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木,是一种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贵族阶层用来清洁口腔牙齿的工具,而椀水,则是指装在木碗中的清水,与齿木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指在清洁完口腔之后用来漱口的水。

如此看来,这一套口腔清洁的流程,除了所用的原料跟现代的牙膏牙刷有所区别以外,其他方面跟现代人刷牙的流程几乎没什么区别。

但齿木毕竟是木头,直接用来刷牙对牙齿的损伤还是很大的,那么中国古代的口腔清洁文化,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呢,齿木以后,古代人的牙刷牙膏,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一.中国古人早就意识到牙齿对于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重礼的传统,也是口腔清洁文化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古代口腔怎么清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牙刷牙膏)(1)

中国古代重视口腔清洁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在西周王朝的《礼记》之中,就有关于刷牙习惯的记载: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其中的“咸盥漱”就是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的意思。

注重口腔清洁,当然首先是从牙齿的健康着眼的,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牙齿健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唐代的韩愈曾在《祭十二郎文》中写道: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很明显这里将牙齿动摇,看做是老去的象征,这也正是古人重视牙齿清洁的原因所在,在中医学的理论之中,“齿为骨之余”,就是说牙齿是骨头的一部分,牙齿不好,则代表一个人的骨骼不健康,而骨骼的重要性自不必说。

古代口腔怎么清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牙刷牙膏)(2)

所以说,古人之所以对口腔清洁看得如此之重,原因首先就在于从身体健康出发,牙齿是吃饭的家伙,牙不好,往往就代表着身体不好,因此受到古人的重视。

当然除了健康原因之外,中国古代重视口腔清洁卫生,也跟重视礼法的传统有关。作为一个宗族社会,古代中国的礼法是非常严格的,这种严格的初衷,本意上是对别人的尊重。

所谓礼多人不怪,礼节的根本,除了维护阶层秩序,让人们各安天命以外,还有一层重要的含义就是调和人际关系,遇到别人时将自己地位放的低一点,多注重礼节,即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能体现出自己的教养。

试想如果两个人见面,其中一个礼节做的很足,但是说话的时候却满嘴口气,这显然不能令与他说话的人感到舒适,那么之前所有为了方便交流所做的礼节铺垫,也就失去了意义。

正是基于合格原因,古人对于口腔清洁的重视,除了为自身的健康考虑,也是出于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礼法的要求。

二.从最初的盐水漱口到齿木再到牙刷,中国古代刷牙技术的进步,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融合各种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

古代口腔怎么清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牙刷牙膏)(3)

由上文可知,古人对于口腔清洁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怎么刷牙,却是另一个问题。

不像现在科技发达,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牙刷牙膏,漱口水等等,古人没有那么齐全的工具,最开始的刷牙手段,只是以盐水漱口而已,简单是简单,可效果自然就没有那么好了。

到了在往后一点的时候,人们发现仅仅靠着漱口是无法保证口腔清洁卫生的,于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一种“揩齿”的刷牙方式,所谓“揩齿”,就是用手指蘸一点青盐,代替牙刷来进行刷牙的方式。这种方式一直到了清代,依然有人在使用。

毕竟相对于昂贵的牙刷来说,这种方式不仅经济实惠,而且还方便实惠。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外来佛教的传入,以“齿木”为代表的早期牙刷终于出现,并迅速的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成为刷牙的主要方式。

南朝时期译著的佛教经典《五分律》之中说:

“有诸比丘与上座共语,恶其口臭,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应嚼杨枝。嚼杨枝有五功德,消食、除冷热涎唾、善能别味、口不臭、眼明。”

嚼杨枝”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口腔清洁办法,但实际上这种办法并不能称其为“齿木”,更准确的一点说像是今天的漱口水和口香糖,与牙刷还是有所区别的。

古代口腔怎么清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牙刷牙膏)(4)

但这种习俗传到中国以后,古人很快将其与“揩齿”的习俗结合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齿木,这时候齿木的作用已经不限于单纯的清新口气了,它还带上了一部分刷牙,保持牙齿干净健康的作用。

这也就是中国古代牙刷的雏形。

但齿木毕竟是木头,虽然质地柔软,单用其来刷牙,难免对牙齿有所损伤,于是在此基础之上,中国人又在唐代研发除了最早的牙刷。这种牙刷用质地柔软的木头或者牛骨等作为柄,上面钻出孔,孔内以截成小段的马尾集束做成牙刷。

到此此时,除了用料的区别和制作工艺上略显粗糙意外,中国古代的牙刷已经于现在没有任何区别了。而牙膏也不再仅仅是青盐,家中富裕的贵族们还以各种香料、中草药等制成特质的牙膏,专门用来给贵人们刷牙所用,比之现代的牙膏效果,恐怕也不遑多让,而且还全是纯天然原料制成。

所以说,经过盐水漱口、揩齿,到齿木以及后来的牙刷,中国古代的口腔清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唐宋之际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在的水平,所欠缺的只是技术上的不足,以及由于经济问题带来的普及范围的问题。

三.由于生产力欠缺和文化的限制,中国古代的口腔清洁文化,实际上只是上层社会的小圈子文化,广大百姓们并没有享受到这种文化带来的益处

古代口腔怎么清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牙刷牙膏)(5)

正如前文所说,古代口腔清洁的方式,到了唐宋之际已经跟现代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了,但这并不代表民间口腔清洁的习俗,已经可以更现在相提并论。

实际上,因为经济文化等的限制,注重口腔卫生,能够实用跟现在技术差不多的牙刷牙膏的古代人,大概也只有极少数贵族们。

而直到明清时代,大部分的百姓,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百姓们,实际上是没有刷牙的概念的。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卫生,而是因为物资的匮乏和文化的落后,促使底层百姓没有形成讲卫生的社会环境。

不要说最高级的牙刷了,就以简单的青盐漱口来说,古代大多数的时候,盐是由国家专营的,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民间盐价的高企。

换句话说,大多数老百姓买了盐,吃饭的时候都不舍得多放,你让他拿着盐去刷牙浪费,显然是不现实的。

单纯的青盐漱口都不舍得,更遑论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贵族们使用的牙膏了,不论是其中的中草药,还是香料,都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消费的起的。

古代口腔怎么清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牙刷牙膏)(6)

除了物质层面的限制以外,文化上的二元分立,也是古代民间口腔清洁文化不能普及的原因所在。

所谓文化上的二元分立,就是指在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化的兴起,以及阶层划分的固化,整个社会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在各个城市之中,尤其是都城之中,大城市所带来的各种文化氛围已经形成。

以宋朝为例,大量的读书人聚集在汴梁,他们的生活习惯,自然也会影响城市其他居民的生活习惯,慢慢的就形成了在城市之中注重口腔卫生的习俗,社会习俗促使之下,就算有些人舍不得钱,为了能够不被孤立,势必也要忍痛注重口腔卫生。

但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就完全不同了,古代封建统治者恨不得将农民们用绳子拴在土地上,最怕的就是他们到处乱窜,因此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农民的活动范围。

这样一来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大多数的古代农民们,没有出去过较远的地方,一生的活动范围就是以家为中心的几十里地。由此一个个的农村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封闭圈子,由于这个圈子里大家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都差不多,所以外来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当然也传不进去。

就算是城市之中保持口腔卫生的习俗传入农村,也会被当成是一个笑话,到最后就同流合污了。

“久处鲍鱼之肆,而不觉其臭。”

一大堆不刷牙的人汇聚在一起,大家也就不觉得刷牙有什么好了。至于所谓的健康问题,在一个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的时代,牙齿带来的健康问题几乎是不用考虑的。

四.结语

综上可知,中国古代的口腔清洁文化,由来已久。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人注重身体健康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礼法之下的必然选择。

而在口腔清洁文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像“齿木”这样的外来文化,一进入中国就被人们所接受发展,并造就了其后牙刷的出现,从而将中国古代的口腔清洁手法直接提高到于现在不相上下的水平。

但在看到中国古代口腔清洁文化发达的同时,也要知道这种口腔清洁文化的发达,实际上只是少数贵族阶层的特权,大多数的普通百姓们,因为受限于物质和文化因素,并没有参与到这种文化习俗之中。

参考文献:

《礼记》

《五分律》

《旧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