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家嘴第一大楼(上海这幢有三个门牌号的大楼)(1)

“万国建筑群”

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租界时期的房子,这片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群”。如今已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堪称“网红打卡景点”之一。今天来了解一下外滩3号——如今的“时尚地标”。

外滩3号——有利大楼

有利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3号,较有意思的是,这座大楼拥有三个门牌号:面向外滩的门牌是中山东一路3号,石刻牌上是中山东一路4号,位于广东路上的正门门牌则是广东路17号。

有利大楼是外滩面江建筑中最先采用钢结构框架的建筑,是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项目,落成时被《远东时报》称为“最值得关注的建筑设计进步之一”。

大楼诞生:

其实,现在的外滩3号最早不叫这个名,而是“外滩4号”。

这里原是英商天祥洋行的物业,始建于1860年,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屋。

随着天祥洋行业务发展的需求,加上老楼陈旧,且天祥洋行资金尚不充足,于是联合了多家洋行,合资翻建了新楼。新楼建成后,按各方所出资金的比例来分配房产。故此,在早期的中文地图上称此为“联合大楼”。现今所看到的即为1916年重建后的大楼。

发展历程:

大楼先后有不少银行、保险公司进驻,1918年濒临破产的天祥洋行将此物业售与华商保安、保家两家保险公司,后大楼被命名为“友宁大楼”,有保平安的意思。不过这幢大楼还是难逃“频繁易主”。

随着抗战爆发,由于各保险公司无法担保战火中的损失,约在1936年,有利银行得以用8万英镑获得这幢大楼的部分产权,并更名为“有利大楼”。四年后,有利大楼被日军强占,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复业。

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使用大楼的一部分,其余供居民居住;1958年上海地质矿产局迁入2楼办公;

直到1997年,新加坡私人企业佳通集团在心怀重现外滩风华的愿景下, 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并在2001年进行改造,2004年起,曾经“外滩4号”变成了如今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

建筑风格:

有利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建造,高6层,入口处7层。在总体设计上较多采用新古典主义与近现代主义相结合的折衷主义手法,三段式立面,配以巴洛克式装饰。

由于此地块呈梯形,南北窄东西宽,而在通常的建筑设计中,一般把长的一面作为主立面。但鉴于建筑所处外滩地段的重要意义,这幢建筑的东面和北面都成了建筑的主立面。大楼的主入口则设在在广东路上,大门两旁有修长的爱奥尼克立柱,窗格饰以旋转式图案,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

作为外滩近些年首座全面商业改造的建筑,现今更名为“外滩三号”的这幢大楼已成为汇集高级品牌、艺术画廊、餐饮及休闲场所的时尚地标,不仅有洋气的餐厅,还会不定期举办高端论坛。那么你去里面的“网红餐厅”吃过饭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