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加茶说

首发头条号:加茶说

作者:五月

茉莉花茶冲泡要领(茉莉花茶两种冲泡手法比较)(1)

一位加拿大回来的老友来访,自然拿出好茶招待。她笑着说,最惦记的还是小时候常常喝的茉莉花茶。

二话不说,取出成忠老师的茉莉花茶,摆上盖碗烧好水,细细温杯注水,友人满足地说着好喝的同时,感慨到:你是做茶的,自然各式茶具齐全,我平时也就是一把大壶几只茶杯,一人喝几人喝都一样,看起来简单倒也同样好喝。

回忆之前在厂里常看见做茶师傅大多也是大壶泡,忙里偷闲喝上几口滋味都很赞,那时总以为大约是自己累了渴了,啥都好喝。今日不妨将茶风味的日常功课用大壶泡法与盖碗泡法相比较,练嘴时也亲自确认下大壶泡是否会改变茶汤风味。

先写结论吧:今日室内温度28摄氏度(空调)/湿度67%,大壶泡虽然在风味总体表现上稍稍弱于盖碗泡,但,我相信对于普通日常喝茶的场景下,这种差异是几乎被忽略的。

茉莉花茶冲泡要领(茉莉花茶两种冲泡手法比较)(2)

茶类:茉莉花茶/茉莉绿茶

产地:福鼎绿茶 福州茉莉花

窨制时间:2018/08 五窨

1.大壶泡

茶具:某快消品的大瓷壶,容积500毫升。

茶杯:瓷质茶杯。

茶水比:1:100

水温:95/97

浸泡时间:含注水2分30秒。

前段:优雅鲜灵的花香。与真正的茉莉花香有差别,更沉稳浓郁。

中段:滋味鲜甜,微苦但几乎10秒内转化成甘甜。口感醇滑。(其实这类文字估计大家也不能理解醇滑是什么程度。)顺滑感较好,茶汤较细腻,但入喉时有轻微粗燥感。

饱满度一般,用舌头在茶汤里转动,不能清晰感受厚重凝感。

尾段:茶汤入喉后,鼻后香强烈,整个心扉口腔布满花的鲜香,不强烈却久久不散,仿佛在心底开满一片花海,悄悄的愉快。

余味甘甜,滋味干爽无凝滞。回甘持久绵长,源源不断的生津持续10分钟以上。

可以判断绿茶的品质相应比较一般,其实这点真的很好理解,目前茉莉花茶在市场很难卖出高价,而窨制的工夫其实在所有茶叶加工里很费成本,因此绿茶茶底不会使用太高等级,因此在饱满度上会有欠缺。当然有些高端茉莉花茶采用高端茶底只是比例少。

大壶泡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泡2次,并可以根据喝茶人数不同使用不同容量的壶,家里可以准备大小两种茶壶。如果一人喝可以就一个180/200毫升小瓷壶,一个马克杯。只要2克茶就好。如果有4/5个朋友,用500毫升大壶泡,每只茶杯容量大约200毫升。这样可以不用频繁泡茶注水。而且茶汤分好后每个人自由喝或不喝,茶汤都在茶杯里。大家在交谈时可以更专注。

茉莉花茶冲泡要领(茉莉花茶两种冲泡手法比较)(3)

2.盖碗泡

茶水比:1:22

水温:95/93

浸泡:含注水20秒。

为了公平,合并了1-4道的茶汤,合440毫升左右的茶汤,茶汤基本在45-65摄氏度之间的风味。

前段:基于是朋友共饮的场景,就不对杯盖香做品鉴。茶汤前香与大壶相似。

中段:滋味表现相似。略不同的在于口感,盖碗因为浸泡时间较短,苦味几乎没有,但茶汤的饱满度也相应少些,但综合说口感上比大壶泡更出色,茶汤顺滑细腻,因此产生冰糖甜的风味。

尾段:类似大壶。回甘略弱些。

抛开风味表现上细节的高低,单纯从场景使用上来看,大壶泡仪式感弱些(或许只是与我认知上泡茶仪式不同而产生仪式感不强的想法)。但大壶泡使用简单,不用茶海出汤后可以慢慢喝。盖碗强调每一次出汤茶汤风味变化,因此茶具多些,泡茶的人要不断关注每一位喝茶的人的茶杯,不停倒茶。

茉莉花茶冲泡要领(茉莉花茶两种冲泡手法比较)(4)

但,大壶泡一定要注意茶水比与浸泡时间。太浓太淡极其影响喝茶体验。

每天,独自摊开盖碗茶海茶杯感觉累的慌的朋友,不妨尝试入手一个小茶壶,瓷质的,肚子大些(中间宽些),茶叶可以在浸泡过程恣意伸展,注意茶壶壶嘴处最好有细孔过滤茶渣。然后再拿出自己平时喝水的马克杯,一般都有250毫升,足够装冲泡好的茶汤。再注意出汤时要把所有茶汤滴干,最后几滴可能就是最精华的成分,同时也不影响第二次冲泡的滋味。

这是加茶说第39篇文章,我是五月。欢迎关注评论,带你喝到好喝的产地精品散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