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对我中华大地的欺凌蚕食,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间到了清末民初,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乱世出英雄,在民间武术界开始涌现出不少的宗师级人物。我们所熟知的霍元甲、黄飞鸿、董海川、杨露禅。他们弘扬中华武术,传授健体强身之术,使民间习武之风日盛。逐渐地,他们得传说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并被百姓寄予了精神期望,从而演绎出一段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1)

在流传的这些故事里面,既有霍元甲徒弟陈真娶了日本老婆的爱情故事,也有黄飞鸿和十三姨学英语的搞笑桥段。而我们的文学先辈鲁迅也是曾经先师从日本武术宗师嘉纳治五郎,而后又学习的医术,最后发现学医也不能救国,就转行从文。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思考强大的问题,是否靠拳脚就可以救国救民。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2)

咏春宗师叶问这个名字,近几年因为是李小龙的恩师,从而变成了影视界的大IP。最有代表性的是梁朝伟主演《一代宗师》以及甄子丹主演《叶问》(1-4)系列,其他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近几年关于叶问的题材超级火爆,在影片中叶问暴揍洋人,将我们心中的一种民族情结带动的畅快淋漓。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咏春拳真的是从叶问李小龙这里发扬光大的吗?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3)

由于影视界的炒作,更重要的是也问培养出了享誉世界的徒弟李小龙,李小龙的知名度加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使叶问这位一代宗师的名声开始享誉海内外。咏春拳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个流派,其地位在武术界称不上显赫。因为咏春拳作为一个南派拳种,并没有在全国武术大赛中获得过大的奖项,包括武术锦标赛的冠军之类的。而现在的咏春拳终于由福建省福州市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4)

咏春拳比较小众化,相比较太极、形意、八卦、少林等武术流派没有那么大的声誉。要不是近年来香港影视剧的热捧,咏春拳至今依然会默默无为。但这些观点并不是否定咏春拳的实战能力,在中国武学之中,从来不以强弱去界定一个门派的大小。中华武术讲究的是一种修为,以及在传承发扬包括历史因素的格局。而咏春的起源,注定了它是一个具有偏门和小牌的拳种,并且历史文化渊源并不久远。咏春拳的创立者的确是五枚师太,而五枚师太正是清朝时期泉州南少林的弟子,也是福建白鹤拳高手。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5)

传说中,乾隆年间南少林因为参与了红花会反清复明的行动,从而引来清廷报复,将南少林损毁。于是,众弟子纷纷逃难四方,而作为幸存者的五枚师太遁身于大凉山中。一日,五枚师太看到了一只鹤和蛇相斗,五枚师太突发奇想结合动物形态创出了以快治慢的,以静制动的防御性拳法。随之,五枚师太将拳法传授给了自己的弟子严咏春,而严咏春后来嫁人之后,又将该拳法传给了自己的丈夫梁博俦。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6)

夫妻俩后来来到广东韶关南雄县开馆授徒,并将咏春拳传给梁博俦侄子梁兰桂。后来,梁兰桂又收佛山红船艺人粤剧武生黄华宝、船工梁二娣、大花面陆锦。黄华宝和梁二娣再传徒弟吴仲素、梁赞;梁赞又传给陈华顺以及儿子梁璧,而叶问正是陈华顺的封门弟子。也是从叶问这一代开始逐渐声名鹊起,加上李小龙美国谋生以教授咏春拳为生,后来创立了截拳道,使咏春拳漂洋过海。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7)

李小龙的截拳道正式在咏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且融合拳击、跆拳道、舞蹈、空手道等拳种武术的部分精髓而创立的。而当年李小龙拜叶问为师的时候,更是以舞蹈和叶问换取咏春,成为一个佳话。但是,对于咏春拳传播贡献最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而是叶问的另一个弟子梁挺。梁挺一生痴迷武学,并专心致力于咏春的研究以及传授,并开创梁挺咏春,海外弟子数不胜数。在武术界,高度认可的是梁挺,而非李小龙。梁挺的一生,可以说为中华武术事业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8)

在武术界,都无疑不认为咏春拳算是出自少林,虽然名气与武当少林不可相提并论,但绝对是真正的名门正派。但是,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是有争议的。一种说法是严咏春才是真正的创立者;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莆田少林寺至善禅师和永春白鹤拳弟子颜咏春一起创立的。更有一种说法是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根据"天地会"搏斗技创立咏春拳。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9)

由于梁挺致力于咏春的传播,咏春弟子们更是进一步将咏春拳完美化神奇化,再加上民间对美好的向往,最终使咏春拳的起源扑朔迷离和真实历史起源相距甚远。其实关于创立咏春拳祖师这种问题,早已无处考证。目前所传闻的五枚师太、至善禅师和一尘庵人都是来自《乾隆游江南》这本清末小说的虚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甚至于,火烧少林寺的故事,也仅仅是民间传说的艺术在加工,而正史从未有过记载,甚至于地方志也很少有准确记载。如此说来,少林和咏春,或许原本就是互不相干的的事情。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10)

目前可以得到准确证实的咏春最早记载,其实就是红船艺人黄华宝、梁二娣和李文茂等人。天地会于1854年在广东发动武装起义,作为广西天地会的首领黄华宝、梁二娣、李文茂等人响应起义。最终起义被残酷镇压,而由于当时起义的天地会员大部分属于藏身粤剧剧团,从了导致清廷从1854年到1869年将粤剧封禁。

这些粤剧演员原本靠演戏为生,而封禁粤剧无疑使他们无处安身立命。于是,作为武生出身的黄华宝、梁二娣、李文茂等人原本就有武功底子,于是便在无戏可唱的这段时间内,结合两广传统武术创立了咏春拳。而红船的船身颠簸,而作为粤剧原本就有木人桩练习舞蹈的传统,这也变为咏春拳二字钳羊马和寸劲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11)

到了晚清时期,洪门中人梁赞从梁二娣那里学会了咏春拳法,梁赞学成咏春之后,这才逐渐有了咏春拳作为一个拳种的诞生。而梁赞更是融入毕生所学,归纳成为理论,写出咏春拳谱,这才有了真正的咏春派。而叶问的师父陈华顺和梁壁正是梁赞的入室弟子和儿子。

香港电影把咏春拳逐渐演绎成一种旷世武学的样子,似乎天下第一拳种。而从我们前文所说的来看,咏春拳无非是天地会成员结合洪拳、白鹤拳创造出的小拳种。而她的几位创派祖师,不仅仅是黑社会,还处于在封建社会下九流的行业里面,所以这种起源拿出来自然会被耻笑。而极有可能为了提高咏春身价,以及好说出口,于是便有许多咏春信徒们,开始编造出咏春源于少林这种大门派的说法。

咏春拳为什么没有李小龙时的威风(把咏春拳发扬光大的并非叶问和李小龙)(12)

本应该是土生土长的广东拳,由于广东人好面子附会到南少林,结果导致被福建拿去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心令人哭笑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