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考古发现史上,有“四大石碑”,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埃及罗塞塔碑、摩押碑、阿兹特克授时碑。

罗塞塔石碑(Rosette stone ),不列颠博物馆镇馆三宝之一,世界级文物。收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埃及罗塞塔碑

一、中国的景教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十大最美地名碑(我们华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1)

在西安碑林的第二展室中,立着一通高 279厘米、宽99厘米的巨大石碑,这通碑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十大最美地名碑(我们华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2)

这通碑可以说是中国的碑林中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石碑,每年都有无以计数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碑上刻有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字,它记载着唐代前中期来自叙利亚的聂斯托利教派(亦称景教)传教士在华传播基督教的重要史实。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中西文化交流及早期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见证物,且具有唯一性,是研究中国古代基督教早期传播必不可少的考据文献,被誉为“中国基督教之昆仑”,也是研究中西交通史、文化艺术交流的珍贵资料,被认为是基督教传教史上最为重要的石质文献之一。此外,由于景教碑中的古叙利亚文,为研究当时东罗马传教所用文字,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证价值,因而也为西方国家视作基督教的神圣之碑。

景教先后受到过唐太宗、高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诸皇帝的青睐、支持,在唐代前期、中期的传播已蔚为兴盛。按照景教碑所述,景教已有“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之称,景教碑记录了大唐疆域内200多年日渐兴旺的历史,碑文底部记录的传教士人名就有70多人,多为叙利亚人。

但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下诏灭佛,祸及景教,大量景教僧侣被迫还俗或被驱逐出境。遭此打击之后,景教一蹶不振,并渐渐销声匿迹。在此期间,景教徒为了保存景教旧物,以图东山再起,遂将景教碑埋入地下。这一埋就过去了700余年的时间,之后景教碑几乎彻底被人们遗忘了,也不知所踪。

明天启三年(1623)出土,当时许多西方传教士得知后,争相传拓,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当地人怕此碑被他们盗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竖起来交寺僧保管。

20 世纪初, 丹麦人弗里茨·何乐模(Fritz Halms)出三千金买下此碑,准备运往伦敦。清廷得知,立刻通令陕西巡抚制止,陕西巡抚派陕西学堂教务长王献君与何乐模协商,最后何乐模同意废除购买合同,但获准复制一通带回伦敦。何乐模的复制品,十分逼真,几可乱真。回伦敦后又依照原碑复制了一批,分派各国大学和朝鲜金刚山长安寺。1907年陕西巡抚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入藏西安碑林。

十大最美地名碑(我们华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3)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大秦”既不是指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也不是指唐朝初期的“秦王”,与李世民无关。

中国古称东罗马帝国为“大秦”,称最初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托留派)为“景教”。景教原是东罗马正教的一个支派。早在公元五世纪,君士但丁堡大主教聂斯托留(Nestorius)因持异见而被东罗马放逐至死,他的追随者后来转而立足波斯,向东发展。及至公元七世纪唐代初期,聂派基督教传入中国,取名景教。“景”字兼含“大”与“光明”两义。

十大最美地名碑(我们华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4)

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的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可谓寓意丰厚。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及额题均为楷书,书法秀丽而劲健,用笔灵动而不失庄严肃穆,结构疏密得当,艺术水平很高,为研习书法的上好范本之一。

十大最美地名碑(我们华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5)

十大最美地名碑(我们华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6)

碑文拓片

更难能可贵的是,碑文系传教士景静(叙利亚人)撰写,吕秀岩(吕洞宾)书刻。内容以个人传奇为基础,凭借中国传统文学的用典与对仗等修辞手法建构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有效地把景教教义、景教在唐朝的传播历史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很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实现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汉语创建。

十大最美地名碑(我们华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7)

基于该碑内容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关该碑的书籍和文字多达百部,碑文被译成葡、意、英、法、日以及拉丁文多种文字,仅意大利文就有10多种版本,世界许多大学和博物馆有其仿制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其保存之完好,影响范围之广、之深是四大名碑中其它三碑无法比的,堪称世界第一碑。

二、埃及罗塞塔碑

关于罗塞塔碑在小编的前文《两个世界大盗对古埃及顶级文物的争夺,其中还涉及到中国的文明》中已有详述,敬请关注本号,前往阅读。

三、巴黎卢浮宫的摩押碑

十大最美地名碑(我们华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8)

摩押碑,德国传教士克莱因(F. Klein)1868年在齐班(Dhi-ban,今约旦境内死海)发现的石碑,高1.1米,宽0.7米,厚0.4米。刻有34行希伯来文和摩押文,记载了摩押王米沙(Mesha,约前9世纪)驱走以色列人的事迹,是对基督教《旧约圣经》进行考证的重要文物资料。该碑现藏于巴黎罗浮博物馆。

四、墨西哥城墨西哥国家博物馆的阿兹特克授时碑

十大最美地名碑(我们华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9)

阿兹特克授时碑

阿兹特克授时碑记载了远古人类对时间与宗教的认知,是美洲古代文明的代表作品之一。

十大最美地名碑(我们华夏民族的排在第一位)(10)

授时碑复制品更清晰

阿兹特克授时碑也被称为阿兹特克人(Aztec)的太阳历石,它是墨西哥人独特的创造,它被雕刻在一座巨石上,很像一个圆盘,直径3.6米,重达24吨,它是墨西哥人奉献给太阳神的一块纪念碑。

它本来装饰在诺提特兰神殿的墙上,西班牙殖民者破坏了神殿,而太阳历石却奇迹地留存下来,西班牙殖民地时期,上千印第安人依旧礼拜这块石盘,有一段时期被埋到墨西哥市的大广场地下,1790年再度被发现后,收藏于博物馆。

这块太阳历石上的图画文字和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了古代墨西哥人的宇宙观,也就是说,太阳的族群----阿兹特克人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完整地表现在这块圆形石盘上,因此,这块太阳石盘就成为阿兹特克文化的象征。阿兹特克人相信,自上帝创世以来,墨西哥人曾经历过四个太阳,但这四个太阳相继被风、虎、水、火所毁灭,最后,只有第五个太阳,即托纳提乌成为胜利者,并且是一直运行着的,石盘中央的太阳,就是第五个太阳;上下左右分别刻前述的四个太阳的二十天图象。第五个太阳的周围所刻出的是太阳的光芒,宝石和鲜花等,是对新的太阳的礼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