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概念阐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高中语文表现手法如何答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如何答题(高中常见表现手法及鉴赏术语)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如何答题

手法

概念阐释

主要效用及其赏析术语

答题范式

象征

在篇章中用具体事物代表特定意义,表现某种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形象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深沉含蓄之美;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

本体 象征体 象征意义,

效用

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联想的两个方面 在丰富内容、表达情感,引发共鸣方面的作用

对比

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方面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

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显主旨;表现作者好恶褒贬;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

对比双方 对比用意 对比效果

衬托

用次要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有正衬反衬二类

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表意委婉,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衬托双方 衬托用意 衬托效用

用典

采用典故表情达意,含用事,用文两种

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用诗文名句,佐证文意,增强说明力;用典可增强文化气息和文学情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

用典处 解释典故内容(指用事) 用典意图 用典效用

比兴

比,即打比方;兴,即托物起兴;古诗和民歌常见手法

比:取喻设譬,形象地表情达意。兴:“先言他物”,托物发端,触物生情,烘托气氛,奠定基调;“引起所咏之词”,总起下文

比兴手法 使用情况 作用、好处

反讽

用夸张、反语等手段揭露、嘲讽或戏谑对象,有冷嘲、热讽之分

鲜明地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褒贬好恶;幽默风趣,增强战斗性、批判性或感染力

讽刺词句 讽刺对象 特征 效用

虚实相生

“实”是指选取现实中的人、事、物,用艺术形式塑造的艺术形象,表现作者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体验;“虚”指依靠“实”来间接的提示、暗示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情感

能够灵活、自由、含蓄地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抒发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独特的审美体验;引发读者想象或共鸣

“实”的内容, 与“虚”的联接点 作者的情感或思考

抑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事文章意脉曲折;增强可读性

“抑”或“扬”着重点 用意

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或志趣

委婉曲折地表达情感;将抽象情感表达得生动且容易理解

把握所托物的品性 “物”与“志”的契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