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肠道组织,引发的一种慢性特异性感染。

肠结核大多数可继发于肺结核,如健康的人群与肺结核患者共同饮食也有可能致病。

肠结核病人应该怎样避免传染(慢性消耗性疾病)(1)

肠结核的病症有哪些?其类型有?

肠结核属于慢性病,其可发生于肠道任何部位,早期起病缓慢,缺乏特异性症状,如果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部分典型的腹部症状。

那么肠结核的具体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1、腹痛

腹痛是肠结核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疼痛主要发生右下腹和脐周等,常好发于盲肠等部位,可出现持续性隐痛钝痛,常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如果伴有肠梗阻,还可出现腹绞痛。

2、腹部包块

腹部包块,可见于右下腹部位肿块,一般来说,腹部包块的位置比较固定,通常可发生轻度中度压痛,此外腹部包块的发生常见于增生型肠结核,以及溃疡型肠结核合并有局限性腹膜炎等患者。

3、大便习惯改变

大便习惯改变,主要在于肠结核患者容易出现腹泻或便秘情况,或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情况,以及出现大便呈糊样、无脓血,但伴有便意频繁,且排便不畅等情况。

4、全身症状

可出现结核中毒症状,如出现机体发生低热,伴有盗汗等,或出现其他的全身症状如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部分患者还可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维生素缺乏导致机体发生营养不良等。

肠结核病人应该怎样避免传染(慢性消耗性疾病)(2)

肠结核好发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以及部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肠结核可根据不同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分类。

那么根据病理情况,肠结核可分为哪些类型呢?

1、溃疡型肠结核

溃疡性肠结核属于肠结核中多见的情况,其主要特点为溃疡情况呈环形,溃疡边缘不规则深浅不一等,可沿着肠管的横轴发展,且病变开始于肠壁淋巴细胞,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导致肠黏膜脱落形成溃疡。

2、增生型肠结核

增生型肠结核,其主要的病变部位,大多数局限于回盲部,如盲肠等,部分才会累及升结肠近段回肠末端,肠道黏膜下层大量结核性肉芽肿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可使肠壁发生局限性增厚、变硬,或与肠道内周围组织粘连,导致肠腔变窄,可出现肠梗阻情况。

3、混合型肠结核

混合型肠结核,可伴有溃疡型肠结核和增生型肠结核的疾病改变过程,常存在两类型同时发生病变的情况。

肠结核病人应该怎样避免传染(慢性消耗性疾病)(3)

肠结核,应该怎么进行治疗呢?

早期肠结核病变是可逆的,故应及时治疗,肠结核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全身支持治疗相结合为主,辅以各种对症治疗等,积极改善病症、愈合病灶、防治并发症。肠结核积极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那么肠结核具体可以进行怎样的治疗呢?

1、药物治疗

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进行杀灭结核杆菌、控制结核感染,抗结核药物的使用,除了注意药物的耐药性,也要进行适当和正确的联合用药

2、支持治疗

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可适当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对应的补液治疗,或营养补充,减少过度消耗,以及腹痛患者可使用对应的肠道解痉药物,对于部分肠梗阻患者,可进行适当的胃肠减压,缓解肠道膨胀情况。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肠黏连松解术、肠段切除吻合术、分段切除吻合术、病灶清除术、腹腔冲洗或引流术、回盲部或右半结肠切除术等,手术治疗要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候进行,或符合手术病况的,也可以进行对应的手术治疗。

肠结核病人应该怎样避免传染(慢性消耗性疾病)(4)

肠结核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应注意营养的补充,避免剧烈运动。此外,预防肠结核,可接种卡介苗,帮助预防结核感染。

那么肠结核的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

1、饮食调节

饮食调节对于肠结核患者非常重要,要尽量吃一些少渣容易消化的食物,进行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食多餐,进食有营养、能量充足的食物,少吃生冷、硬质、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要戒烟忌酒。

2、适当运动

不少肠结核患者,可能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所以肠结核患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但可进行适当活动,如进行散步、保健操、太极拳等,以适当增强机体体质为主。

3、生活方式

肠结核患者,应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生活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等因素降低机体抵抗力,同时要遵医嘱正确用药,不可随意停药等。

4、情绪心理

肠结核患者要保持健康的情绪心理,减少出现紧张、焦虑、生气、烦闷等不良情绪,正确认识疾病,积极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机体的恢复。

肠结核病人应该怎样避免传染(慢性消耗性疾病)(5)

写在最后:

肠结核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结核病原体,积极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