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医院的常规检查项目,很多人在拿到化验单时都会一脸懵,不清楚众多的检查项目都代表了什么。

所以今天先给大家介绍其中一项检查:“抗洪战士”——血小板,帮助大家了解血小板及其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有什么(帮助大家了解血小板及其生理功能)(1)

血小板是血细胞的一个组成成分,它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首先通过分化再分化,成为原始巨核细胞,然后再发育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再脱落成为血小板并且释放入血。

从原始巨核细胞到血小板释放入血,这个过程大约持续8~10天。

进入血液的血小板就可以发挥它的生理功能了。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进入血液的血小板寿命大约是7~14天,但是只在前面两天具有功能。

遇到外伤或者血管受损的情况,血小板可以游走到受损部位发挥它止血的功效,同时它也会带来红细胞和其他的一些凝血物质来堵塞受损部位。

这个过程包括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和吸附。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有什么(帮助大家了解血小板及其生理功能)(2)

1. 黏附

血小板不能黏附于正常的内皮细胞表面,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可以黏附于受损部位的内皮下组织,如果血小板的黏附功能受损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存在出血。

2. 释放

受到刺激的血小板可以释放一些血小板颗粒物质或者临时合成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止血过程。

3. 聚集

当血小板黏附在血管的受损部位时,在一系列的凝血因子的作用下使得血小板聚集成团。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有什么(帮助大家了解血小板及其生理功能)(3)

4. 收缩

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成分使血小板具有收缩的功能。当已凝固的血块中的血小板发生收缩时,可使血块回缩,血清析出。临床上可以通过这一现象来判断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是否正常。

5. 吸附

当血管内皮受损时,血小板很快黏附聚集在受损部位,同时血小板表面也吸附了很多的凝血物质,这些凝血物质可以有效的促进止血。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有什么(帮助大家了解血小板及其生理功能)(4)

也就是说,当你受到外伤或者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很快出现,通过它的以上的功能过程来发挥它的止血功效。

这就是它为什么被称为“抗洪战士”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