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有避雷针会被雷击中吗(城市建筑避雷还要留意)(1)

古建筑避雷带

分明安装了避雷装置,但一场雷雨过后,楼内的电器却坏了。在今年发生的雷击事件中,建筑物和人员没有任何损伤,“受伤”的全是电子设备。北京一年平均雷电次数在两万次左右。城市里的建筑都是怎么避雷的?又有哪些避雷盲区需要注意?记者进行了采访。

▌事件 毁设备的元凶是“电波纹”

刚入夏时,京城遭遇了一场强对流天气,电闪雷鸣。在这场雷电天气下,东城区一家古建单位消防控制室内的配电柜和消防控制柜被雷击损坏。

古建单位的楼顶都安装有避雷带。令人困惑的是,建筑物里面的配电柜、消防控制柜怎么被雷击坏了?

接到雷击事件后,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京校等3人来到这家古建单位进行雷灾调查。结果发现,这起事件的“元凶”是雷电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当时,古建单位可以防止雷电电磁脉冲的浪涌保护器尚未启用,导致设备受损。

专家表示,雷电电磁脉冲作用下会产生电流,进而对电子设备造成破坏。“就像往水里扔石子儿,水波纹就相当于电磁脉冲,碰上电线就会有‘电波纹’,对设备产生影响。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不能忽视,轻则导致电子设备故障,重则直接烧毁电子设备。”

北京今年到目前为止,官方收到的雷击事件为4起,但损坏的全是电子设备。

▌调查 建筑物“硬核”避雷有高招

根据统计,北京这些年雷电多的时候,一年达到3万多次(针对地闪而言),少的年份也有一两万次,一年平均雷电次数在两万次左右。为了应对,北京很多建筑物的避雷装置也是各具特色。

专家介绍,有一些钢结构的建筑物,是不需要再额外安装避雷装置的,因为建筑物本身已经自带避雷效果。比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当雷电击到钢结构上,电流会被引入大地,不会对建筑物本身造成伤害。有的古建本身也自带避雷装置,比如颐和园佛香阁。佛香阁的屋顶有一个铜制的椭圆形球状体,现在已经被改造成避雷装置在使用。“古人建这个球体时并不是为避雷,但它正好符合避雷装置的要求,现在当防雷接闪器来用。”

有些建筑的避雷装置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如博物馆楼顶的红色五角星处于建筑物的最高处,同时又是一个大尺寸的金属体,相当于一个避雷针。还有一些高大建筑物的顶部安装有奥运五环标识,也可以起到避雷针的作用。有些文物建筑场所,因为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古建,所以避雷装置采用了升降式避雷针的设计。预警到雷电来临的时候升上去,没有的时候就降下去,最后收到一口井里。

长城的避雷方式也很特别,长城旁边安装了很多避雷“仿真树”。这些树从外观上看,跟普通的树木没太大区别,但它的内在是金属体,用于接闪和泄放雷电流,外行人基本看不出来。“安装多少棵避雷树,间隔多少距离,高度多少合适,都是经过严格测算的,树的高度会比长城要高,但不会太密。”专家说。

▌提醒 可用防雷插座保护电子设备

虽然避雷设施构造与时俱进,但城市避雷碰到了一些新问题。

城市里有很多屋顶草坪,能吸收二氧化碳是好事,但防雷方面遇到了问题,“楼顶的花草太多,就不方便设避雷带,不容易实现避雷网格”。玻璃房安装避雷装置也存在一定难度。虽然安放玻璃所用的金属骨架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接闪雷电的作用,但这种效果有限,万一雷电没有打在金属骨架上,而是直接打在玻璃上,就有一定的危险性。

专家提醒,如今安装避雷针已成为建筑物的“标配”,但如何避免雷电对楼内电子设备的影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防止雷电电磁脉冲的破坏,主要是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浪涌保护器以及做好等电位连接和采取电磁屏蔽措施等。对于家庭而言,保护电子设备免遭雷击,最好的办法就是雷电发生时将其关闭,同时拔掉相应的电源线、信号线等,以防止受到雷电电磁脉冲的影响。也可以在家里配备一个防雷插座,这种插座把浪涌保护器做在了插座内,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骆倩雯 李京校 摄

流程编辑:郭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