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在写凉州词时的背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1)

【鉴赏】:

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杰作,旨在写边地险僻,守边艰苦。前两句写边塞雄阔,关隘荒凉:写气势浩大的黄河,高高耸立在万山丛中的玉门关,展示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奠定了慷慨悲壮的基调。后两句以宽慰语写幽怨情,写尽边关生活的寂寞凄凉:那哀怨的羌笛啊,你又何必吹起令人伤心的《折杨柳》曲,要知道,这春风从来都不曾吹到过这玉门关,关外这孤城更别想有杨柳依依的春天了!极其蕴藉委婉。

王之涣在写凉州词时的背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2)

玉门关的准确地址现在已经难以确定。现在,在敦煌以西九十千米处,有一座小方盘城,据研究,它可能是汉朝时的玉门关,这是因为在城内曾发现大量的汉代木简,其中一枚木简上写有“玉门都尉”的字样。唐代的玉门关要比汉代的玉门关靠东一些,在敦煌东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巨大的古城遗址,据说这可能是唐代玉门关的遗址。这两处玉门关,都是在西北边远地方。

王之涣《凉州词》以此地为描写对象,其实还有更深的寓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含意是说,朝廷不关心驻守在边塞上将士们的艰苦生活,从来没有一点温暖像春风一样吹到过遥远的玉门关。这首七绝主题深刻,意境高远,苍凉悲枪,但昂扬奋发的气概仍然遮掩不住,非常典型地反映出盛唐边塞诗的气象。

王之涣在写凉州词时的背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3)

【诗情演绎】:

这是一个彤云密布、朔风逼人的冬日,闲居长安的王之涣与同样游历京都的王昌龄、高适三人相约,来到一个酒楼里,饮酒闲谈。时值开元年间,他们三人都以诗才名震京都。王之涣在三人中间年纪最长,他比王昌龄大十岁,比高适大十二岁,他写的边塞诗大气磅礴,韵调优美,在京城广为传诵。而王昌龄的七绝也是思密而体清,独步当时。高适虽然年纪小他一纪,可他的边塞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因此也是诗名远扬。闲来无事,三个才子常常欢聚畅饮,谈诗论道。

今天天气寒冷,乌云压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漫天而来。他们在楼上一处视野开阔的桌前临窗而坐,期待着这即将到来的冬雪,也期待着一首首绝妙好诗会即兴而发。其实,虽然三位诗人有着很深厚的友谊,时常在一起饮酒聚会,可是暗地里却常常希望一较高下,这一次聚会,在放怀畅饮之余,谈诗论技也是必不可少的。

王之涣在写凉州词时的背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4)

酒过三巡,三人的谈兴刚刚浓起来,忽然外面一阵喧哗,十几个梨园伶官呼朋唤友,登上楼来。他们一个个华服丽裳,艳丽无比。他们也找了一处临窗佳地,安坐下来,看来他们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他们的朋友不断地到来,还带来了琴瑟乐器,气氛更加热闹欢畅,众人一边说说笑笑,一边调弦定调,咿咿哦哦地吟唱起来。于是,三位诗人一边闲谈,一边静静地观看这一群人如何饮酒取乐。

伶人们的吟唱渐成曲调,原来她们演唱的都是当时著名诗人的诗作。王昌龄不由得玩兴大发,就和王之澳、高适相约道:“我们三人各有诗名,也曾想知道各自诗歌的高下优劣。今天我们就在这里看看这些伶人们会不会唱我们的诗,谁的诗被唱得最多,就定谁的诗最好。”一听此言,王之换和高适拍手赞同,三人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一群热热闹闹的人,并细细地聆听着。

王之涣在写凉州词时的背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5)

不一会儿,一位伶官打着节拍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马上伸手在墙壁上画了一道线,说:“我有一首绝句了。”接着又一位伶人唱道:“开镶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一听,是自己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就也在壁上画了一道,说:“我也有一绝了。”

不久,又一位伶人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在墙上画了一道说:“我有两首了。”

王之涣在写凉州词时的背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6)

王之涣自以为得名已久,可眼前的情况却有些不妙,他暗暗着急,口中却说道:“这些全都是一些潦倒的乐官,他们唱的不过是些下里巴人的东西,阳春白雪的曲词,这些俗物是很难接近的。”

他在那些伶官中看了看,用手指着其中最出众的一个梳着双囊的姑娘,说:“一会儿这个姑娘唱的时候,如果还不是我的诗,我此生再不敢和你们比诗了;但如果是我的诗,你们可得下席拜我为师!”听了他的话,其他两人都笑他小心眼,只等那个伶人唱。不一会儿,那个双囊伶人开口唱曲,只听她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在写凉州词时的背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7)

一听此诗,王之涣马上大笑道:“你们两个田舍奴,我刚才难道是妄自尊大吗?”三个人一起鼓掌大笑。原来那个伶人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看着三人指指点点,谈笑风生,那些伶官不知怎么回事,都起身近前相问。

王之涣等把刚才赛诗的事说了一遍,那些伶官才得知三位大诗人和自己同在一家酒楼喝酒,于是纷纷向他们行礼,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宴会,三个人欣然从之,一直喝到大醉方归。

王之涣在写凉州词时的背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8)

这是王之涣等三位诗人赛诗的雅事。由于我国古代的标点符号系统不完善,古代诗词很少标点,于是就给同一篇文章或同一首诗提供了不同的断句方式。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是一首典型的七言绝句,可后来当词这种新的文体出现以后,有人这样给这首诗断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样一改,一首格律齐整的七绝就变成了一首句式长短不齐的词,虽然其含义和主题与原诗相差无几,可是意境和风格却和原诗大不相同了。

王之涣在写凉州词时的背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9)

作为长短句的词,情调低沉,充满了哀怨,已然全无盛唐气象。尽管如此,我们却可以看出,一首优秀的诗作可以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出现,可以带给读者无穷的艺术想象,从而表现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