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儿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对于悄然兴起的“放养教育”,也是家长所关心的一种教育。其实放养并不是表示让家长不管自己的孩子,这一直是家长的一个误区,而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的同时,也要注重原则问题,让孩子在有原则的“放养”环境中释放他们的天性,培养他们社会、语言、健康、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的能力。

真正的放养(放养并不是放纵)(1)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想要去沙滩上玩耍,但是,沙滩上有一些小型的建筑,他的妈妈就不同意他去那里玩,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在沙滩上快乐玩着自己的玩具,然而,这个小男孩就不开心了,心情一直是低落的状态。

妈妈不想让他去沙滩上玩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妈妈怕孩子把自己搞得很脏;第二点原因妈妈害怕他受伤。

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这位妈妈,虽然爱自己的孩子,但她却并不懂得对孩子进行放养教育。她可以放手让孩子去玩耍,玩沙子可以让孩子更近距离的接触大自然,还可以在这个环境中通过与小朋友的合作玩耍,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这位妈妈在放养孩子的时候,可以向自己的孩子提出几点要求或规则,比如,给予他一个小时玩耍的时间,让他要注意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安全等等,让孩子带着一定的规则去玩耍。这样“放养教育”不会变成“放纵教育”,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家长最关心的“放养教育”。

一、“放养式教育”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1、孩子变得更加勇敢了

孩子在一个他很舒适的环境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尝试自己没有尝试过的内容,并从中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在没有成人的干预和束缚下,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得到更加自由的发展,变得更加的勇敢了。

比如,一个中班的小女孩,性格比较内向,害怕与别人交流,不敢接近一些小生物,在放养式教育中,通过自己的尝试,与小伙伴一起玩耍交流,她变得勇敢了,能够主动的与别人进行交流,看见一些小生物不再是害怕的躲起来,而是能够近距离的观察他们。

真正的放养(放养并不是放纵)(2)

2、孩子变得乐于帮助他人

孩子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着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几个小朋友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故事,增加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并且在其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的给予帮助。从这样一个小的环境中过渡到儿童整个生活环境中,儿童会变得乐于帮助他人,儿童会觉得这是一种乐趣。

3、孩子变得做事专注

因为孩子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没有成人的干预和打扰,孩子能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心一意的做自己的事情,从而养成做事专注的品质。

4、能够给孩子提供接触科学的机会

孩子是具有好奇,好模仿的特点,具有爱游戏的天性。放养他们去接触自然界,发现一些奇特的自然科学现象,让他们因为好奇而去想要自主的探索,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孩子的科学认识。而且孩子还是好模仿的、爱游戏的,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模仿,锻炼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能使孩子尽情地享受童年的快乐与趣味。

5、孩子更加具有独立性

在放养教育中,主体就是孩子自己,他们要独立的完成一些事,自己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慢慢地不再依赖于成人,不再一遇到问题就退缩,他们会更加的独立,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至少孩子们会试着去尝试。

真正的放养(放养并不是放纵)(3)

所以,放养式教育给孩子留一个自由的空间,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发展,就能对孩子的身心、品质、性格、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那如果家长理解错了“放养”的概念会怎么样呢?

二、如果误解了“放养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

1、把“放养”仅仅理解为是“放纵”

放纵孩子,让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得到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隐患,还会使父母的教育面临极大的阻力,使孩子变得任性、不懂得尊重。

真正的放养(放养并不是放纵)(4)

2、父母对孩子缺乏必要的约束和限制

让孩子有资本的任意妄为,导致孩子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管教比较严厉,而在品质、社会交往、性格、习惯等方面没有要求,最后会造成孩子能力和人格方面的缺陷。

3、家长无原则、无节制地对孩子有求必应

当家长无原则、无节制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只能让孩子得寸进尺。而且,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得到了满足,父母也无原则地迁就他,放纵他,渐渐地孩子就会变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性,不为他人着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真正的放养(放养并不是放纵)(5)

所以,家长一定要规定好“放养”的概念,不要以为放养就是放手让孩子随便干什么,它不等同于放纵。这两个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却是大相径庭。如果家长理解错了,那带给孩子只是危害而不是教育。那么家长要怎么落实好“放养教育”呢?

三、真正的“放养教育”,应该在原则之内给孩子最大的自由

1、对待孩子付出无条件的信任

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担心孩子的一切,这只会束缚儿童的发展。你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的,信任他们就是给予他们最好的保障,若一直把孩子护在怀里,那他什么时候会长大呢!

真正的放养(放养并不是放纵)(6)

2、不做低头族,多加关注孩子

在孩子自由发展的同时,虽然不需要家长的参与和干扰,但是需要家长关注孩子,去进一步的了解孩子。孩子会在放养的过程中,表现出真实的自我,那么家长就是要观察自己的孩子,关注孩子细微的变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3、不要管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

比如吃饭、穿衣服、整理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要把它们当作是自己的事情,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虽然孩子会碰壁,但这也正是锻炼孩子、发展孩子能力的好机会。

真正的放养(放养并不是放纵)(7)

家长要遵循这些原则,就能远离放纵教育,真正的对孩子进行放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孩子会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最后,“放养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养方式,它的基本理念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自由中得到发展。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家长遵循自己的原则,让孩子作为主体,家长作为辅助者一起促进孩子的发展。

今日话题互动:在“放养教育”中,若孩子向家长寻求帮助,那么家长是帮还是不帮呢?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有怎么样的想法呢?欢迎分享。

我是逗儿妈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会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儿知识,帮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