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扩容主城区(青岛主城区范围又双叒叕变了)(1)

青岛原来的市区就是市南、市北、李沧,后来又加上了崂山区,现在公认的也就是这四个区。不过,随着青岛市区发展逐渐饱和,周围郊区发展日益成熟,青岛主城区范围也该变一变了。

今年年初以来,短短的半年间,青岛主城区范围变了又变,真成了谜一样的存在。

01 城阳入围

今年3月1日,青岛市公布《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次把城阳区列入了主城区范围:

青岛市扩容主城区(青岛主城区范围又双叒叕变了)(2)

这份文件中,青岛主城区范围是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和城阳区,关于城阳区的定位是:有序推进城阳建成区、青岛高新区和流亭机场片区规划建设,完善交通、市政、文化、科教、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接老城区部分功能疏解,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吸纳年轻人创新创业,打造主城区新的崛起板块。

郊区或者说叫主城片区是黄岛(西海岸新区)、即墨、胶州,功能定位是与主城区协调发展,主辅联动。

原来备受关注的蓝谷,则和董家口、姜山、南村一个级别,成为功能性战略节点。

平度、莱西是综合性节点城市,也就是青岛的卫星城市。

从上面这张图中还可以看出一点,青岛市区-城阳-高新区-胶州-潍坊的这一个箭头特别粗,这将是十四五和2035年之前青岛的主发展方向。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对青岛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一份特别重要的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把西海岸新区游离在青岛主城区之外,一度让人特别意外和惋惜。

02 高新区入围

今年3月25日,青岛发布新一轮招生政策,其中的亮点在于高新区:局属公办普通高中面向市内三区、崂山区和高新区招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高新区在中考报录中已经和崂山区同一级别了,这是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都不曾享受到的待遇。

在行政上作为城阳区的一部分,高新区率先获得青岛“主城区”的认可,这让城阳区情何以堪。

青岛目前基础教育的现状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市内三区(市南、市北、李沧)是一个整体,崂山区是一个,高新区是一个,其他区市各自是一个;中考时,或者说高中阶段,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区、高新区是一个整体,其他区市各自是一个整体。

这之后,高新区的教育发展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青岛中学、青岛实验学校、高新区实验小学、高新区银海学校外,58中高新校区要增加小学、初中部分,其中高、初、小阶段分别由58中本校副校长、青岛实验初级中学副校长、嘉峪关学校副校长负责;清华附中青岛分校传了很多年,前段时间终于落地签约;最近又传出中欧国际城中学将由青岛三十九中来办学。

从上面这些学校可以看出,高新区的教育简直就是名校堆积式发展,而且与青岛市区的名校关系密切。

高新区是青岛诸郊区中唯一把主城区地位落到实处的区域。

03 黄岛入围

日前,《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启动公示。

2019年5月,国家曾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原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等统一融合为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并指出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可见,《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一份重要的规划性、指导性文件。最近不少大城市都发布了相似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都是应国家这个《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文件的要求。

在《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青岛主城区范围又双叒叕变了:

“一主”指东岸-城阳-黄岛,共同打造更高能级的主中心城市,都市区综合服务中心;“三副”指胶州、即墨、胶南,打造都市区副中心城市,承担都市区专业化高端功能;“两城”指董家口港城、蓝谷海洋科学城,打造都市区外围新城。

青岛市扩容主城区(青岛主城区范围又双叒叕变了)(3)

《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区别是:

原黄岛区入围青岛主城区,和城阳区同一级别;胶州、即墨、原胶南为郊区;原来是蓝谷、董家口、姜山、南村四个外围节点,现在变成了蓝谷和董家口两个。

但上述这两张图仍有几个点需要特别注意:

两张图中青岛市区-城阳-高新区-胶州-潍坊的这一个箭头,或者说叫青潍陆海发展轴都是最粗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甚至已经开始叫“主轴”,是未来青岛发展的主要方向;

《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这张图中,青岛市区到城阳是双向箭头,到黄岛则是单向箭头,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04 几点看法

青岛近些年的发展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环湾发展”“三湾三城”。

一开始是环湾发展,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高新区、红岛规划了很多大项目、大配套,不是青岛之最就是以“青岛”命名,可惜很多至今都没有完工。

然后是三湾三城,从蓝谷到灵山湾影视、古镇口、董家口,从11号地铁线到13号地铁线,这条超长的海岸线上出现了众多大项目、高校和房地产。

城市都有有效半径,太远了难免顾不过来。

从自贸区、上合在胶州湾沿岸的落地,到《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两份重要文件把城阳、原黄岛区纳入主城区,大有从“三湾三城”向“环湾发展”回归的意思。

这一点在《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空间结构图上最明显,胶州湾沿岸已经被发展轴填满,青岛市区-城阳-胶州,青岛市区-原黄岛区-胶州,两条发展轴在湾底的胶州会师。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条最适合青岛发展的方向。

本文来自青城山说,专写青岛城市发展和楼市分析

#青岛##黄岛##西海岸新区##城阳##胶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