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在山东、河南等很多地方,流传着这么一句歌谣。其实,这句歌谣讲的并不是传说,而是明朝初年大槐树移民的故事。

明朝大槐树山东分布(明朝大槐树移民简析及功过评价)(1)

山西洪洞大槐树

  • 移民原因

元朝末年,由于元朝的残暴统治和民族政策,汉族人民纷纷起义反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朱元璋终于赶走了元朝统治者,建立了明朝。但是,由于连年战争,北方很多地区人口锐减,道路上人烟稀少,田地里庄稼荒芜,无人耕种,方圆数百里上千里杳无人烟,生产发展恢复遇到了极大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明朝的税收收入和统治基础。朱元璋为了恢复生产发展,就强制下令从山西迁移大量人口到山东、河南等地。

  • 为什么从山西移民

在元朝末年起义军反抗元朝统治的战争中,山西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东边有太行山阻挡,西面有吕梁山作屏障,战争基本没有波及到山西,同时山西在这段时间也没有蝗灾、旱灾之类的灾情,人口基本没有减少。所以,在当时北方省份中,山西人口密度属于比较高的,移民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山西人民手中。

明朝大槐树山东分布(明朝大槐树移民简析及功过评价)(2)

大槐树祭祖大典

  • 移民过程

在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所以移民过程主要依靠政府强制执行,明朝政府强制下达迁移命令,各个村镇按比例出一定人口,由军队看押,统一移民到山东、河南等政府规定的地区。

所以,移民的过程基本就是一部移民的血泪史。首先,很多人因为不愿意原离家乡而被处死。移民途中条件也非常有限,基本和押送犯人差不多。为了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的手绑起来,然后用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移民要去上厕所时,就需要把手解开,这就是现在山东很多地方把上厕所叫做“解手”的来源。由于路途遥远条件又艰苦,所以很多人都死在了押送途中。

明朝大槐树山东分布(明朝大槐树移民简析及功过评价)(3)

山西洪洞大槐树

  • 移民规模

移民从洪武六年(1373年)持续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次数多达十几次,时间断断续续长达四十多年,迁移的户数有数十万户,人口达到数百万人。现在山东,尤其是鲁西南、鲁南地区的人,大部分都是当年大槐树移民的后代。可以说,这次明朝末年的人口大迁移,是中国历史上,官方组织的,有计划的,移民规模最大的一次。

  • 为什么叫做大槐树移民

山西洪洞县在明朝时是山西境内的一处驿站,驿站位于一座名叫广济寺的寺庙旁边,寺庙旁边有一颗千年古槐树,这处驿站就是明朝政府规定的移民集合点之一。大量的移民从洪洞驿站出发,告别家乡,前往陌生的异乡。回首望去,看到的只有大槐树的影子。大槐树成了移民心中家乡的符号,成了移民共同的家乡回忆。所以后来,大槐树的故事就在山东、河南等地流传,成为了这次移民遗留下来的重要回忆。

明朝的移民其实并不全部来源于洪洞县大槐树,而是来自于山西各个地方。大槐树只是当时人口迁移最多的一个集合点之一。但是,大槐树已经成为了这次规模巨大的移民的一个符号,经过无数岁月的侵袭,流传下来最广的就剩下了大槐树的传说了。

明朝大槐树山东分布(明朝大槐树移民简析及功过评价)(4)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 移民的功与过

对于当时的明朝社会和政府来说,移民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正是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带动了山东、河南等地的发展,生产得到恢复,明朝的统治得到了加强,社会趋于稳定,可以说对社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次移民的残酷性。由于是政府组织的强制性的迁移,并且人口迁移与中国安土重迁的传统文化是相悖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被迫离开的家乡,带着家乡淡淡的乡愁,历经迁移过程的种种艰辛,前往荒芜的地方重建家园。这个过程中必定是充满着血与泪的辛酸史。


大量移民历经艰辛,在远方重建家园的过程,正体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团结奋斗、重建家园的精神。这其实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正是由于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