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关于法医的影视剧如雨后春笋,法医这个职业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且“热度不减”。最近,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开播,更是拉满了大家的期待值。在节目中,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向静副教授表示:“如果说审判是一架天平,那法医就是那个重要的筹码了”。今天,让我们跟随西政向静副教授,一起去了解法医究竟做什么——

第一位女教师(这位名校女教师亮相)(1)

向静,女,神经医学博士,犯罪心理学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医学教研室主任,特殊人群心理与智能管理服务研究中心主任,神经法学实验室主任,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高校物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公安局特邀司法精神病学暨犯罪心理学专家。

第一位女教师(这位名校女教师亮相)(2)

向静副教授曾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心理科任军医11年。2012年读博期间主动转业至西南政法大学工作,主要教学、科研领域为法医精神病学、犯罪心理学等。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司法鉴定人,在全国多起疑难重大案件担任专家辅助人。出版《刑事司法精神医学与刑侦实务》等专著5部,近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有国家级智库成果1项,发表国内外论著60余篇。

第一位女教师(这位名校女教师亮相)(3)

2021年出版的《高级法医学》(第三版)对法医学的定义是:“法医学是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损害、死亡、身份鉴识等问题,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的医学学科。”从这一对法医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现代的法医学是“应法律的需要而产生,并为法律服务的一门医学科学”。

第一位女教师(这位名校女教师亮相)(4)

向静副教授介绍,法医学是联结医学与法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并解决立法、侦查、审判实践中涉及的医学问题,最核心的作用是为侦查、审判担供线索和证据。法律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法医学,案件的侦破、法律纠纷的解决也离不开法医学。法医学能够引导法治精神和人权意识,唤起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捍卫。

第一位女教师(这位名校女教师亮相)(5)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罪犯反侦查能力提高,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化、智能化,此外,意外死亡案件的原因日趋复杂,这在增大法医工作量的同时,难度也明显增加,且案件侦办要求不断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增强,期望值提高,与国际社会接轨,社会各界关注增强等等,法医技术工作必将做到更加的透明,更加的规范,更加的科学,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

向静副教授表示,这对于学习法医的同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他们不断掌握新技术、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成长为具有开拓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拓展阅读:

第一位女教师(这位名校女教师亮相)(6)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的法医学教研室可追溯至1956年组建的西南政法大学刑侦教研室法医教研组,至今已逾40年。现有教师1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多位教师具有多年医学、司法实务工作经历。

教学研究方向涉及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物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昆虫学等多个法医分支学科。在教学上,坚持教学、科研、检案并举的方针,应用实践案例、实务调研、创新创业促学,培养了大批“法律 科技”“证据科技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第一位女教师(这位名校女教师亮相)(7)

科研上,教研室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期刊论文几十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社会服务方面,运用现代法医学理论与技术,积极开展司法鉴定工作,辅助国内多起疑难重大案件的侦办,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

关注“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西南政法大学官微、科普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