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问心无愧

◇宋兴航

兴航周语/第87篇 10月24日/星期一

清代《格言联璧》有句名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该语出自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之手。此联历来为人所崇尚,很多名人如林则徐、邹韬奋等都曾将其作为座右铭,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自勉自励。细思之,确实如此。世间之事哪能件件随心所愿呢?尽善尽美、万事如意更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作为个人,我们能做的、能求的,唯有一样,那便是无愧我心:凡事无须多问,只问己心,做人做事须问心无愧。

那怎样才能做到问心无愧呢?钱财可以多寡论,职位可凭高低分,问心无愧的标准和实践路径在哪里?大家可以思考。在我看来,问心无愧虽短短四字,实则并不容易达到,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惧流言,正道直行。一个人要做事,就难免招人忌、怨、恨、怒,既然要做,就要无惧,想好了就去做。秦朝商鞅在推行变法前就曾说过:“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謷于民。”什么意思呢?行动犹豫不决就难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难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就常被世俗之人非议;有独特见解的人,也容易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回看史册中的伟人、枭雄,后世评说也大多功过参半。如果一味纠结于他人的眼光、流言,那必定一事难成。如果你认为自己所做之事,不触法规、不违道德、利己利人,大可放手去做。

二、不怕犯错,勇于尝试。尝试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人生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却非常高。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是否愿意走出舒适区,接受新事物,勇于担当尝试。敢于尝试的人,才能在态度、思维和行动上收获新的思考。不怕犯错、勇于试错、敢于容错,千锤百炼,才能创新创造,才能开创出新范本、新经验、新局面。做前所未有之事,不可能不走弯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但绝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原地踏步,毫不夸张地说,那才是最大的失败,才是愧对社会、愧对自己。

三、不遗余力,竭尽全力。有句俗话叫尽人事,听天命。再通俗一点,就是事前竭尽全力,事后随遇而安。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实属不易。竭尽全力意味着你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用尽了一切方式,绞尽脑汁、费劲心力,已经把事情做到了你能力范围最好的自己。根据我以往的观察,大多数时候我们在大部分事情上根本达不到这种程度。只要你曾经在个人努力的道路上偷过懒、放过水,那你就始终难逃随之而来的内心拷问:如果当时真的竭尽全力了,现在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这种折磨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反之,如果已尽百倍之力,不管事情最终结果如何,接受起来都会相对容易一些,真正尽到做人做事问心无愧。

四、君子慎独,绝不自欺。在真相肯定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才越能显示他的品性品格。为人处事,越是在隐蔽、无人看到的地方,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深知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该要的东西不要,不该干的事情不干。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在无人时、细微处,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要努力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须知,人可以骗得过所有人,但最终骗不过自己。事无不可对人言,于人是坦然,于己则是心安,果能如此,则少有愧疚。

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的人生最终要抵达何处,我想无须多问,不必犹疑,只要问心无愧,便只管放胆去闯、放手去干、大步直行,相信自有精彩呈献、繁花在路、光明在前。愿与诸君共励互勉!

(作者: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校长 宋兴航)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1)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2)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3)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4)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5)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6)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7)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8)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9)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10)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11)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12)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13)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14)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15)

做人做事于心无愧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