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皇家子弟堪称贤王者名符其实者人数不多,但康熙朝的裕亲王福全绝对算上一个。

福全是顺治帝的次子,母为宁悫妃董鄂氏,生于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七月十七。顺治帝一共育有八子,但活到成年的仅有三人,他们分别是二阿哥裕亲王福全、三阿哥康熙帝玄烨、五阿哥恭亲王常宁。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逝之前,力主年仅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兹事虽遭另一个辅臣鳌拜的强烈反对,但索尼一句“先帝就是十四岁亲政”叫鳌拜顿时无语。康熙帝亲政以后,时辅臣鳌拜抓住大权不放,康熙帝名曰亲政,实则事事受鳌拜掣肘,为了加强自身的力量,康熙帝下令封比自己大不到一岁的福全为裕亲王,让他和辅臣一起议政。两年后,一忍再忍实在忍无可忍的康熙帝经过精心筹划,终于通过特殊手法擒拿了权臣鳌拜,然而把他圈禁到死,自此康熙帝彻底掌握了大权。水涨船高,积极参与擒拿鳌拜计划的福全得到康熙帝进一步任用。

康熙的哥哥福全是什么样的人 甘为绿叶配红花的大清王朝一代贤王康熙帝的庶兄裕宪亲王福全(1)

据《清史稿》记载,福全幼时曾与康熙帝、常宁一起去见父皇。顺治帝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便随口问了下儿子们的志向,福全开口便向父皇表示,他的志向就是做一个贤王。而轮到玄烨开口,玄烨却说:“待长当效法父皇,黾勉尽力。”他们之间的对话让年仅三岁的常宁懵懂,只是眨着大眼睛望着父亲和兄长们。顺治见他这样,只是笑笑抚摸着他的头不再难为他。

清朝的皇子绝无明朝皇子那么生活的安逸舒适,皇子们到了六岁就需入学。他们每天早上三点就得起床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而且没有寒暑假和周末,一年四季也就是皇帝的生日,还有元旦、春节、端午、中秋能休息上几天。

福全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下长大的,因此他虽然尚在年少,但他已经成长为出口成章、精于骑射文武双全的人。

康熙帝是位深谙帝王之术的君主,他独揽大权以后,立即启用了协助他铲除鳌拜势力的索额图和明珠二人,从此朝堂上便逐渐形成了索派与明派。二派之间或明争或暗斗,有时甚至水火不相容,但康熙帝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平衡两派势力的过程中安然做他的圣明天子。而福全亦是个聪明的人,他的议政王大臣虽然位在索尼与明珠之上,但他从来不介入他们之间的党争。

康熙的哥哥福全是什么样的人 甘为绿叶配红花的大清王朝一代贤王康熙帝的庶兄裕宪亲王福全(2)

由于年龄的原因,发生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春的历时八年的平定“三藩之乱”战争福全并没有参加。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收复台湾之战也没有他的身影,但福全却一直站在康熙帝的身边观察着战况。

轮着福全大显身手的战事是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70年)的“三征噶尔丹”之战。是役,福全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任左路大军统帅,他的弟弟恭亲王常宁以安北大将军的身份统领右路大军,而康熙帝则自将中路大军。

此次战役按照康熙的设计是以福全与常宁的两路大军由北谷口和喜峰口夹击噶尔丹之路,然后再由征调的吉林与盛京的八旗军断其后路,从而达到围歼噶尔丹之军的战略目的。

但令康熙没有想到的事是,由于噶尔丹用兵狡黠,恭亲王常宁的右路大军中其计而大败。幸亏福全及时调整战略布署,方才抵挡住噶尔丹大军的进攻。

康熙帝闻迅马上调兵遣将协同福全在乌兰布通围住了噶尔丹之军。面对这种情况,经过数次苦战,突围不成的噶尔丹只好佯装与福全议和,然后乘着清军防懈稍松时趁夜渡河北去。

康熙的哥哥福全是什么样的人 甘为绿叶配红花的大清王朝一代贤王康熙帝的庶兄裕宪亲王福全(3)

福全下令追击,时皇长子直郡王胤禔为福全之副,为了贪功,他竟然不顾自己的身份与福全的告诫,私自带人追击噶尔丹本人,结果途中被围。如果不是国舅佟国纲拚死保护,福全的及时赶来,堂堂的康熙大帝的皇长子胤禔几乎成了噶尔丹的俘虏,但佟国纲还是中流弹而亡。

好在胤禔已经救回,而且还击溃了噶尔丹之军,见好就收的福全于是在没有请示康熙的情况下回师与康熙的中路军会合。

为此康熙大怒,他痛斥福全自专致使歼灭噶尔丹的良机,同时大骂胤禔,“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共与王有异同,必置汝于法!”

听了这话,自幼就与康熙一起成长的福全瞬间就明白了皇帝的心意,因为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的皇帝亲征噶尔丹之战如此收场,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而康熙最需出面承担责任的人就是自己。

想到这里,福全当廷把侄子胤禔的贪功冒进还有弟弟常宁的大败,再加上自己擅自撤军的错一股脑揽在自己身上。

如此大错岂能无任何处分,经过廷议,福全被免去议政王大臣之职并处罚俸。

康熙帝深知哥哥乃代人受过,因此他在发动二征、三征噶尔丹之战时依然以福全为大将军。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五月,由康熙和福全亲率的清军在昭莫多之战中,不但全歼了噶尔丹的生力军,而且还阵斩了噶尔丹之妻阿努可敦,直打得噶尔丹仅带几十个亲信遁去。

康熙决定乘胜追击不给噶尔丹任何死灭复燃的机会,就在这次大战的第二次,康熙与福全再次出兵攻打噶尔丹。噶尔丹在屡败后走头无路他只好自杀。

班师回朝以后,康熙帝在论功以后恢复了福全的一切职权。

正在福全准备在康熙帝的领导下再展宏图时,五十岁的他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患上不明之症并很快因病去世。

正在出巡的康熙闻迅立即回京并亲自临丧。关于福全之死,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康熙“四十二年,福全有疾,上再临视。巡塞外,闻福全病笃,命诸皇子还京师。临丧,摘缨,哭自柩前奠酒,恸不已。是日,太后先临王第,上劝太后还宫,自苍震门入居景仁宫,不理政事。”

福全逝后康熙亲拟其谥曰“宪”,并命其第三子保泰袭裕亲王之爵。

康熙的哥哥福全是什么样的人 甘为绿叶配红花的大清王朝一代贤王康熙帝的庶兄裕宪亲王福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