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1)

什么是自然教育,如何走进自然,如何开展亲自然教育?让自然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是国内教育行业在一直探索的问题。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2)

自“双减”政策落地后,教育行业被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在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话题中心。

然而素质教育的利好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学生的周末、寒暑假面临重新规划,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刚需”,给了更多企业以机会。

另一方面,头部教育公司在素质教育领域加大力度布局,也给原生玩家形成了压力和紧迫感。素质教育的竞争核心还得回归内容品质和运营效率,谁具备这两项能力,才是终局玩家。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3)

一课田野正是在这条素质教育的路上不断的深化自我,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一课田野旨在自然中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搭建一个基于自然场景的亲子成长平台,打造室内外、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家庭成长导师全流程陪伴式落地方案等形式,建立乡村和城镇、荒野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养育桥梁,形成家庭教育可复制有影响力的生态体系。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4)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以及教育政策的变化,“一课田野”也一并进入了发展的改革期。8月16日,一课田野品牌方,在广州地理所举办内部恳谈会,探讨自然式教育的发展,在会议上有幸邀请了自然式生活教育的践行者及发起人冯丹老师进行了自然式教育的详细介绍与讲解。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5)

冯丹老师从事地理教育多年,她一直秉承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的原则,坚持带队学生们外出实践学习,她带队的地方有澳洲、新疆、遍布全球各地。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6)

广州地理研究所

在带队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孩子会问她“为什么这里的场景跟我在书里看到的不一样?”孩子无意间的发问,却引起了她深刻的思考。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7)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疑问,就是因为她把孩子们带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最大问卷里。生活中地理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试卷里。她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精力的时候,带孩子来到参加旅行团无法到达的地方,去学会领略大自然的美。

而她本人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跟随她过来旅游科考或者休闲的孩子们,可以养成这样一种习惯,长大之后,可以跟朋友在一起主动去寻找美丽的自然风光,亲近大自然,或者掌握一些通俗的地理方法,去欣赏大自然的美。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8)

这也是作为一个地理老师最希望做到的一点,非常的朴实,但也非常的难。冯丹老师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努力,去传递自然教育的理念。为了传递这种自然式生活教育的理念,她在华师附中开起了选修课,让家长和孩子同时上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9)

广州地理研究所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冯丹老师也意识到不足之处,这种家长和孩子同时学习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最好的,因此这段实践最后以失败告终。

历经多年,在失败与成功中无数次的探索,冯丹老师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的、可复制的自然式教育方法。而一课田野正是基于冯丹老师的这套教育理论开发的学习项目,让自然式教育以一种更好的方式传递出去。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10)

2017-2020年期间,一课田野在全国四个地方,分别建立了红花黄白四个石头营地。通过开展营地课程,让孩子在营地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让孩子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并养成习惯。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者并不是老师,而是包罗万象的大自然。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11)

让自然进万家是一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单靠一课田野的营地馆,始终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普及。因此,一课田野推出了地球科学生活馆的概念,基于不同的城市地域,打造不同特色的生活馆。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12)

一课田野的生活馆区别于培训机构、研学机构、旅行社,它是一个集课程、平台、营地、师资、地球科学竞赛于一体的青少年学习成长平台。通过全国各地生活馆的联盟,使这个平台成为最大的地理教育体系。

这个项目不光具有教育意义,还具有扶贫的意义,地理环境特别天然的地方大多伴随着贫穷,而孩子们前往当地学习的时候,可以同时帮助到原住民,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自然教育走入课堂(让自然进万家一课田野)(13)

“一课田野”一直致力于建立乡村和城镇、荒野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养育桥梁,形成家庭教育可复制有影响力的生态体系。将学校教育与课外营地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善思考、爱行动的孩子。让孩子们的成长里,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钢筋水泥世界,而是在那之外更加广阔斑斓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