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青灯度来生(青未了盖屋记)(1)

文/王广才

老家有这样一句话:“与人不睦,劝人盖屋”。意思是如果和一个人有矛盾,就劝说他盖房子,让他难看。之所以有此说法,是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解决温饱就不错了,哪有闲钱盖房子。如果必须盖,要提前二、三年做准备。

我家原来和奶奶、大爷家一个院里住,共两套石墙草房,一大一小,大的三间,小的两间,大爷和奶奶住大的,奶奶住东边一间,大爷家住西边两间,我家住一套两间的房子,在院子的南面。父亲在煤矿工作,常年不在家,我和哥哥小时,还能住的开,后来有了妹妹,房子就不够用了。父亲母亲便商量搬出老宅,并找了村队长,在老宅的沟南面新划了宅基地。

父亲一个月几十块钱,自己买完粮票菜票,所剩不多,还要照顾奶奶和大爷、姑姑家。盖房的事着实把父亲母亲难为的不轻。他们精打细算,今年准备石头买木料,明年买草、高粱秸,然后建房,本计划盖三间,但算来算去,钱不够,只能盖两间。父亲母亲最后决定,起三间的墙,只盖两间,那一间有钱时再补盖。其实,不止我家,不少家庭盖房时都这样处理,这就有了当地一怪,三间房子盖多半,半截屋梁露在外。没盖起的一间,在墙上搭个棚,就当锅屋用了。过了两年,才把另一半间盖上,一座房子,见证了那个年代农民生活的艰辛。

虽然住的问题解决了,但又遇到了新问题, 到了雨季,因房子盖的离沟近,一下大雨,山洪暴发,沟里的水漾到地面,水往屋里灌,满地是水,外边不下了,屋里的地还湿漉漉的,梅雨天,地泛潮,一股霉味,吃的东西、粮食、还有衣服被褥要经常晒,不然就长毛发霉。由于环境不尽如人意,经常看到父亲愁眉不展,在矿上下井辛苦挖煤挣钱养家,还牵挂家里,看不到父亲的笑脸,父亲为这个家操碎了心。

这样坚持了近十年,我和哥哥都参加了工作,经济条件稍有好转,父亲母亲商量再次盖屋,这次宅基地选在了村东边,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全家齐努力,不在光让父母操心,我们出钱也出力,休班回家,到北山选石头,从山半腰处往下滚 ,然后再运往盖房处,不久三间新房拔地而起,条件大为好转,不再受水患之苦。父亲已退休,把小院拾掇得干净利落,父亲高兴的合不上嘴,母亲说:“”现在条件好了,你爷心劲可高了,干活也不嫌累了,整天有使不完的劲”。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老百姓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许多家庭都用砖和水泥盖起了平房,石头房子越来越少,父亲坐不住了,要翻盖房子。一次,我和哥哥都回家了,在吃饭时,父亲喝着酒,郑重其事地说:“今天你们弟兄四个都在,咱们商量个事,你们看,全村好多人都盖了平房了,咱家好几个工人,也不能落在后边,再说,我干了一辈子工,也要给你们留个像样的房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孩子有操不完的心。看着父亲满头白发,我们理解父亲的心思,我们弟兄四个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次盖房,我们工作都忙,回不了家,出钱出不了力,还是父亲母亲操办,不过都交给了建筑队,中间回去一次,给父亲送钱并把买的钢筋送到家。再回家时,新房已盖好,地基抬高一米多,房型是两头沉,高大气派,宽敞明亮,犹如别墅。父亲说:“房子盖好了,你们都有工作了,我也没有心事了”。

房子越盖越好,生活越来越好,父亲越来越老,身体已大不如前,新房父亲没有住几年,因病离开了我们,每每看到宽敞明亮的房子,洁净宁静的小院,想着父亲为家庭的付出,心里既高兴又有些酸楚,高兴的是,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酸楚的是父亲一辈子操劳,却没有享几天福 ,是全家人的一个痛。

在父亲去世十多年后,村里又发生了变化,村庄需搬迁,因北山成为中联水泥厂的采矿区,已不适宜居住。新区建在山外,都是五层高的楼房,有镇政府和企业负责建设,村民只住,不用在为盖房操心了。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盖房已不是什么难事了,而且也不用自己那么费力了。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看着父亲辛辛苦苦留下的家业,即将夷为平地, 在搬离的那一刻,母亲泪流满面,我们也五味杂陈。虽然知道新建的楼房环境很好,是一个洁净美丽的小区,村民也从山里人变成了山外人,但心里总有不舍,这不仅有对故土的眷恋,更有对父亲的深深怀念,还有那挥之不去的乡愁。

今年秋天,母亲已住进了新楼房,看着装修一新的房间,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时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去看望母亲,母亲每次都要唠叨:“过去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这87岁的老妈妈,也住上楼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变成现实了,以前你爷为盖屋费了多大的劲,吃了多少苦,现在多好,都是托共产党的福”。

壹点号 云谷山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