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翔子

最近,从护肤刮到了彩妆界的单品牌店风潮还未让人缓过劲来,以韩国珂莱欧株式会社旗下的CLUB CLIO和LG生活健康旗下Nature Collection为代表的品牌综合店又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韩国品牌声誉排行榜前十(韩国综合店来袭)(1)

Nature Collection

娇兰佳人董事长蔡汝青曾说过单品牌店会成为未来十年的强劲零售模式,广州吴志刚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刚也认为,单品牌店是下一个风暴眼。

甚至,有人认为国内市场起码能容纳超过20个以上年营业额过5亿的单品牌专卖店的生存与拓展。

业界预测,到2020年左右,这一业态预计将占到化妆品零售规模的5%以上。

哪些国产品牌开启了单品牌店模式?

从佰草集1998年开出第一家门店开始,林清轩、植物医生、蜜思肤、婷美小屋相继在全国跑马圈地,开设单品牌店。而韩束、春纪、韩后等已进入CS渠道的本土品牌,也先后开出了单品牌店。其中,就店铺数量来说,以植物医生公布的2000家为最多。

彩妆也不甘人后。继玛丽黛佳开了本土第一家彩妆单品牌店之后,卡姿兰也开始了在单品牌店上的布局,6月1日,卡姿兰首家彩妆品牌专卖店在广州亮相;尚惠国际也宣布本月将开设茹妆单品牌店。

不过,从本土单品牌店的现状来说,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首先,对于单品牌店而言,多元的品类和丰富的产品是支撑一个店铺运营的基础。譬如,悦诗风吟、自然乐园这些单品牌店的先行者,其SKU已经超过了1000个。相比之下,国产品牌的SKU数量明显存在差距,比如韩后单品牌店中的SKU只有100多个,一叶子将在单品牌店投入的400多个SKU已经算是国产品牌中数量较多的了。

其次,品牌个性化和差异化仍有待提高。纵观市场上受欢迎的单品牌店,几乎都有品牌自身的个性化和辨识度。比如科颜氏,其标志性道具“骨头先生”在每家门店都能看到,每个BA都穿着白大褂,风格鲜明,也体现了品牌药房起家的历史背景;比如悦诗风吟,在2004年第一次进军中国失败以后调整品牌形象,将品牌锁定于来自济州岛的自然系品牌,使整个品牌有了独特的调性。

而国产品牌,虽然近年来也开始注重品牌形象和定位的塑造,像婷美小屋、植物医生等都有一定特色,但差异化还不够明显。

众所周知,单品牌店“投入大、见效慢”,尽管近几年各个国产品牌都在发力,但要真正走向成熟还需要一些时间。

就在国产品牌还在摸索单品牌店时,引领潮流的韩国化妆品又开始了第二波进攻。

5月28日,韩国行业第五的CLIO株式会社在中国开设了首家品牌综合店CLUB CLIO,汇集旗下珂莱欧、菲丽菲拉和果达儿三个品牌,涵盖彩妆、护肤两大品类。不仅如此,韩国LG旗下品牌综合店Nature Collection日前也亮相上海美博会,并表示将于8月份入驻上海。

韩国品牌声誉排行榜前十(韩国综合店来袭)(2)

CLUB CLIO

事实上,早在2008年,爱茉莉太平洋就在韩国开设了名为ARITAUM的品牌综合店,公开资料显示,ARITAUM2015年在韩国的店面达到了1350家。 韩国业界甚至预测,2016年将是韩国品牌综合店兴起的关键一年。

这个风口跟不跟?

现阶段看来,国产品牌还不具备开品牌综合店的实力。显然,品牌综合店是建立在一个公司拥有多个成功品牌基础之上。就目前国内企业来说,建立一个成功品牌已属不易,想要做到多头齐头并进,尚需时日。

不过,正如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只用了三十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一百年甚至二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先富起来”的一批本土企业已经加紧了多品牌发展的步伐,中国的化妆品店也许在单品牌店还未站稳脚跟时,就直接进入品牌综合店模式,也并非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