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其他四殿分别为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俄国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白宫。

故宫为什么原来要叫紫禁城?北京故宫为何叫做紫禁城(1)

故宫

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了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并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着北门神武门,有一座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和内廷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故宫为什么原来要叫紫禁城?北京故宫为何叫做紫禁城(2)

乾清宫

故宫建成后,经历明、清两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朝共二十四位皇帝,是其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也是在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那么,它之前为何被称为“紫禁城”呢?

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一种说法为这与古时候“紫气东来”这个典故有关。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被守关人看见。不久,老子骑着青牛姗姗而来,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的含义,预示着帝王、圣贤和宝物的出现。杜甫的《秋兴》诗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从这以后,古人就把祥瑞之气称为“紫云”,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将神仙称为“紫皇”。紫气东来,象征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的“紫”大有来头。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称为“紫禁城”。

第二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迷信和传说有关。皇帝自命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广雅•释天》曰:“天宫谓之紫宫。”因此皇帝居住的宫殿就被称为紫宫。紫宫也被称为紫微宫,《后汉书》中说:“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艺文类聚》记:“皇穹垂象,以示帝王,紫微之则,弘诞弥光。”

第三种说法是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古代“星垣”学说有关。古时,天上星垣被天文学家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是代称天子的,处于三垣的中央。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环绕拱卫。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和“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情官员四海分”之说。

既然古人将天子比作紫微星垣,那么紫微星垣也就成了皇极之地,所以称帝王宫殿为紫极、紫禁、紫垣,“紫禁”的说法早在唐代就已有之。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曰:“芙蓉阙下会千宫,紫禁宋樱出上兰。”北京故宫占地1087亩,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长约7里,全部殿堂屋宇达9000多间,四周城墙高10余米,称这座帝王之城为紫禁城不仅名副其实,且含天子之城的意思。考察故宫中的建筑,象征着“天”的崇高和伟大的太和殿,位于故宫中极,是最高大突出的地方;象征着天和地的乾清宫和坤宁宫紧密相连;它们两侧的日精和月华二门,象征着日和月;而象征着十二星辰的东西六宫以外的数组建筑则代表天上的群星。这些象征性的建筑群,拱卫着象征天地合璧的乾清宫和坤宁宫,以表明天子“受命于天”和“君权神授”的威严。

“紫禁城”这个名字,从“星垣”学来看,其命名与建筑设计可以说是高度统一、珠联璧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