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角度一目了然

1、从就业角度——国家经济文化强、并且和中国交往多的

2、从爱好角度——看你喜欢哪个国家的文化。

3、从学校角度——选择学校的优势专业,比如大连外语大学的日语、延边大学的韩语、朝鲜语、同济大学和中国政法的德语、澳门学校的葡萄牙与。

小语种哪个最容易学(怎么选择小语种)(1)

小语种哪个最容易学(怎么选择小语种)(2)

小语种哪个最容易学(怎么选择小语种)(3)

小语种哪个最容易学(怎么选择小语种)(4)

就读学生感受:

在这个集体用力过猛的年代,我们该学一门小语种,让生活慢下来

不得不说现在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了,人们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一个预算,金钱、时间、精力以及回报。如果稳赚不赔才会去做。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学习过日语。我平时其实也是一个十分懒惰的人,但在学习日语的这段时间居然也养成了起早吃早饭,晚上按时去校外上课的好习惯。当时周围的人也是十分惊奇,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学日语。

是以后准备去留学?是准备去日企?是要积攒人脉?是要嫁给日本男人?

并没有,只是因为喜欢。而这种回答显然不能使我的朋友信服,但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喜欢动漫游戏也好、喜欢小说电影也罢,人文风俗也好、历史文化也罢,总之就是有兴趣而已。

现在,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人们可以简单的通过网络做到很多事情,当你不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搜索到,你可以简单的通过网络做到很多事情:出行、购物、吃饭、与人交流等等。当你出行,你需要翻译的时候,你仍然可以用网络翻译器甚至聘用一个私人翻译……

于是渐渐有很多人对背古诗、学历史甚至熟知地理和语言产生了质疑。因为人们觉得这是不需要人类思考的,只要简单动动手指头就能搜索到比你知道的更为精确的答案,所以人类在这方面的思考是对资源甚至是对人脑的一种浪费。

现在的人们不仅仅急于求成,还会因为这种急于求成的心而用力过猛。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要去日本留学,急需要语言分数,所以那段时间,她拒绝同学邀约、停止了每天早上原本的晨跑,给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每天6点起床,背两个小时词汇和文法,吃过早饭要上课,下午下课之后要做一套阅读练习或者听力练习,晚上睡觉前要再看一遍文法;平时她的手机中储存的音乐文件都是听力练习。然而那个7月她的能力考试还是差了6分。

其实她是我见过的学语言十分有天赋的人,在五十音图背完了之后她就能够根据平假名把一些长的语句读出一种课文示范朗读音频的效果甚至日语的腔调、动漫的腔调,她自己也是十分享受整个过程。

而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她的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是处在一种打仗的状态,整个人的状态也非常的疲惫,甚至她开始厌烦朗诵。考试的失败更是让她后来都对学习和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她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所有努力,但是还是差了一点点,那是不是自己真的对语言没有天赋呢?

高晓松曾经在一期节目中预测第88届奥斯卡名单,说到现在是一个“用力过猛的年代”。他说道:“现在是个用力过猛的时代,因为大师缺席。如果大师来了,像《钢琴师》、《辛德勒名单》都是安安静静把故事讲完。那时候大家平平淡淡地演戏,收敛地演戏……为了评奖,为了出位,大家都拼了,就越演越重口,越演越用劲。不仅是在美国,中国也一样,演戏如此,唱歌如此,最后都比谁嗓门大。好像这些电影都没有导演,演员们自己发挥,随便演。”

小李子最终确实拿到了小金人,他为《荒野猎人》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没有人认为《荒野猎人》是他演过的最好的电影。

影视圈是如此、音乐圈是如此,普通人的生活亦是如此。为了减少各种成本,为了缩短周期、为了最高效率、为了最大效益,我们总是在追求快速。但是也因为这些,让我们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乐趣。

快速的生活也让我们不敢思考,一旦思考,就会陷入无限的迷茫,而越是在这种状态下人就越想给自己找一个出路,越想弄明白自己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如此陷入一个死循环。

学习一样语言,是一种抒发情绪的方式、是一种转移注意的良好方法,更是一种让生活放慢的生活态度。在这个浮躁的、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尝试学习一门外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