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24日讯世上没有不凋谢的花朵在张兴芝手里,无论是玉兰还是百合,从不凋谢,似乎要永远留住春光,花儿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绢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河间市制花厂地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河间市制花厂地址(肇东市制花厂张兴芝)

河间市制花厂地址

黑龙江日报12月24日讯世上没有不凋谢的花朵。在张兴芝手里,无论是玉兰还是百合,从不凋谢,似乎要永远留住春光,花儿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绢花。

24年前,肇东市制花厂厂长张兴芝作为代表,到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当时的兴奋与自豪,令她至今难忘,这是她众多荣誉中最珍视的一个。“我1987年当厂长,这个40多年的老厂,能坚持到今天,真不易,靠我们农村人实打实地干!”64岁的张兴芝,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绢花绽放小镇闯出兴业富民路

绢花又叫“京花儿”,是用各种颜色的丝织品仿制的花卉,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肇东很早就有手工艺人在家里做绢花。”张兴芝介绍说。出生在肇东市里木店镇双星村的张兴芝,与绢花结下不解之缘,是因为里木店镇的绢花车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里木店成立了镇办企业——四方机械厂,当时厂里有地毯、绢花、刺绣、工程等业务,效益一直不错,张兴芝进厂时是现金员。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厂里经济效益下滑,一度出现危机,是张兴芝用手中的绢花让大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那时,到哈尔滨市制花厂的一次考察,深深触动了张兴芝。手工制作的精美绢花,卖到国外,就能赚到外汇。张兴芝意识到,为企业找到出路,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于是,小小的绢花成了连接哈尔滨与肇东的桥梁,在张兴芝的努力下,哈尔滨市制花厂在里木店成立了一个加工点,加工简单的初级产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兴芝说,哈尔滨提供原料,他们只能做花瓣、花叶,最后要送回哈尔滨做成各种各样的绢花。“我们偷偷跟哈尔滨学艺,心想,早晚有一天要取代他们。”张兴芝直言当年的想法。终于,里木店的绢花车间后来变成了制花厂,设计和制作出了自己的绢花产品,渐渐一枝独秀。

张兴芝对第一次参加广州交易会的印象尤为深刻,这个和外国客商做生意的平台给了他们无限机遇。张兴芝一个人背着100多种绢花样子去广州参展,最终有24种拿到了订单。

上世纪九十年代,镇办企业改制。张兴芝办起企业,肇东市制花厂成立,绢花又逢春。

不断创新样花赢得海外订单

一片片花瓣依次在花蕊四周聚拢,一朵玫瑰在女工李艳波手中盛开。这朵淡黄与白色花瓣簇拥在一起的玫瑰,用网状的麻料制成,显得格外素雅、高洁。李艳波在制花厂工作了20年,很多绢花样子都出自她手。“外国人喜欢素淡的花,我们得根据外国人的需求设计,这样他们才能选中下单。”李艳波说。

在张兴芝看来,绢花的设计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以前,制花厂会从北京、沈阳请来技艺高超的老师傅,专门设计绢花样子。现在,厂里有几十人的专业团队在做设计与创新,目前已开发生产9大系列,3800多个花色品种。张兴芝深有感触地说:“离了设计与创新,就站不住脚,想干也干不上去。”张兴芝曾到哈尔滨的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绢花和地毯的图样设计,包括国画等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几个月下来,她设计的牡丹等图样被做成了产品。

为了扩大产品销路,肇东市制花厂每年都会参加哈尔滨、大连、广州、深圳等地的贸易洽谈会,还漂洋过海到德国法兰克福参展。独具匠心、新颖别致的肇东绢花,用美丽征服了外国客商,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作为乡镇企业,制花厂年产值300万美元,能够出口创汇,这一直是张兴芝引以为豪的。

助力就业脱贫美丽事业更美

为解决残疾人就业,肇东市残联和制花厂合作,为肇东当地的5个社区上千名残疾人提供绢花制作培训服务。张兴芝在培训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残疾人对获得工作的渴望与真诚。培训后,掌握技能愿意来制花厂工作的残疾人,张兴芝都会接收。

里木店镇的张玉贤和老伴都已70多岁,因为儿子身体残疾,一家人陷入贫困。幸运的是,张玉贤的家离制花厂很近,一家人靠制作绢花有了收入来源。只要做好一批绢花,张玉贤的老伴就会送到制花厂,再领回下一批绢花制作原料接着制作。张玉贤虽然眼神有些跟不上,但用针线缝出的绢花依然没人赶得上。张玉贤和家人用勤劳的巧手,为绢花的大花园增添靓丽,也撑起了一个家庭。据张兴芝介绍,绢花每个月都为张玉贤一家带来2000元至3000元的收入,制花厂解决了200多名残疾人就业。

“做绢花主要以妇女为主,我们为乡镇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每次培训都非常受欢迎。”张兴芝说。目前,制花厂已吸纳女工20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