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办公交流流程(微信办公成常态)(1)

最近很多人都在反思一个问题:如今,微信已被很多单位默认为一种办公软件,既混淆了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又改变了单位的工作氛围,微信办公成常态,这事儿到底好不好?

不可否认,“指尖时代”微信办公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但是,潜藏在其背后的形式主义,逐渐演变成了一股职场歪风,令很多领导干部哭笑不得,不得不警惕:

有些单位,该打电话确认的不打,该发公函签收的不发,什么工作通知都在群里发,导致很多人至少加了十几二十个工作微信群,而且满屏都是“收到”,必须费劲往上滑才能看清到底是啥通知;

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夸夸群”,迫于某种隐形的压力,很多人在微信群里被迫变成了“复读机”,仿佛不及时点赞就不是好员工;

还有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秀加班、摆样子的“秀场”……

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不少地方省份都开展“网络减负”,精简微信工作群,然而,网友的一番评论却道出了担忧:谨防减负异化成另一种形式主义。

互联网时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为何泛滥?这股职场歪风又该怎么刹?

微信办公交流流程(微信办公成常态)(2)

泛滥

尽管形式主义在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就其本质而言,是只注重表面现象,而不追求实际内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乡镇干部“指尖上的沟通”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变异。这是因为一些乡镇干部陷于完成各种“指尖上的任务”“指尖上的项目”等纷繁事务之中,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完成上级的“指尖上的工作”,无法完全自主统筹、安排和发展适合本乡镇特色的各种工作事项。

这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APP打卡来完成任务”的方式,就演变成为了形式主义,且属于形式主义在“互联网 ”下的变种,即“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在这种依托APP形式布置工作任务的环境下,“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呈现出各种形态。

第一,有的乡镇干部看到信息后选择性视而不见,随后又寻找借口搪塞工作。基于工作上的要求,所有乡镇干部都必须加入各种各样的手机软件工作群,尤其要加入多种微信工作群。然而,有些乡镇干部在看到手机软件上的工作布置后,却采取选择性回应,如为了躲避、拖延一些工作布置,采取故意忽略、视而不见的方式。当被主管领导通过传统的电话方式追问时,则又找出种种借口、编出种种谎言来搪塞和应付。

第二,有的乡镇领导布置工作时仅仅动动指尖,而不认真抓落实。动动指尖发送消息、转达告知,这样布置工作既不指定具体负责人落实,也不确定具体方案、方法措施、时间节点等详细内容,完全是在走形式。上级检查落实情况时,则互相串通、敷衍检查。

第三,有的乡镇干部执行工作时仅上传图片,而不处理实际问题。在执行具体任务时,有些乡镇虽然对于工作事项有所回应,但仅仅停留在上传象征意义的内容上,并不采取实际行动。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乡镇干部都有对应的扶贫对象。按照工作要求,应该定期走访和看望负责对应的扶贫对象,有些乡镇干部则没有认真落实,而是以上传到场图片来替代实际的问寒问暖、扶贫扶心的行动。甚至个别地方提出合格干部的标准是“有照片、有定位,有记录”的“三有”工作留痕,以纯粹的形式主义应付上级检查。

第四,有的乡镇干部所答非所问,甚至上传不适当的内容。在各个政务APP中,主管领导在要求及时回应工作进展时,一些乡镇干部往往会找出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或转移领导视线、分散领导注意力,或上传与具体工作进展关联性不大、乃至不适当的内容来应付工作要求。

微信办公交流流程(微信办公成常态)(3)

根源、对策

在当下层层加码、层层加压的“压力型体制”下,乡镇干部确有“不堪其压”之感;而层层追责、层层下卸责任,乡镇干部也就成为了“最终责任承担者”。破解这种困局不仅需要更多人来达成共识,更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为此,对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我们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引起重视。

首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价值观、政绩观念的问题。一些乡镇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才在新形势下出现了新的形式主义。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自省,看是否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否真正坚持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从心理上、观念上、价值引领上解决了深层次问题,才能指引行动、规范行为。乡镇干部扎根基层,直接面向普通民众,情况多样、形势多变,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但只要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就能避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也才能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其次,确定合理需求,整合繁多重复的APP。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合理界定需求,并进行科学管理。对于“每一项工作和任务是否真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APP或微信工作群”问题,应该认真思考,逐步建立起“结果导向”和“绩效导向”的工作模式,而不是动辄以设立微信工作群或下载政务APP了事。在当今信息互联互通、公开透明的时代下,应该逐步破除人为的信息壁垒,构建起任务导向型的扁平化联系网络。为此,应该删除各类重复的或“僵尸性”的APP,以消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

最后,建立群主责任制,制定APP应用规则。任何类别的政务APP形式都不是私人空间,更不是法外之地,都应该遵守规则。在预防和坚决杜绝“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强调政务APP环境下,尤其是在各种各样微信工作群里的法律、党纪和行为道德准则的遵守问题。为此,应建立起“谁建群、谁负责”的政务APP运行制度。建群者或群主在担负起群内公共秩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互通所带来的便利,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最后,平台本无对错,善用才是根本。这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创新型工具却出现了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恐怕还是思想深处某些官僚主义旧习气在作怪。旧习不除,推出再多政务创新恐怕也会被形式主义附体。而这,是需要持之以恒加以治理的。

(来源:人民论坛网微信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