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跟一位省外回长老友吃饭。

记者这位朋友,毕业后一直在外地从事资本运作。

席间,闲聊时得知,朋友这趟回来,不再打算回去了。

“你工资挺高啊,工作环境也挺好,为啥做出这个决定?”记者问。

“这个年纪了,做事儿肯定谨慎,我之所以选择回来,理由很简单,吉林变化太大了,现在这边的机遇一点不比外边少。”他说。

……

或许是好友“回家”创业的理由,

带来了写作灵感。

坐在电脑前,

记者下意识地敲出了一行题目:

《吉林,如何“走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

接下来,

咱们就沿着这个主题,

透视吉林振兴发展新路。

入题之前,先交代个背景。

党中央对吉林振兴发展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3次视察吉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希望吉林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的殷殷嘱托,

为吉林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成为吉林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些年来吉林始终牢记在心、忠实践行。

几组片段,

呈现吉林的十年精彩“新”答卷。

01

传统产业蝶变 国企雄风再现

吉林,新中国现代工业摇篮。一汽、吉化、长客等“国字号”大型企业坐落于此。

近年来,吉林牢记"走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的明确要求,立足吉林实际,探索具体战略路径和举措。这条新路,就是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以"五个合作"拓展空间,以"六个回归"集聚势能,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1)

红旗民族汽车品牌创新前行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2)

中车长客跑出“中国智造”加速度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3)

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丙烯腈装置建设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发展动能强势助力。

设立“汽车产业创新日”,举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长春市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红旗品牌四年销量增长63倍,"红旗"百万辆民族品牌汽车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赢得了"风景这边独好"的赞誉;

中车长客跑出“中国智造”加速度,相继成功研发国内第一列高速高寒动车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自动驾驶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京张智能动车组,以及“瑞雪迎春”冬奥列车;

吉林化纤自主研发的大丝束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技术国际领先,产能国内最大,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吉林化纤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等项目,打造“中国碳谷”;

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加快建设,投产后将再造1.5个吉化。

02

做强现代农业 筑牢黑土粮仓

吉林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东北平原腹地,是“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4)

梨树模式实训基地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5)

黑土地保护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6)

希望的田野

近年来,吉林牢记"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指示,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产粮大县为依托,突出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等关键环节,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里多装吉林粮。

设立“黑土地保护日”,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率先启动建设东北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农业现代化“十大工程”,保护性耕作面积居全国之首、五年增长4.8倍,农机化率达到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在良种方面,支持现代种业创新发展,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大面积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扩大到3283万亩,居全国第1位。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总产量跨上800亿斤台阶,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大省第1位。全省粮食商品率达到91.1%,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净调出省份,全国粮食能够净调出的省份只有5个。为了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吉林今年更是谋划提出了“千亿斤粮”工程的奋斗目标。

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这篇大文章,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全省上下形成了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广泛共识。

03

创新驱动发展 科教资源转化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吉林始终把创新作为破解振兴发展难题的“牛鼻子”。

近年来,吉林深入贯彻关于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的重要指示,推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协同发展。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7)

吉林一号卫星亮相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8)

“摆渡创新工场”内的创客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大国重器接连在我省取得突破,万米钻机“地壳一号”创造亚洲新纪录,世界最大口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MOS图像传感器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量产。加快建设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力量布局,已建成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今年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长春国家农高区成功获批。

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9户,长光卫星成为东北三省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

出台“双创”系列政策,长春“摆渡创新工场”典型模式在全国推广。

推动整体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把吉林人文科教大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04

建设生态强省 厚植生态优势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林草丰茂,吉林生态特色鲜明。

近年来,吉林牢记"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守护好查干湖"金字招牌"等重要指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利用相得益彰。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9)

查干湖“颜值”持续提升“气质”越来越好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10)

长白山旅游“跑出”新高度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11)

风光正好绿能涌动

2021年,吉林省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吉林生态日”。这是我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十八大以来,吉林省狠抓秸秆全域禁烧、"两河一湖"治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冰雪旅游领跑地位持续巩固。

全面建设生态强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吉林蓝"成为常态。

查干湖,再现"沙鸥翔集""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在风、光资源丰富,土地优势明显的吉林西部,建设"陆上风光三峡";在水资源丰富的吉林东部,建设"山水蓄能三峡"。

贯通全省的"两纵四横"大水网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首个重大调水工程项目,创造了新中国重大水利设施办理最快记录。

05

开发开放加速 优化营商环境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12)

“长满欧”“长珲欧”拓宽吉林开放路

吉林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开放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节点地位突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我国首个沿边开放战略平台。

近年来,吉林牢记关于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的重要指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取得积极进展。

今天,开放的吉林正在张开臂膀拥抱世界。

"五个合作"持续走深走实,吉林浙江、长春天津对口合作硕果累累,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先后获批,“长满欧”“长珲欧”中欧班列等畅达全球,对外贸易、实际利用外资均创历史新高,"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更加凸显。

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喜迎二十大新发路观察)(13)

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0万户

2018年9月,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条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吉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颁布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连续八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性大会作出部署,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投资平台在线审批效率居全国第1位,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间压缩到81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 承诺制"最快仅用13天,不动产登记效率全国第2,企业开办时间从11天压缩到1天,最短只需20分钟。

国家发改委评定的城市信用监测指数,吉林省地级市综合排名全国第4,入百率全国第1。民营经济充满活力,连续两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全国第3位,总量突破300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跃居全国第8位。

营商环境改善有力促进了项目多落地、快投产。开展央企助力吉林振兴发展、吉商大会、东北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投产。

对于吉林走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顾问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吉林省政府咨询委员赵儒煜,通过五个关键词给出了观察。

其一,蝶变。在当前新产业革命兴起的大背景下,吉林牢记殷殷嘱托。一汽、吉化、长客、化纤,传统产业走向新领域、增加新产能、创造新产品,开辟新领域,脱蛹化蝶,重振雄风。

其二,国基。气候变暖导致世界自然灾害频仍,粮食安全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粮食生产成为中国人生存的关键,国家的根基。吉林以农业创新为马,以合作共助为鞭,勇担粮食生产重担,为国担当,为国筑基。

其三,创新。在新产业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日新月异。如何以创新发展回应人民的需要,吉林大力推进科研建设,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实现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其四,生态。吉林生态特色鲜明,拥有“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吉林一手抓自然生态经济,长白山、查干湖焕发生机;一手抓新能源建设,西部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抢占先机。

其五,筑巢。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是民营经济的保驾护航使者。吉林,从完善地方法规入手,从条例编制到体制关注,大力构建创业乐园,筑巢引凤,实现了市场主体的迅速扩大。

每一段振兴发展新路,

都标注着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刻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

牢记的殷殷嘱托,

吉林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着力维护“五大安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年间,

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新突破,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

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