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2567年暨耶稣2016年12月30日”,大陆儒家第一门户网站“儒家网”评选发布了2016年度儒家十大热点,涉及建言谏议、公共政策、思想学术、文化事件等方面,反映了中国当代儒家的最新发展状况。作为一名同情儒家的法学青年,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当代大陆新儒家正在不断因应时代变革,日益走向公共领域。
就“老实大量纯读经”展开的大争论
子曰:必也正乎名。“十大热点”中,首当其冲的是对“大陆新儒家”不同角度程度的还原与体认,以及对“大陆新儒教”不可言状的批评。接踵而至的是被冠以“新康有为主义”,或自名为“康党”的,旨在重思近现代中国立国之道的“回到康有为”思潮。与之相关的还有关于是否应当“老实大量纯读经”的少儿读经大争论。以上三者,分别涉及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实在大陆新儒家内部也不乏争议,甚至带有火药味。但经过此番正名与判教,大陆新儒家或许能在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上进一步走向成熟。
学者联合倡议中国高校设立儒学一级学科。
“十大热点”的第二组,包括倡设儒学一级学科,《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成立,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宣言发布等,可以看做是大陆新儒家争取和走向再建制化的表现。传统儒学本身是建制化的,无论是作为立国之本的政治地位,还是作为修齐治平的治理资源,传统儒学都有一系列可见可触可传承的制度化载体。但近代以来,儒学日渐“花果飘零”“孤魂野鬼”“博物馆化”。时至今日,在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体制内的儒学刊物和机构,还是半民间半官方的书院,乃至过分商业化的文庙孔庙,都将成为儒家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
河北省15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恢复县级以上“文庙”建制。
“十大热点”中同我的专业最直接相关的是河北人大代表联名建言恢复“文庙”建制和儒学内外学者联名呼吁保护传统丧葬礼俗。如果说后者是处江湖之远的学者的不计毁誉的文化焦虑,前者则经由法制化的渠道将相似的文化焦虑转化为公共议题带入了庙堂之上。对于这两者不以为然者可能大有人在,但在一个急剧变动的多元社会,各种观点碰撞在所难免,即便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也无可厚非。尤其在当下中国,通过并激活民意代表代表民意,哪怕是部分民意的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至于走出书斋关注社会,本就是学者担当。
从“十大热点”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出当代大陆新儒家走向公共领域的三个关键词或者说表征。
首先是社会科学知识的引入。“大陆新儒家”不再围绕着经典儒学命题籍以判教,而是广泛吸纳政治学、社会学、宗教学、法学、教育学等社科话语;学术刊物、研究机构、学科建制、学术活动等方面,也力图融入现代社科体系。这固然是迫于现代性的强势,但也体现了儒学本身的包容性,是对现时代不可避免且不可或缺的因应。
其次是中国问题意识的凸显。沉舟侧畔千帆过。以“回到康有为”为标志,大陆新儒家关注的主要议题不再是经院哲学式的,而是直面近现代中国未竟的国家建构与国族建构问题。这一点很容易招致“左右夹击”,但也正是大陆新儒家的旨趣所在。当然,在这些宏大叙事之外,大陆新儒家也关注重建斯文、再淳风俗的重要小事。
第三是建制与非建制的合力。自古以来,儒学就有庙堂儒学与山林儒学,“得君行道”与“觉民行道”等大致两种和而不同的取向。时至今日,庙堂儒学不复存在,“得君行道”更容易引人诟病,但“使道行”与“使道尊”依然是大陆新儒家的基本追求。从学者谏议到代表建言,从学科建制到书院建设,莫不是历史的合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十大热点”中“中马青年儒回交流峰会在山东曲阜开幕”所透露的。该热点含义丰富,我更情愿将其重点划在“青年”。青年是未来,青年是力量,青年是希望。这不仅仅是对儒家而言,更是对民族而言。大陆新儒家近年举办青年儒学论坛,提出青春儒学口号,举办中外青年交流,其意深焉。
社科知识、中国问题、建制内外、青年寄望,这是我对2016年度儒家十大热点的观察。这番观察或许并不全面客观,但我期待能够为日益走向公共领域的大陆新儒家提供一些外在视角,更希望借此推进公共领域对日益走来的大陆新儒家了解更多。公共领域本来就是众人之事,当然需要众人参与;众人参与最终是为实现中道,正是在这一点上,传统儒家和当代大陆新儒家可以资鉴治道。
附:儒家网2016年儒家十大热点
(一)大陆儒学研究界主动认同“大陆新儒家”,批评“大陆新儒教”
(二)“回到康有为”以重思近现代中国立国之道
(三)是否应“老实大量纯读经”,民间少儿读经第二次大讨论
(四)河北省15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恢复县级以上“文庙”建制
(五)《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
(六)学者联合倡议中国高校设立儒学一级学科
(七)中马青年儒回交流峰会在山东曲阜开幕
(八)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成立
(九)第二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发表《东湖宣言》
(十)学者联名呼吁保护乡村传统丧葬礼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