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关于青春的史诗,是关于青春最诗意的一首赞歌。所以影片中必须要有夏洛、马小军、郝淑雯、羊群这样充满理想主义又欢腾热烈的年轻人。

姜文电影中经典对白(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1)

那么当这些不同时代的人穿梭其中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惊叹于大时代背景下人们同样有着近乎疯狂的“小九九”。影片中没有失去欢腾热烈,也不存在青春躁动和情感悲情。影片中夏洛是一个下到小石厂,上到城市中的底层劳工,没有经历女友分手、订婚。或许在另一个时代,他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贵公子,而这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实现。

姜文电影中经典对白(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2)

电影之所以看起来悲情,是因为它悲剧的氛围过于紧凑。人物的悲剧已经不够悲情,我们更应该接受的是生活悲情的现实。他们都渴望拥有一份认同感和价值感,影片中的郝淑雯处处关心着她的国家民族。活跃在现实世界的夏洛深知事业和家庭是一个人成功的两个首要因素,他渴望通过努力打拼挣钱来给他的亲情、爱情、友情一个交代。

姜文电影中经典对白(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3)

姜文电影中经典对白(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4)

一个拼搏的和谐家庭可以让他热情充沛的追求梦想。所以在我看来电影中的郝淑雯选择服刑释放离开,绝不是矛盾或者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妥协的结果。影片表达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下人们追求梦想的沸腾,更是中国精神的有力沉淀。向另一个时代的悲壮者致敬。

耳目一新的摇镜头

影片的开头,从天空的画面开始,镜头缓缓向下摇。伴随着乐曲《毛主席,革命战士祝你万寿无疆》的声音响起,毛主席的雕像徐徐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一个开头,令观众耳目一新,可以说一开始的这个镜头就已经奠定了该影片成为经典的基石。

姜文电影中经典对白(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5)

巧妙的长镜头转场

影片中在由幼年马小军过渡到少年马小军,利用了一个巧妙的长镜头转场。幼年的马小军和好哥们逃离学校,成为青春时期的反叛男孩,将书包当作游戏的工具,在游戏中,马小军将书包往空中上抛。一个长镜头刻画书包在空中由升到落,随着书包的下落以及书包中书本的飞舞,当落入马小军手中之时,此时的马小军已经是少年马小军。以一个长镜头剪辑实现了从幼年马小军到少年马小军的自然过渡,这样的一个转场十分巧妙。类似的转场方式在电影《天堂的颜色》利用一片羽毛的升落来表现时间流逝从而推进情节的桥段中也有所呈现。

姜文电影中经典对白(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6)

姜文电影中经典对白(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7)

姜文电影中经典对白(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8)

意味深长的越轴镜头

在影片即将接近尾声之时,此时泳池再次出现,而这一次是在马小军强暴米兰未遂,与米兰的关系彻底破裂,而曾经的好哥们也渐渐与他远离,将他孤立后出现的。因此,记忆中的这一段时光是忧郁的,哀伤的,选用蓝色的泳池是十分符合以及贴切的。

这一段的镜头拍摄马小军不断从梯子上向上爬,终于在到达跳水台时奋力一跃,落入水中。少年的他以为这样的一跃或许就可以挽回失落的友谊。导演也在这一幕给了一个迷惑性的镜头,伙伴们看似伸出手想要拉起落水的马小军,观众也以为也许因为这一跳他们终于冰释前嫌。然而当画面一转,那些伸出的双手收了回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不断地用脚将马小军刚刚想要露出水面地头踩回水中。

马小军在水中痛苦地挣扎着,面对着孤立的无力感,想要抓住友谊却再也无法的痛苦在那一场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最后,画面只剩下马小军孤身一人漂浮在了空旷的水池之上,再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更加让观众感受到了与马小军一样的面对孤立面对排斥的无助与哀伤。而两个跳跃画面的拼接,产生了得越轴镜头,是少年马小军象征性的死亡。它代表着少年马小军的成长,他明白已经无法用曾经的方式再融入集体中,空旷的水池只剩他一人,他终于在此刻体会到了成长并且对成长充满了茫然与哀伤。同时,它也代表着少年马小军的死亡,暗示着中年马小军即将出场。

姜文电影中经典对白(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9)

姜文电影中经典对白(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10)

《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徐徐响起,马小军在跳水台的纵身一跃,在水中的无助挣扎,众人的鄙夷和脚踩,是马小军破碎的青春,亦是每一个人成长必经的痛苦。以后的成人世界,不再会有青春时期那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有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是成人世界里的生存法则,是社会的无形枷锁。改革开放后,再次相聚的少年们是身着西装革履的成人,告别青春的成人世界,离阳光灿烂的日子越来越远。

成长的痛苦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在我们青春稚嫩的肌肤上烙下无法磨灭的印迹。但正如影片的镜头语言告诉我们的那样,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会错过很多人很多事,与青春渐行渐远的我们再也无法回归往日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我们能做的,应当做的也只有珍惜每一个存在的今天,理性的埋葬昨天,坦然地迎接明天,就像马小军的纵身一跃割裂了和过去的联系,那些阻拦的手脚成为成长的动力。在孤单和无助中,我们不再软弱,在自我拯救和反思中,我们终将成长。这是为了生存,也为了一个人活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