出来了。”

采写: 南都·湾财社记者 许琨

实习生:吴嘉敏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