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说
看了黄渤的《一出好戏》,不知道怎么评价。
立意很好,力度太软,表达太满,隐喻繁杂,主线不明、看起来心累……简单的评论其实很难准确而客观地评价这部电影:一个电影优等生拍出来的一部诚意满满的中庸之作?夸起来很难,要“喷”也谈不上。
所以不夸不贬,我找了类似题材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电影来做坐标参考。
如果这个周末,你有时间,把这“三出好戏”都看完,我想每个人心中,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
不仅仅是关乎什么是好电影,更关乎在一部电影里观众是否能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光与影,看到自己在这个现实而美好的世界上,愿意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1
第一出好戏:《大逃杀》(2000年)
《大逃杀》:五星之作
极恶世界,你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20出头的时候,在大学图书馆看到了深作欣二的这部《大逃杀》。
从此,这部电影成为影响我一生的作品。
因为这部电影,我第一次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我,可能会走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故事设置是此类题材的典型:日本社会,经济崩坏,秩序崩塌,失败的成人在孩子面前渐无尊严和权威可言,少年犯罪率飙升,政府强制出台了一项BR法案:每年随机选择一个中学毕业班的学生,送到荒岛上,进行为期3天的大逃杀游戏,最后只有一个幸存者可以活着走出荒岛。
男主七原秋也所在的班级被选中。
#七原秋也由藤原龙也饰演#
一群以为是去毕业旅游的少男少女,在旅游大巴上一觉醒来,已经到了与世隔绝的荒岛上,前任班导北野神秘现身,代表军方宣布游戏规则。
每人随机选择一个装有武器、粮食和地图的书包,脖子上装一个能定位、能窃听、能自曝的装置。
然后在三天内强制进行杀人游戏,时间一到,如果没有决出最终胜负:哪怕存活的人超过两个以上,装置自曝,团灭。
这是一个你不杀人,就会被人杀的死亡游戏。
对手,却是几个小时前还在车上打打闹闹的好友同窗,里面可能有你的好哥们、好闺蜜,或者,暗恋了很多年的男神女神。
人性,在少年们拿着包裹一个个走出基地的那一刻开始异化。
有人第一时间躲在小山坡上搞袭击;
有人体内的野性被点燃,杀同学,抢武器,俨然成为杀戮场上的强者。
有人宁死不愿参加这样血腥的游戏:决绝的小川樱拉着男友,第一时间跳了海。
有人随波逐流,走一步是一步;
也有人怀抱希望,小团体作战,试图找出“不杀人也能获救”的另类生机。
……
表面上,这是一出极端环境下视人命如草芥的暴力生存游戏,人性试验场,但同时也是现实社会的双重隐喻。
人生就是一场“大逃杀”,每个人随机得到的武器、资源都不一样,如果不是命定的主角,每个人的胜败结局早已被自己的性格暗中书写。
一个班级,42个同学,每一种选择,都代表着一种人格,在你死我亡的社会规则下,面对宝贵的生存资源,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什么人产生交集……
电影暴力戏抢眼、节奏感一流、劲道十足、隐喻以及主旨都十分明确。
群像塑造尤其牛逼,42个人,几乎每一个角色,不管戏份多少,都能让观众留下印象,自我代入。
他/她是怎么死的,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
“求生欲”极强的相马光子,往日里是个不良少女,到了荒岛后,第一时间吃透“游戏规则”,不择手段地猎杀自己的同学,你能看出她的“狠辣”,却不会去批判她,审视她,甚至隐隐还产生出这女孩好酷的诸般对强者的仰视感。
因为每个人,每种言行,自有因果——光子,是个还在幼稚园阶段就被母亲出卖,用她幼小的身体拿来换钱的弃情绝爱者,信奉的,是野蛮生存法则,临死前留下一句:“我只是不想坐以待毙”让人唏嘘不已。
“运动少女”千草贵子,洒脱坚强有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
是真正的酷女孩。
这个女孩子,坚强、果敢、强势、自我,拿着小刀对决手持十字弓的男生,都能三两下阉掉对方,却不敢对青梅竹马的蓝颜知己——杉村弘树说出好感,临死前才鼓起勇气告白。
杉村弘树,也是死得最可惜的一员。
阳光一样美好的男生,手握超强自保武器:GPS(可以定位所有成员的所在),但他似乎压根不在乎游戏规则,别人在找活路,拼生死,他的目标是走遍全岛找到自己关心的两个女生。
#特别情圣、特别美好、特别慈悲的存在#
千草坚强,一直跑在他前面,向来不用他照顾,找到的时候,却是奄奄一息。
弹琴不出色,却可爱,他想找到她,说出自己内心深埋已久的好感,结果,被恐惧逼疯了的弹琴一见面就朝他啪啪开了枪……
电影拍出的,不仅是每个个体面对严酷规则时的不同选择,也拍出了个体和个体之间彼此的感情牵绊产生的能量和希望。
什么样的情感牵绊,会超越我们对生死利益的追逐?什么样的情感牵绊,会战胜人性中的黑暗,克服“他人即地狱”的猜忌和恐惧?
当自私、恐惧、怀疑战胜这种感情牵绊,一个异变的小心思就能让美好的灯塔小团体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但如果彼此之间的情感和信任足够坚定,也能成就最后的救赎。
电影给幸存的男女主角开了外挂,留了一点光明在人间。
更多的思考却留给了观影的观众,如果你是那42分之一,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这个片子从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年有机会就点开复习,萦绕我脑海很多年,每看一次,我都要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
最后悲哀地意识到,自己既做不成三村那样用知识和科技反抗强权的精英分子;也狠不下心做光子那样的把自己的成功践踏在他人的失败上的资源猎手;根本也不可能是七原秋也和典子那样的幸运儿,一路靠着气运和善良,走完了全程;
最理想的标本大概是聪明大方的内海幸枝,在残酷的游戏(社会)规则面前,有自我认知,对未来不绝望,团结有生力量,哪怕祥和地过完三天,等待一个有可能被救的希望。
即便最终被团队里的蠢笨坏坑死,至少积极地努力过,塌实地度过了每一天。
最贴近自我的那个答案,却是拉着男友一起跳海的小川樱,一开始就反抗权威、拒绝游戏,勇气可嘉却也懦弱无比。
但不管是内海,还是小川樱,都是游戏的出局者。
所以,20出头,在我对这个世界还懵懵懂懂的时候,这部电影就告诉了我今后可能拥有的人生的答案。
这样的电影,给个五星好评不为过吧?
2
第二出好戏:《蝇王》(1990年)
《蝇王》 四星之作
在失序的世界里,你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这部电影改编自1954年的同名小说,作家威廉·戈尔丁凭原著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因为太黑暗,在美国一度被禁,60年代后却写入了美国大学生的必读书单,也是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的真正文学母本。
在国外就先后被搬上过2次大银幕,这里找的是1990年的电影版。
《蝇王》中也有蜥蜴特写,《一出好戏》里的相似镜头除了隐喻意义外,应该还有对该片的致敬成分。
故事设定是一群6到12岁的孩子,因为飞机失事,流落荒岛。
20多个人的童子军军团,以男孩子拉尔夫为首。
拉尔夫聪明、勇敢,有领袖气质。
指挥着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文明协作,点篝火、摘果子、捕鱼、搭木棚、打猎……一开始也是秩序井然的。
但不久,群体内开始分化。
“坏孩子”杰克成为另一个更具号召力的首领。
#左:杰克; 右:拉尔夫#
杰克不喜欢规则的束缚,更信奉力量带来的权威感,带领着一群大孩子,打猎,追逐,不再愿意遵守拉尔夫定下的规则。
谁更有生存能力,话语权就是谁的。
两个阵营分裂后,野蛮的开始吞噬文明的,强大的侵吞弱小的。
文明的秩序被打乱,人性之恶在失序的世界里迅速膨胀,杰克带领着大男孩们捕猎野猪、强抢工具、划分地盘,一步步蚕食拉尔夫的“领地”。
拉尔夫的护拥者,也一个个地被收归,成为杰克的奴隶。
建立了集权统治后,杰克甚至开始了屠杀异己,从一开始的“失手杀人”,到争端中导致小胖子佩吉的死亡,最后将拉尔夫直接当成野兽一样捕猎。
权力面前,人异化成兽。
只剩下了捕食的快感。
电影的最后,成了光杆司令的拉尔夫,在昔日小伙伴们的包围圈中艰难逃窜,一路逃到海滩,跌倒,眼前出现一双成人的脚。
来救援的军官万分不解,问你们在做什么?
拉尔夫回望身后一群幼小的“野兽”,无声地哭泣。
整部电影,此前基本没有特别煽情的地方,但最后拉尔夫脸上的那行泪,却能让看电影的人一下子被击溃。
那回首的一行泪,是拉尔夫为自己和被屠杀的小伙伴们而哭泣,而银幕外,是观众对人类命运和人性那一刹那的悲观和黑暗而绝望。
1990年的这部《蝇王》,对小说的部分情节、人设做过微调,但最后的那一下戛然收场,却像一声闷雷,震得人心发慌。
每次看,都会在想,文明是多么脆弱的东西啊,在一个失序的世界里,你要怎样控制内心的野兽,怎么克服内心的恐惧,不成为野蛮的集权者,不沦落成权力的附庸者?
自始至终,做一个有尊严、有信念的个体呢?
3
第三出好戏:《一出好戏》(2018)
《一出好戏》 三星半
在重构的世界里,人要如何克服内心不道德的欲望?
《一出好戏》从故事架构和立意上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成人版的《蝇王》。
讲的是一个公司员工因为外星陨石引发的海难,流落荒岛后,重建社会体系,展露人性端倪的故事。
在社会体系的架构方面,《一出好戏》在《蝇王》的基础上,其实是有拓展和延伸的——这是剧本创作方面的一大亮点。
《蝇王》里两种形态的社会体系对抗是原始社会vs民主自治,在极低端的生产力水平下,民主在野蛮面前,一败涂地。
而《一出好戏》随着剧情的发展,拓展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王宝强饰演的“小王”为核心的原始部落。
彼时,一班人刚刚流落荒岛,生存资源稀缺。
团建大巴上的司机小王,因为当过兵,会爬树,野外生存技能强,一跃成了“明星”级的存在,被拥护成“王”,建立了最初的部落式生存秩序:指挥众人捕鱼、寻找淡水,上缴食物,统一分配,不干活、不听话的,体罚伺候!
“小王”变成了“王”,用耍猴一样的方法调教众人。
团队里有疑异的马进(黄渤 饰)——彼时手里拿着一张价值6000万的正满心躁动,蠢蠢欲动着想返回到大陆兑彩券;
还在那儿强调为人之尊严的张总(于和伟 饰)及其若干附庸——原有的领导阶层,也不甘心沦为“奴隶”,听从“王”的指挥。
一律成为异端分子,打压对象;
#两派对立#
第二阶段,张总一派找到了一艘搁浅的大船,大船是残缺的,上下颠覆,受损严重,但船上的物资储备却十分富足。
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连汽油都是满满的。
于是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资本主义对垒原始部落的时代。
张总发行了“扑克牌货币”,在两个阵营里打贸易战,原始部落开始全面溃败。
而这个时候,依然一心想着返回大陆兑的马进,还是不愿意在小岛上安生扎根,不愿意归附在两个阵营里的任意一方,决定带着自己唯一的附庸——表弟小兴(张艺兴 饰),划船出海,返回大陆。
马进的“出逃计划”自然是失败的,返程后还因为野心(一事)暴露,遭到了众人的无情嘲笑。
随着90天兑换截止期的到来,马进开始陷入癫狂。
但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天上下起了“红鱼”,而且只在他和小兴的头上“下”!
——剧情至此全面进入魔幻阶段。#真的很可惜,电影前面积累的现实力度,后面剧情爆发的劲道,在天上下红鱼的那一刻起全面崩坏#
导演要表达的寓意其实还是能明白:马进这个角色,代表的是有技术、有实力、有思想,就是没运气的社会骨干阶层,他的人生,只是需要一次“开挂”的机运。
所以不管是6000万的,还是天上下“鱼”的魔幻时刻,都是为了给马进这样的一个人,一个重新占领社会资源、突破阶层的契机。
映照一下当下的现实,马进隐喻的,就是当前的“创业新贵”们,这一批人有技术,有头脑,正试图借着互联网的最新一波技术革新大潮,创业、发家,突破阶层屏障。
但剧情推进(开挂)的方式,有点让人瞠目结舌,粗暴、简单、魔幻到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剧本打磨上,其实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话说回来。
当新贵拥有了老天爷送来的如山堆积的社会财富——鱼,社会体系又进入了新的阶段。
“空想社会”。
——马进和小兴,用自己成堆的资源打破了原有的统治体系,构建了一个荒岛上的理想社会。
#统一的着装寓意着人人平等的乌托邦#
这个传统贵族没落,新贵崛起的伊甸园式社会里,虽然生活基调依然是蛮荒的,但人们开始过得有滋有味。
吃饱穿暖不愁了,发电机修好了,可以跳广场舞、看电影,有娱乐活动了。
一班人甚至筹划起后代繁衍是按需分配还是按情感自由意志进行的问题。
但远处定时响起的汽笛声,戳破了这个伊甸园的虚幻假象。
少数人发现了理想社会背后隐藏的真相:世界没有灭亡,我们这群人完全可以得救,重新回到大陆生活。
也有少数人爆发了野心,一直唯马进“马首是瞻”的表弟小兴,开始留恋拥有话语权和占有资源的新生活,甚至用手机里的一段亲人视频就骗取张总写下了交易条款:把现实世界里的财产全部让渡给小兴。
电影至此,又转了一个方向:小兴黑化,马进纠结,新贵阶层内讧:是固守内心的道德标准,放弃张总的财产,回到现实世界,从香甜可口,人人喜爱的“冰淇淋”变回一坨屎一样的社会渣子,还是继续欺骗群众,继续伊甸园式的虚假幻想,醒握强权,醉拥美人?
变成了电影最后的主题落脚点——
在一个利益重建的全新世界里,人如何克服内心不道德的欲望,是否应该固守道德底线?
既然是魔幻电影,另一个隐藏的隐喻线在最后也渐渐明晰:“小兴”这个表弟,从头到尾都可能是马进分裂出的另一个人格。
小兴就是马进,马进就是小兴。他俩形影不离,互为光影。
小兴的黑化,也就是马进内心世界的黑化。
所以电影最后,其实是马进自我内心世界向善与向恶的力量的搏斗和角力。
在唾手可得的成功、爱情等欲望面前,你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封社会新贵的道德自白书。
……
所以我眼里的《一出好戏》:立意很好,开篇格局很大,表达很满,剧情推进过于粗暴和魔幻,剧本细节显得很粗糙。
有与时俱进的地方,也有落于窠臼的缺失。
表白的目标人群基本和我这样的底层屌丝没关系,最后的主题落脚点确实引不起我这样的社会渣子的切身共鸣。
缺了几分劲道,以及代入感。
所以看片的全程,就是心很累地在围观。
静静地看一群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唱了一出和谐又庞杂的大戏。
所以,三星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