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路遥的人生简短书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路遥的人生简短书评(聊聊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土气与俗气)

路遥的人生简短书评

路遥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

一方面,以《人生》《平凡的世界》两部代表作不断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可以说,只要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贫穷和梦想,那么,路遥的书就仍然会是他们很好的慰藉与希望。

而另一方面,大多数文学史著作,都对路遥一笔带过,甚至根本不提,好像他的茅盾文学奖完全是徒有虚名。很多评论家在诟病路遥的语言、表述技巧没有任何新意,仿佛多年以前的流行歌曲一般,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土气且俗气。

在这里,我没有必要为路遥证明什么,因为庞大而宽泛的读者群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路遥的成功。让那些评论家史学家叫兽砖家们见鬼去吧,连同我自己在内,统统见鬼吧,因为我好像已经忘了文学的初衷和本质。感谢路遥让我再一次感动于文学。他可能不会冲刷掉我内心的污垢,但他至少让我看到了曾经以梦为马的自己,也曾不负韶华,也曾单纯美好。

虽然小说最重要的是人物。但我想先讨论一下路遥那土得掉渣的语言风格和技巧。

其实文学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是非分明,此所谓“文无第一”。正如肯德基麦当劳之类对某一类人而言,就是个快餐,而对另一些人而言,则意味着大餐。所以,就算我觉得不土不俗,也不代表什么。而且是初读,仅仅是谈个印象罢了,以后有时间我们再专章讨论。

先说土不土气。

我是这样认为,如果你写的是都市青年,结果写出来的感觉是乡下人进城,这是土气;如果你写的是农民,结果写出来不接地气,这是没有生活体验;如果你写的是战士,结果写出来是玛丽苏,这是胡扯八蛋。——所以,语言土不土气,要看服务的对象是谁。

大家都知道,《平凡的世界》写的是一群在土里刨食吃的农民,后来变成了农民企业家、矿工、基层干部等等,说白了,这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也有自己的无奈与卑微。那么,路遥的语言,是加强了这种角色设定呢,还是自相矛盾令人出戏扯了后腿呢?答案不言自明。所以我觉得路遥的语言风格称之为朴实可能会更恰当一些。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是路遥习惯于这种语言方式,才选择了这种题材与风格。倘若如此,更能说明路遥有自知之明,不敢胡编乱造。

再说俗不俗气。

大概这里的俗气,理解成通俗要更准确些。也的确有很多评论家把《平凡的世界》称为通俗小说。就是说在他们眼里,路遥的小说,算不得纯文学。

我也不懂什么样的文字才能称得上是纯文学。所以,只能肤浅地聊聊自己的主观感受。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关注到语言本身往往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病句连篇,二是拗口难懂,三是新奇灵动。在大作品中,第一种情况不多姑且不论。第二种情况时有,好不好呢?要分情况,哲学政治经济社会这些本就难懂的书,文字晦涩也不为错,只是不讨喜而已;但在文学书中——专指白话文——出现这种情况,要么功底差,要么想装逼。第三种情况也有,老一辈作家如汪曾祺、阿城,新生代如笛安、路内,他们的书经常会让我停下来重新翻看前面的文字,让我感慨于文字本身的吸引力。

而读路遥的书,基本上没有出现这几种情况,读书慢如我者,3天多一点就读完了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所以读我而言,路遥的语言仅仅是算不得好,但绝对很流畅。单凭这一点,路遥就足以在文坛排得中上水平了。但你要说路遥没有写作技巧。纯粹是讲故事的通俗文学,我就坚决不同意。

《平凡的世界》中,有几个事件是一笔带过,甚至只有一个词,再甚至只字不提。比如“偷水事件”、孙玉亭的风流韵事、孙少安砖厂的破产、还有以田晓霞和孙少平为代表的好几对青年男女的情感的发展等。这种写法至少让我惊得目瞪口呆。如果我读的这本书不是删节版也不是破旧不堪地缺了页的话,那么路遥敢于留出大量情节空白必然是其有意为之。

另,书中很多段落,是路遥抒发的感慨,这倒没什么新意。让我觉得有点意思的,是路遥还经常与书中人物进行直接对话。更难能可贵的是,路遥一边对人物的选择感到惋惜,一边又按照人物的性格继续让他们我行我素。一边批判着人物的心理言行,一边又替他们找到合情合理的理由并原谅他们。这种技巧无论新旧,都让我深刻感受到路遥对书中人物的热爱。——这本书真的是路遥的心血。

再,田晓霞牺牲之后,有一大段是孙少平与外星人的对话。写的有鼻子有眼煞有其事的样子,风格之迥异,与其他章节完全格格不入。谁又能说这不是路遥又一次大胆地尝试?

以上只是我对《平凡的世界》的语言最浅显的印象。写完之后,我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件傻事。因为当我们被书中的情节、人物、感情、思想这些内容所吸引时,本身就已经证明了对路遥语言的认可。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无翼鸟学习社

jialouluodushu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