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关于“逆社会时钟”的讨论仍在继续。不少人认为,想要真正做到“逆社会时钟”而活并不容易,面对家人朋友的不解、同事的偏见,加上自我犹疑,常常给“逆社会时钟”人群带来心理重压。两位“逆社会时钟”而活的过来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芭蕾舞男”有一颗少女心

对于山西太原58岁的何建华来说,“逆社会时钟”而活,一路走来需要莫大的勇气。

临近退休时,何建华喜欢上了芭蕾舞。因为这个爱好,何建华常年遭受误解。此前,何建华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尝试跳广场舞。跳过几次后,何建华就因不喜欢广场舞的节奏和氛围放弃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何建华在电视上看到有人跳芭蕾舞,被这种兼具柔美和力量的舞蹈打动,决定学习芭蕾舞。

何建华决定学习芭蕾舞后,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不仅同事对他指指点点,他还因此丢了工作,甚至去公园跳舞时,不止一次被跳广场舞的女士们驱赶。面对质疑,何建华认为要保持好心态,喜欢的东西就该坚持,“跳芭蕾舞,只为证明自己”。何建华不但没有放弃,反而练习得更勤奋,“每天必须练,下雨了就在大桥底下跳,刮大风的时候,就等风停了的那一会儿跳”。何建华还在短视频平台上注册了名为“芭蕾舞难”的账号,将自己跳舞的视频上传,收获了不少粉丝,最高的一条视频点赞量超过15万。不少学舞蹈的网友称自愧不如,还有网友夸他“有一颗少女心”。何建华建议:“不用在意外界的眼光,坚持自我就好。”

农民大叔成为无人机飞手

对于何建华的建议,浙江省遂昌县61岁的张江旭深有同感。

张江旭是个农民,农活曾是他的全部。55岁时,张江旭决心改变自我,他报名参加了无人机培训班。“你一个农民,懂无人机是什么吗?”“无人机很多年轻人也学不会,你都50多岁了,能行吗?”起初,家人并不理解,并且有些反对。张江旭没有放弃,他独自从遂昌来到杭州学习无人机植保技术。

为了尽快获得家人的理解,学习技术时,张江旭比别人更努力。在同批学员中,他以最高分取得了无人机操作证书。2015年,张江旭成为遂昌县第一个掌握无人机飞防技术的农民。为了练好无人机飞防,张江旭每次清晨5点到田里,晚上10点才回家。“我要闯出一片天地,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不比年轻人差。”张江旭说。在张江旭的带领下,他的儿子也加入无人机飞手的行列。如今,张江旭和儿子承包了4万多亩田地无人机植保,不仅实现了创收,还向家人证明了自我。

张江旭认为,“在做任何与社会期望不同的尝试之前,只要自己想清楚这一选择要承受怎样的后果,你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并承担可能的后果,这就够了”。

征集

关于老年人“逆社会时钟”的退休生活,您身边有什么新鲜事例?或者有什么建议?欢迎拨打快乐老人报记者电话18673129758参与讨论、分享。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去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