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俪主演的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女主角周莹和男主角吴聘、沈星移三人的爱恨纠葛,同样也向我们展示了清末那个传奇女首富不平凡的一生和秦商们的诚实守信。

剧中的周莹是一个跟随养父坑蒙拐骗,性格豪爽大气的女子,但历史上真实的她却是温柔而又坚韧的。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不知道有多少女子成为了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她们被“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死从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枷锁束缚,一生都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

她们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守着自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空间活动,但是周莹却用一己之力撑起了丈夫与公公去世之后的婆家的一片天,她打破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的传统观念和束缚,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周莹做了慈禧的干女儿(从寡妇到陕西女首富)(1)

周莹

门当户对

清朝末年有一种独特商人,他们既在朝为官又经商天下,被尊称为“红顶商人”,著名的胡雪岩就是如此。

我们的女主角周莹就是出生在1869年的陕西三原县鲁桥镇一位红顶商人家族。她的爷爷名叫周梅村,曾在道光年间担任刑部员外郎,被当地人称之为“周八爷活财神”。

周家与周莹日后的夫家是世交,其丈夫的父亲吴蔚文也是一位红顶商人,当时的吴家大院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周莹的丈夫吴聘是吴蔚文的独生子,从小就与周莹相识,这一点就和影视剧中有所不同了。吴聘自幼身体不好,有肺结核这样的顽疾,这对当时的医疗条件而言是一个无力回天的重病,尽管吴家家财万贯也改变不了其唯一继承人体弱多病的现实。

周莹做了慈禧的干女儿(从寡妇到陕西女首富)(2)

吴家大院

周莹是被其兄长抚养长大的,等到其长成一个如花似玉、待嫁闺中的妙龄少女时,她家中因为哥哥经营不善已经有要家道中落的预兆。周家会将周莹嫁给一个病秧子,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彼时的周家已经陷入了经济窘况需要联姻来挽救,二则是封建时代的婚约不易解除。

周莹就这样嫁入了吴家大院,既是替体弱多病的丈夫冲喜也是顺应家族安排。这场婚姻是周莹此生的悲剧还是她唯一的温暖,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们成婚后短暂的日子里是平淡幸福的。

婚后不久,二人就有了一个女儿,但是一岁多就不幸夭折。丈夫的身体不好也一直让周莹心中担忧,那时候的她大概还没有想过丈夫与公公相继过世,家里需要靠她来撑起。

周莹做了慈禧的干女儿(从寡妇到陕西女首富)(3)

“红顶商人”胡雪岩

执掌门户

1889年,周莹与吴聘才结婚三年,年仅二十岁的周莹就失去了丈夫,开始了她整整二十年守寡生活。她的丈夫去世之后,公公吴蔚文因为伤心过度、一病不起,不久也撒手人寰。

这里还有一个说法是吴聘走在其父亲的后头,是吴蔚文外出经商途中遭遇意外去世,本就身染顽疾的吴聘听到消息后病体难支,不久就追随父亲而去。不管吴家父子结果如何,此时的吴家东院已经没有男丁,曾经风光无比的秦商吴家面临着家道中落的危险。

都说世界上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这句话在周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出身商户世家,对数字过目不忘且擅长珠算,在经商一道上有自己独特的天赋。

眼见家中男子故去后,家族开始走下坡路,这个女子的性格由温柔如水变成了坚韧如冰,她凭借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取得了吴家东院管家、账房等人的支持,顺利接过了吴家大权。

起初占据吴家商业半壁江山的川花总号掌柜和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掌柜想趁着东家父子去世,家中没有男性继承人,而将这两家商号占为己有。

周莹得知这二人的阴谋后,并没有立刻去解雇二人,而是按兵不动,派人收集其背叛东家意图私吞东家财产的证据。而后在和这两个掌柜的交锋过程中,周莹摆出了铁证甚至不惜对薄公堂,让二人心服口服地交出了商号。

周莹做了慈禧的干女儿(从寡妇到陕西女首富)(4)

“裕兴重”

此后,周莹派自己的心腹执掌了这两家商号,自此吴家大权几乎尽收周莹手中。但是守住家业并不简单,商业竞争不进则退,没有人会在原地踏步等着你缓慢地发展。所以为了将商业版图更加壮大,引进人才和知人善任也是十分重要的。

泾阳茶叶经营人邓鉴堂原本有着自己的产业,在与同为秦商的大茶商马合盛竞争中败北,破产后流落街头。周莹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重金聘请邓鉴堂为吴家茶号“裕兴重”的掌柜。

其他人以为邓鉴堂擅长经营茶号,应该能快速帮助吴家商号赚钱。谁知邓鉴堂出任掌柜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没有卖茶。他每天和伙计喝茶下棋,拿着东家的高昂聘金过得潇洒自在。

吴家其他掌柜和伙计等人都认为邓鉴堂这是还忘不了自己曾经辉煌的时候,不甘心听凭驱使,纷纷劝周莹将其解雇另选他人。但是周莹不为所动,她深知邓鉴堂有自己的本事和身为秦商的诚信。

不久后,泾阳茶市行情突变,茶叶的价钱大幅度增长,邓鉴堂看准时机迅速大规模脱手囤积的茶叶,一次就赚了上万两银子,更是打响了吴家茶号“裕兴重”的名号,使其成为泾阳最为知名的茶叶商号。

信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优良传统的商家总是能够收获许多回头客,吴家商业就正是这样才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此后一直让后人也受益于此。

周莹做了慈禧的干女儿(从寡妇到陕西女首富)(5)

邓鉴堂

大义秦商

清朝末年,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许多不良商家趁此哄抬物价、缺斤少两赚起了黑心钱。有一年秋天,棉花大获丰收,棉商们趁此机会联合起来大肆压低收购价格,让棉农们有苦难言。

周莹听闻此事,下令吴家商号仍然按往年价格收购棉花,这样一来,几乎所有棉农都愿意将收得的棉花卖给吴家。一番收购之后,连西安最大棉业商号也因缺少原材料而不得不从周莹手中购买。周莹趁此机会抬高一定棉价,让那些低价从棉农手中收购棉花的商户将农民的血汗钱又吐了出来。

自此,周莹向吴家伙计们传授了“以丰补歉”的商业规定。她知道农产品今年丰收了不等于明年还能丰收,陕西本地丰收了不等于全国丰收。聪明的商人应该对市场有着高瞻远瞩,根据农作物三丰一歉双平年的生长规律及时调整经营方略,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户们的利益。

果然,第二年棉花歉收,周莹凭着往年的信誉和对棉农们的帮助轻松地收购到了大量的棉花。加上去年丰收时囤积的库存,吴家商号在当年的棉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由年收三千担的小棉号跃升成为最多时高达十一万担的关中棉花商业大户。

周莹做了慈禧的干女儿(从寡妇到陕西女首富)(6)

周莹

许多商家痛骂周莹,恨周莹抢了他们的生意,周莹听说后丝毫不以为然。

商品一直有着“贵极反贱、贱极反复贵”的物价规律。周莹就是精通此规律并且凡事给其他人留一条活路,不为了谋取暴利而不顾他人生死,并且稳定物价,于商人也是利大于弊的。

除了顾及农民、顾客们的利益外,她还对自己手下的掌柜们和伙计们有情有义。她创立了“吴家式易堂”的商业体系,即大到掌柜小到伙计都可以从账上参股取得分红。

她还推行了“阳俸和阴俸”制度,也就是和我们现代退休金和养老金相似的一种员工保障制度。在吴家工作多年的老伙计们可以在干不动了之后仍然领取一定的月薪,其去世后一段时间内其家人还可以领取一笔保障金。

这样的做法让吴家商业的伙计们都对东家有感恩之心和责任感,许多伙计一干就是几代人都为吴家效力。而这种类似于股份制的商业方法也在后世改良后大兴于各大公司。

周莹做了慈禧的干女儿(从寡妇到陕西女首富)(7)

吴家大院

爱国向善

周莹最为著名的除了其陕西女首富的称号外,她还是清朝当时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义女

1900年,外国侵略者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惶带领京中贵族逃往西安避难。当时身在西安的周莹听闻此事立刻向慈禧进献了十万两白银,用以帮助清廷解决燃眉之急。

当时吴家众人觉得不应该捐献十万之多,但是周莹却坚持如此,她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女子,国难来临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是受那个时代的局限,她没有打破封建腐朽的思维,慈禧太后是一个奢侈无度的独裁者,清朝当时也只是落日余晖。但是她的爱国之心是不能否认的,她在国家危难时愿意仗义出手的心胸是不能否认的。

慈禧太后有感于二人丈夫都英年早逝的相同命运,也为感谢她捐献银两的义举,下令封其为一品诰命夫人,并且亲手书写的“护国夫人”牌匾相赠。据说慈禧还将周莹收为了义女,她也是当时清朝唯一一个受到如此尊崇的汉人女子。

周莹做了慈禧的干女儿(从寡妇到陕西女首富)(8)

慈禧太后

结语

1908年,年仅39岁的周莹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此时距离她丈夫的逝去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二十个年头,她孤单的一生终于结束。

周莹的一生是幸运的,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做到了许多男儿也做不到的事情,她的手下有无数男性掌柜和伙计心甘情愿地听命于她。

年仅二十岁就挑起了吴家商业的重担,在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但是她的遭遇也是不幸的,青春年少之时就失去了丈夫,又被封建礼法束缚,孤单的度过了余下的半生。

她站在高处,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只是不知道她在往后的岁月里可也曾对某个男子动心。或者午夜梦回,忆起了吴聘还在的日子,那时她年华正好,那个温柔宽厚的男子正笑着为她挽起鬓发。

她的一生是值得人们钦佩的一生,虽然她没有能够打破那个时代的思想束缚,但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智慧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秦商重承诺、守信誉的风采,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代女首富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