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局势有些“热”,有些国际“宵小”竟然也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对自己曾经犯下滔天罪行的地区问题说三道四。我都想问问日本人,是谁给你们这样的勇气?梁静茹吗?当你们谈论所谓的地区安全问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们曾经给岛上那些我们的中国同胞带来的那些深重灾难呢?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

8月5日,东亚峰会外长会议的时候,中、俄外长在日本外长林芳正发言时同时退席离席退场,你们日本人难道还不明白吗?非要用手指戳着你们的脸告诉你们说:“你们没有资格”,你们才会明白吗?

当然,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曾经占领台湾长达50年零156天的时间,但是在这么长的统治时间里,日本人究竟在台湾做了些什么,可能我们很多人都不是太清楚。趁着今天开始的周末时间,给大家加班整理了一些资料,以供大家了解。

宝岛台湾是如何被日本人抢去的?

大伙都知道,日本就是一个小岛,要资源没有资源,那么一小块地方,却在明治维新之后,人口增长极快,1873年的时候,日本那么一小块岛屿上竟然生活着3340万人口,要知道,那个时候琉球还不属于日本呢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2)

尽管现在东京生活圈也有三千多万人,但那个时候的居住条件可想而知,3340万人窝在一个小岛上,住的又都是小板房,日本倭人有多憋屈,我们都能脑补那个画面出来。

所以,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时,就发布《御笔信》称: “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从此定下了“大陆政策”(也叫大陆经略政策)的基调,对外扩张的野心初露端倪。

而当1890年12月6日,日本内阁首相山县有朋提出所谓的“利益线”理论的时候,这个岛国的“大陆政策”才得以形成和正式确立。在这个“利益线”理论中,有一个二线论,一个是捍卫主权线,另外一个就是防护利益线。而这个所谓的利益线,其实说的意思就是“同我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的区域是也”。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3)

日本前首相山县有朋

等于这个时候,日本人已经把它觊觎东亚大陆的心思已经完全跃然纸面上了

而在这个“利益线”提出来之前,日本就已经在琉球和台湾岛这些地方开始兴风作浪了。明治天皇即位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871年,日本就推行“废藩置县”,控制了琉球国的萨摩藩,把它改成了鹿儿岛县。到1872年的10月,琉球国沦为了琉球藩

当然,琉球国也不愿甘于日本岛国臣下,他们也在通过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包括派遣使者到当时的大清国求救。

日本人看到这样,也有点慌了,害怕当时的大清过来干涉,毕竟那个时候还是大清国的台湾离琉球很近,两者之间最近的距离也就110公里。于是,日本人开始故意挑起事端,妄图连台湾也一起吞并。

所以,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台湾历史上的“牡丹社事件”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4)

牡丹社事件,日本人设立的“政治墓碑”

1871年10月15日,琉球一艘贡船在那霸遭遇台风,漂流到了台湾南部的“生番”牡丹社,当时船上的69人有三个人是溺水身亡,剩余的66人在登陆到台湾岛上后,误打误撞闯入了当时台湾的原住民区,结果有54人被杀害了,剩余的12人被台湾省当地政府给送回了琉球国。

因为那个时候日本朝野上下已经把琉球当成了自己的属地,加上本来就有侵略台湾的企图。因此,借着这个事情就不停的和当时的清政府“闹腾”,具体交涉的经过就不说了,反正日本人当时已经开始做侵略台湾的准备了。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筹备,1874年3月22日,日本军队在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的带领下,人数大概3600人的军队,从台南琅峤登陆,在射寮扎营,开始向台湾土著居民进攻。4月17日,日军攻打到石门,牡丹社当地的山民据险而守,杀死众多日军,西乡从道虽然是日本第一位海军元帅,但在这种山林地区作战,他也没有什么经验,所以最后也就不得不选择退守龟山。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5)

时任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

交战后不久,当时的清政府就派了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来到台湾处理此事,双方经过几次交涉,也闹得不愉快,加上当时日本人在台湾原住民地区呆着也不习惯,有点水土不服,加上各种疾病也在部队里流行,所以也有意退兵

于是,日本人就各种耍手段,要挟当时的清政府官员,而另外一边的清政府也是刚刚平定内乱,加上左宗棠也在准备收复新疆,水师也没有建起来。于是,最后清政府和日本人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谈判,最后签订了一个《台事条约》,相当于最后承认了当时日本人宣称的“保民义举”,答应给予日本军队50万两白银作为补偿,同时还承认了琉球是日本的藩属国。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6)

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日本人这种干涉别国内政(大清国)的行径就已经开始了,”牡丹社事件“只是他们的一个借口而已。而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反而助长了他们这种大肆侵略的嚣张气焰。

五年后,也就是1879年,日本就彻底地吞并了整个琉球国,并把它改名为冲绳县。有了这样的”好“的开头,日本人的野心就更大了,而紧邻的中国台湾也就岌岌可危了。

当然,在侵略台湾之前,日本人还有点忌惮离它更近的朝鲜,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去干涉朝鲜的一些事务,毕竟大清朝是当时朝鲜的宗主国,你日本人采取军事行动那也得师出有名不是吗?就像台湾的那个”牡丹社事件”一样。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7)

好巧不巧,1884年12月4日,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发动了一场“甲申政变”,意图脱离中国独立,其次就是改革朝鲜内政。而这次政变的背后就有日本人的支持和协助

但仅仅三天后,也就是12月6日,袁世凯就率领清政府驻朝鲜军队镇压了这次的政变,开化党人要不就是被处死,要不就是亡命日本,而那些协助政变的日本兵有些就是在这次镇压战斗中被杀了。

于是,日本人又找到了“很好的理由”(要不说日本人脸皮厚呢!),又找到清政府开始交涉,说是清政府军队杀害了“无辜”的日本人,甚至还找来英法美等国家的公使,一起向软弱的清政府施压。最后没办法,清政府居然签订了一个《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专条》大致内容是:清政府和日本都从朝鲜撤兵,以后都不得派人到朝鲜做军事教官,如若朝鲜发生政变或重大事件,两国派兵到朝鲜的话,都需要提前知会对方。

通过这个专条,自然就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多了一个朝鲜的缓冲区,大清如果要过去日本岛的话,势必要绕远一些了。另外就是,这种外交的胜利,无疑再次让日本人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清朝政府真的是软弱可欺的。

于是,日本全国上下都在精心准备,就是为了如果有朝一日发动战争,日本有了充分的准备后,可以马上就取得胜利,防止被人家赶回日本本岛,最后遭受灭顶之灾。

而朝鲜就是他们“大陆政策”的一个很好的跳板。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8)

1894年1月11日,朝鲜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学党起义”,也是通常我们说到的甲午农民战争。在此之前,朝鲜王朝内部确实是贪污腐败,奢靡无度,又暗地里和日本人也有勾结,把朝鲜的大豆和大米都运往日本,农民阶级实在没有办法活下去,只能奋起反抗。

因为起义是由东学道领袖全琫准领导,加上打着的又是东学道的旗号,以东学道的道徒为核心,因此历史上也称之为“东学党起义”。

按照之前1885年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条约》,中、日双方都派兵来到朝鲜,就在清政府军队准备镇压起义军的时候,全琫准意识到会有外国武装干涉,同意了和当时的朝鲜政府谈判。两者之间达成了一共12条改革方案,也就是全州和议。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9)

眼看着起义和平结束,没有自己什么事情了,日本人岂能甘心,于是千方百计派间谍组织潜入到东学军内部,刺探情报,还鼓动对方再次发动起义,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于此同时,一万多日本兵也从仁川港登陆,以保护自己的侨民为理由在朝鲜驻扎了下来,怎么说都不走了。

1894年7月23日,经过周密筹划,驻扎在朝鲜的这些日本兵突然袭击了汉城王宫,挟持了当时的高宗和闵妃,扶植了一个以兴宣大院君为首的亲日傀儡政府。三天后,也就是7月25日,日本军舰突袭大清国租用的英国“高升号”运兵船,这艘船停靠在朝鲜西部的丰岛海域(现在的韩国仁川西部海域,那个月牙湾的地方),从而引发了我们都知道的“丰岛海战”,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一战。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0)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日本人还并没有宣战,只是偷袭得手。尽管这场海战争议颇多,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因此,六天后,也就是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黄海大战,平壤之战,大清国的北洋水师战败了,到1895年2月17日的时候,日军舰队攻占北洋水师大本营——威海卫。至此,北洋水师可谓是全军覆没,大清国也在这场交战中一败涂地。

在海上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清政府只能任人宰割,日本人也逐渐开始变得血腥起来,不仅攻占了旅顺口,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而且日本海军舰队还一路南下,占领了台湾西边的澎湖岛,实际上等于把台湾岛和陆地从中间给割离了,让台湾受到日本军队的东西两面夹击(东面日本人占领的琉球群岛中的与那国岛到台湾的南方澳只有110公里)。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1)

旅顺大屠杀

无奈,清政府只能派李鸿章到日本的马关(现日本山口县的下关市,海对面的南边就是日本的北九州市)去议和,尽管李在马关和谈时甚至还遭到日本浪人的枪击,差点丧命,但最终还是于4月17日签订了一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直接把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割让给了日本人,还有辽东半岛,最后还向日本赔偿白银两亿两

1895年6月2日,清政府授权代表李经方和日本代表桦山资纪(当时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台湾日据时期的第一任总督),在位于现台北基隆附近海域的一艘日本军舰上,完成了中日之间关于台湾的交割手续。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2)

桦山资纪

至此,台湾就完全归于日本统治,直到半个世纪后的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台湾才得以回归,这段时间称之为“日据时期”,总时长50年零156天。

日据期间,日本人都做了些什么?

前文也介绍过,日本占领这些岛屿,就是为了作为“跳板”(类似补给基地等),以实现它的“大陆政策”。被清政府割让出去的台湾备受殖民苦难。

尽管有岛内爱国义士组建义军拒倭守土,比如台北的唐景崧,台中的丘逢甲,留守台南的清军爱国将领刘永福,这些人带领的抗日义军一度让日本侵略者感叹:“原以为台湾不过巴掌大小之地,以一旅之众即可一举歼灭,而结果证明,轻信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3)

丘逢甲

甚至后来还从日本本岛派兵来增援,一直从台北攻打到台南,迫使清军守将刘永福登船返回大陆,台湾抗击日本的斗争才算告一段落。

当然,这种抗争一直都在持续,只不过没有之前那么大的战斗场面。所以,从1895年接手台湾,一直1919年间,日本一共派出了7任的军人总督,对台湾岛进行残酷的军人专政。

那个时候在台湾岛,总督命令就是法律,还有特殊的警察制度,甚至到每个街道都有警察部门,而这些警察基本上都是日本人,他们是负责各类政务的主体,这些人就是伸入台湾民众日常生活的鬼魇,和直接屠杀台湾当地民众的最直接的刽子手

那个时候在台湾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几乎每两三公里就有一个警察机构,平均300人就要配一个警察,这些警察所到之处几乎都是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所以,在当时台湾民间有一个吓唬小孩的常用语:“大人来了!”,这里的“大人”指的就是当时那些穷凶极恶的日本警察。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4)

当然,台湾岛内还是有义军不断的发起反抗的。所以,日本人就在台湾实行一种“三段警备法”,这三段就是把整个台湾岛分成三个地带,安全带、不稳带和危险带,各个地带的配置不一样。比如一些大城市和大村落,就划分成安全带,主要就是警察来负责治安,但整个密度也是非常高的。而有抗日义军经常出没的地方,就是日本人设立的不稳带,通常这些地方除了警察外,还有另外的宪兵协助防守和警备。而危险带则是日本军政府认为是抗日义军指挥驻扎的地方,这些地方就有日本军队来警备和适时的讨伐。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5)

到了1898年,日本人又在台湾岛内实行“保甲条例”,规定10户为一甲,10甲为一保,保甲内部实行连坐制,这个很好解释:就是有一户出现问题,其他同一甲的人家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种“白色控制”其实就是以一种“以台制台”的方式来控制和奴役岛上民众,也是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地区最为重要的统治手段。据统计,截止到1943年,全台湾共设立6074个保,5.8万个甲,大约控制的户数为50余万

在统治台湾时期,日本军队还在岛上组织了很多的“壮丁团”,这些人接受当地的警察监督和指挥,而在剿杀抗日义士的时候,这些人又是炮灰而已,当然也不乏一些我们所知道的“汉奸”。而这些壮丁团在日本人统治台湾时期,最多的时候人数有多达13万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6)

除了上面的管理之外,日本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岛内疯狂的剥削和掠夺,而这些剥削和掠夺来的物资就是用来支持日本人的所谓的“圣战”。想想日本本国那小小的岛屿,要生产和制造那么多的侵略战争所需要的物资,谈何容易?而且战争的消耗很快,要及时补充日本的后勤物资,所以日本军人就必须在他们所占领的地方抢夺才行。

所以,那段时间的台湾人民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从1895年开始,日本殖民当局就通过颁布各种条例和法规,强行占有了全台湾94.15%的山林,和大概75%的土地,然后对台湾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不仅收取高额的土地税,而且还将这些生产出来的粮食大量的运往日本,或者是所需要的战区。尽管那个时候的台湾农业耕种方法和条件都有所改善,产出的粮食也较之前多不少,但每年台湾的农民还是会遇到严重的粮食缺乏问题,因为大约有一半多的粮食都被日本殖民当局运出了台湾岛,这种现像也称之为”饥饿输出“。那个时候的台湾人很多最后都没办法,只能选择四处逃亡。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7)

除了粮食,台湾岛内其他丰富的物产也是日本人掠夺的目标。比如食盐、酒、火柴等等,甚至到了1901年的时候,台湾总督府还设立了一个专卖局,统一负责台湾地区的所有商品的专卖事务。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台湾的制糖业,几乎90%以上台湾生产的糖都输出到了日本,而台湾的糖价低到不能再低,那些种植甘蔗的台湾农民基本上算是奴隶。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日本人也清楚,光靠一味的军队镇压也难以维持长久,于是在历经了7届军人专政政府后,1919年10日,日本人在台湾的统治改为了军政分立制,派来了文职的总督到台湾来,实行他们所谓的”同化政策”。这个对于台湾来说是最致命的,也一直影响到现在。

同化政策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推行奴化教育,在初等教育上推行日语的教学,设立专门的“公学校”和“日语传习所(当时叫国语传习所,其实就是教日语的)”,并且输出一些特色的文化内容,类如武士道的剑术什么的,并且禁止汉语。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8)

当然,他们也害怕接受到高等教育后,台湾人会有更多的反抗,所以,在奴化教育的同时,他们又通过各种方式限制台湾的学生接受更高的教育或更好的专业,直到后面受到日本国内的教育家的批评,才允许部分日语好的台湾学升可以进入到中学,与日本学生在同一个学校学习,但也鲜有机会可以享受到更高的教育机会。

据统计,在日据期间,帝国大学 (也即是后来的台湾大学)里的大学生大概80%以上的都是日本的学生,而且教学的内容都是一些殖民文化,而像类似中国历史、文化之类的内容,统统都被拒之门外,灌输的也都是大日本臣民思想。

有一个需要特别提到的事情是:在这个过程中,就连台湾的高山族人都必须使用日语。当然,像类似一些日本传统的习俗文化什么的,台湾民众也必须遵守,殖民当局有下令必须执行。比如妇女穿和服,吃饭吃日本料理,行礼要是那种90度的,甚至连葬礼都是大和安葬式。

当然,为了彻底切掉这些台湾民众身上的“中国根”,当时台湾的这些日本统治者甚至在后期的时候,还要求台湾民众禁止使用中国名字,所以,在那个时候,有很多台湾人都被迫改名字,数据资料现实,仅在1941年,台湾被迫改名字的民众就有7万多人。(其实,即使是后来解放后,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文化在一部分台湾人身上的烙印,有些人的名字听着就是怪怪的)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19)

总而言之,日本人在台湾的统治可谓是“毫无人性”可言,后来的战争时期又强迫大量的台湾劳工到中国大陆还有东南亚战场去做军夫、翻译和战场医护人员等工作,当然,还有强迫台湾年轻人去参加他们的侵略战争,多达3万多台湾年轻人死在战场上。

日本人何来勇气在台湾问题上指手划脚?

这次的“造访”台岛的事情发生后,确实给了日本那些具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一些小小的“希望”。在他们看来,佩老太的这种举动无疑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他们似乎觉得大陆未必会有什么动作,所以才敢于跳出来“大放厥词”。殊不知,他们那种隐藏在心里的蠢蠢欲动的“侵略心理”早就被看透,我们正在用一步一步的行动,正告这些人:好好的呆在你的小岛上就好,千万别轻举妄动,否则,激怒了中国人民,由此而引发的后果,将由你们自己负责。

日本历史趣谈(历史在半个世纪多的统治时间里)(20)

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整理资料来源:《台湾通史》、《甲午战争》

整理作者:嘤呀君


以上为作者个人观点,与其他无关,如有异议,请留言描述,谢谢!文中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嘤呀君致力于“足球”和“时事”两个领域的优质内容创作,还请您多多支持!点赞分享 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