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几千年的传承,而唐诗又是古典诗歌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千百年来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喜读唐诗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传承文化,更能够陶冶情操,升华气质。

比如熟读过唐诗的人,对待一件事情能出口成章地阐述出自己的观点,让人顿时刮目相看,毕竟有首诗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今天笔者就为大家带来《唐诗三百首》中很经典的一首《桃花溪》。

张旭的古诗四首单字放大(唐诗三百首张旭的一首七绝)(1)

《桃花溪》是一首七绝诗,全诗用短短28个字,便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景色,创造了一个美妙的意境,读完以后令人十分向往。

而这首诗的作者正是唐代的张旭,一提起张旭,都知道他是有名的书法家,他笔下的草书被称为唐代“三绝”之一,不仅如此,其实他还有很多名号,既是“吴中四士”之一,又是“饮中八仙”之一,同时还是一位诗人,并且还曾在唐朝担任过一些官职。

张旭的古诗四首单字放大(唐诗三百首张旭的一首七绝)(2)

众所周知,“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说的是政治清明的时代没有隐者,有识之士纷纷出来为国效力。而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运便由盛转衰,于是一些有志向的人便有了归隐之心,《桃花溪》正是张旭产生了隐逸心态而写下的一首诗,流露出纵情山水之间的闲情雅致。

尤其三、四句中的问话,无形中勾勒了一种美妙的意境,很值得赏析玩味。

张旭的古诗四首单字放大(唐诗三百首张旭的一首七绝)(3)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这首诗,实际上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意境颇有几分相似,《桃花源记》世人皆知,在此不再赘述,只提示二者可以联合一起品读。桃花溪,是今天湖南省内的一条水名。

张旭的古诗四首单字放大(唐诗三百首张旭的一首七绝)(4)

“隐隐飞桥隔野烟”,开头一句,勾勒出了如人间仙境一般的桃花溪畔,让人仿佛一下子从现实中步入虚无缥缈的梦幻境地。隔着桃花溪畔的缕缕轻烟,远处那一座凌空而起的桥时隐时现。“隐隐”,写出朦胧、模糊不清的状态。一个“烟”字,让人觉得云气缭绕,颇有几分神秘莫测的感觉。

张旭的古诗四首单字放大(唐诗三百首张旭的一首七绝)(5)

景色如此美妙,让诗人信步闲游,流连忘返。抬眼望去,溪中一片片的桃花瓣随水而去,诗人由此联想,难道溪水的源头就是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

想到此处,诗人迫不及待地立于石矶的西边,向远处的渔船上的渔人高声询问,“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点出了诗人想知道桃花溪源头真相的迫切心态。

张旭的古诗四首单字放大(唐诗三百首张旭的一首七绝)(6)

那么,诗人又是如何提问的呢?“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说,你看这桃花终日随着流水飘去,不知桃花源的洞口在清溪的哪一边?三、四两句,巧妙地利用对渔人提出的问题,来营造一个想象空间,让人对桃花源中美妙的意境产生了无限遐想。

而至于二人具体说些什么,诗人又是否从渔人处找到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考吧。总体来说,《桃花溪》是一首意境美妙的七绝诗,作者张旭在诗中营造的理想世界令人十分向往,此诗当属《唐诗三百首》中的精品。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