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我第一次在魏集街道新建了三间砖瓦结构的瓦屋。当时在魏集是很惹人羡慕啊!因为当时社会还是很贫穷的,很少有瓦屋。我盖屋的钱从哪里来的呢?说起来真是喜忧参半。1970年在那特殊年代我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开除回家劳动改造。1972年10日平反,恢复工作。1982年补发了两年工资1400元。我用1200元盖成了三间瓦屋,改善了家庭住房环境。也算因祸得福吧,也算见证了历史转折,国家进入了发展时期。

1989年我又盖屋了。在原堂屋西侧新建五间大瓦屋,又翻建了三间南屋,盖了院落,同时改门向西,成为五间门面房,开店出租,真是阔气。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得感谢包产到户和农转非。1987年我家六口人都农转非了。全家吃非农业口粮。米0.14/斤,面粉0.16元/斤。同时包产到户,土地照常种着,我非常重视种地。玉米小麦每亩都收一千多斤。这些粮食又都高价卖给国家。这笔收入也很可观,两年的积蓄,我又盖屋。这次盖屋,见证了包产到户和农转非,使社会财富得以增加.人民得到了实惠。

1998年我又把原有房屋打倒,全部翻盖成七上七下砖混结构的楼房。这次盖屋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的红利了。1993年我内退。借改革开放之机,我被徐州发电厂职工子弟学校聘为教师,每月领两份工资:国家一份,电厂学校一份。1998年面临睢浦路扩建、拆迁。我用五年结余又翻建成我现在还正在住着的楼房。这一次又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见证了历史变迁,真走难以想象。

三次盖屋,见证历史的三次变迁。我体会到个人的命运是附着在国家上的。国富民才富,正是前程更美好,风正一帆悬。

原始时期的房子是用什么建的(三次见证了历史变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