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唯一的嫡孙毛新宇曾经回忆自己的父亲毛岸青讲述道:“父亲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便是和爷爷相处的时间太少了。”

那么,毛岸青与毛主席之间的父子情是怎样的?中间又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坎坷半生的次子

毛岸青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二儿子,出生于1923年的11月,身为毛主席的孩子,身边自然是埋藏着各式各样的危险。

在毛岸青刚刚满月的阶段,毛主席便奉命离开长沙去上海,准备去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1)

杨开慧、毛岸青、毛岸英

身处革命漩涡的毛主席与家人更是聚少离多。

家中也便留下杨开慧照料孩子。

若说毛主席不担心是不可能的,身为毛主席的妻子,暗中自然是有不少敌人盯着杨开慧的一举一动,妻子和孩子可以说便是拿捏住毛主席的命脉。

在毛岸青四岁的间隙,参加完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主席便秘密将妻子杨开慧以及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以及保姆陈玉英送到长沙去。

为的便是担心若是有人找上门来对杨开慧和孩子不利。

将妻子孩子安排好后,毛主席便安心地去投身革命,然而自此,毛主席与毛岸青二十年后才相见,这是为何?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2)

毛主席

在毛主席坚持井冈山斗争的同时,杨开慧领着三个孩子在长沙生活。

然而,意外终是来临。

杨开慧被捕了。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偷偷回到长沙板仓看望母亲的孩子,但是彼时已经被军阀的密探发现,当晚凌晨便被军阀抓走去。

杨开慧被关在国民党的“清乡司令部”,因为身份的缘故,后来又转移到长沙的陆军监狱。

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的严刑拷打,杨开慧誓死不屈,并且面对敌人要求其公开宣布与毛主席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也是斩钉截铁的拒绝。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3)

杨开慧

杨开慧的坚毅令国民党毫无对错,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时年不过二十九岁。

彼时年纪尚小的毛岸青如何懂得,只知道母亲不在了。

三个孩子跟随外婆向振熙生活,不久之后,远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的毛主席的大弟毛泽民便知晓了杨开慧遇难的事情。

担心三个孩子由此受到牵连,为了保护三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地请示党组织并亲自写信,希望能够将三个孩子送到上海去。

1931年春节之前,毛岸英三兄弟终于辗转来到汉口,后来又通过杨开慧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做过掩护的一家商号,这才让三个兄弟顺利搭上了开往上海的商船。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4)

毛泽民

三个孩子自此也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春节过后,商船才抵达陌生的大上海。

几天之后,毛泽民顺利将三个孩子送到党组织秘密开办的幼儿园内,彼时的毛岸英也不过九岁年纪,毛岸青八岁,而毛岸龙还不到五岁。

以为终是保佑三兄弟能够有人照料,却不曾想三兄弟后来是流落街头

1931年夏天,因为负责管理幼儿园的党组织遭到了敌人的破坏,至此所有孩子因为无人照料而流浪街头,毛岸英三兄弟也不例外。

到处乞讨过生活便是三兄弟的常态。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5)

毛岸英、毛岸青

而在流浪期间,毛岸龙因为流浪身上落下病症,最后因病去世

只剩下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相依为命。

不仅失去了母亲,现在又过上流浪的生活,加上最小的弟弟生病去世,那段流浪的日子便成了毛岸英两兄弟最大的阴影。

毛岸英后来回忆那段悲惨的生活表示,自己除了没偷过别人东西,不去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其他的生活便是大家所认知的流浪生活。

甚至调侃自己《三毛流浪记》便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6)

毛岸英

据毛岸英讲述,自己和毛岸青为了换一口口粮,就帮忙给人推黄包车,在后边帮忙人家推车,还能得到几个小钱。

但两兄弟也是没少被人挨打,本来就被认为是路边的叫花子,手无缚鸡之力,毛岸青因为被外国巡捕殴打头部,脑部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后来伴随一生。

但为了生活,两兄弟只能将这口气咽下。

两个人继续过着流浪生活,这边的幼儿园负责人也是到处寻找两兄弟的下落,几经辗转终是找到两兄弟,为了让两兄弟健康活下去,特地将两人的名字改为杨永福、杨永寿。

而此前遇到的幼稚园负责人便是上海地下党中央机关特科的董建吾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7)

董建吾

董建吾知晓三兄弟的所有经历,对孩子很是心疼,紧接着后来毛岸龙因病去世,想带走毛岸英两兄弟的董建吾险些遭到国民党暗杀。

1931年4月下旬,顾顺章在汉口叛变,董建吾因为临时更改船票才免于被捕,但是幼稚园却因此彻底解散。

为了找到毛岸英两兄弟,早在之前董建吾便叮嘱过妻子郑兰芳,但因为幼稚园解散的迅速,加上顾顺章叛变导致时局动荡,也便有了毛岸英两兄弟到处流浪的生活。

好不容易找到毛岸英两兄弟的董建吾妻子随即便将两人带回家中抚养。

寄人篱下 艰苦生活

终归是寄人篱下,毛岸英与毛岸青并非受到董建吾岳母的待见,所以对此多有怨言,后来回到家中的董建吾担心敌探再度打探到两兄弟的消息,便将两兄弟送到前妻黄慧光那里生活。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8)

黄慧光这里首先居住的地方隐蔽,加上孩子多,相比较董建吾自己家中,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更加好隐蔽。

1932年8月,两人便被送到了修德里12号和黄慧光以及董建吾的子女们生活在一起。

为了保护两兄弟的安全,董建吾只告诉黄慧光这是朋友家的孩子,名叫杨永福、杨永寿,只是暂时住在这里,以后会另有安排。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革命工作的不稳定性,董建吾为了保证两兄弟最后的安全,决定将两人真实身份告知黄慧光。

黄慧光知道后,又再次带着两兄弟到处更换地址,为的就是保证主席的孩子不受到任何的伤害。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9)

毛岸青

而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在董建吾家中的所有生活费用,基本上全部由地下党组织进行提供,此外董建吾还会多给予黄慧光二十元生活费,并叮嘱一定要照顾好这两个孩子。

1933年初,因为地下党组织受到敌人接连破坏的关系,上海党中央机关转移到了江西瑞金。

剩下的党组织成员诸如董建吾依旧是屡遭敌人的侵害,因此,董建吾也有段时日不能为两兄弟送上生活费。

加上后来因为革命的关系,两兄弟也基本上均由黄慧光一人抚养。

本就有是个孩子再加上毛家两兄弟,黄慧光只得外出给人洗衣服赚些钱财,偶尔也会分配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做些劳苦活。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10)

毛主席

但尽管生活困苦,但终是熬过了那些暗黑被追捕的日子。

毛家两兄弟一直是董建吾心中的一根刺,两个孩子在身边终归是不安全,但主席又在陕北地区,如何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很快,董建吾便迎来了机会。

1936年初,董建吾受到上海党以及宋庆龄的命令,以宋庆龄身边信使的身份去到陕北送一封密信。

这让董建吾很是激动,这样便有机会告知毛主席两个孩子的生活情况。

董建吾去到陕北后,很快便与上海党接上了联系,并将毛家两兄弟的事情告诉党中央。

随后中共中央便派冯雪峰去到上海,准备将两兄弟送到苏联去。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11)

毛主席

冯雪峰去到上海后,见到毛家两兄弟后便告知毛主席两孩子平安,毛主席的意思是直接把孩子送到苏联去学习,一方面孩子到了年龄,另一方面送到苏联去学习也不失为一个保护孩子的举动。

加上苏联早就答应会接收一批中国革命烈士的遗孤以及红军领导人的子女,而毛岸英与毛岸青两人便很是符合,这也便有了后来两人去到苏联留学的情况。

就这样,两人再度未见到毛主席,便又离开了家乡,去到了国外。

1936年底到1937年初,毛岸英、毛岸青从巴黎接到苏联莫斯科,随后便进入到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尔第二国际儿童院,彼时毛岸英十四岁、毛岸青十三岁。

此时国内的毛主席已经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地区并且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12)

毛主席

到达苏联后不多久,兄弟俩便和父亲联系上了,父子之间经常书信来往,这也便成了毛家兄弟在苏联生活的最大精神陪伴。

在哥哥毛岸英的带领下,毛岸青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最后考入了莫斯科的东方大学进行深造。

1947年毛岸青终于回国。

彼时见到自己的父亲毛主席,毛岸青哭得像个泪人,毛主席拉过毛岸青的手:“孩子,辛苦了。”

毛主席最关心的莫过于毛岸青的脑病,因为流浪的生活令毛岸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毛主席最难过的。

在自己的孩子受到苦难的时候,自己却不能够在身边。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13)

毛主席

但毛岸青却一直向毛主席表示,自己无大碍,但主席依旧是放心不下,每次都要叮嘱毛岸青定时进行检查。

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终是回到自己的身边来,毛主席很是欣慰,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便出事了。

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了。

毛主席根本接受不得这样的消息,加上后来毛岸青又因为脑病再度进医院疗养,毛主席难过到不能自已。

自己的两个孩子,本来陪在身边的时间就少,大儿子去世了,次子又因为脑病再次住院。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14)

毛主席、毛岸英

若不是身边有李敏的陪伴,毛主席很难从悲伤中走出来。

毛岸青最让毛主席操心的便是结婚问题,但毛岸青一直便只是笑着回应,加上毛岸英去世的消息,毛主席想抓紧时间看到毛岸青成家立业。

却不曾想到,竟是毛主席自己曾经相中的人选。

成家立业 伉俪情深

邵华。

邵华与毛岸青两人之间相差十五岁,两人其实早就相识,但直到1960年两人的感情才开始升温。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15)

邵华、刘思齐

1960年,邵华因病去到大连修养,而毛案青也因为脑病在此处修养,本就相识的两人,一来二去之间感情也开始升温。

很快,两人热恋的消息便传了出来。

自然地也是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听闻于此的毛主席也很是开心,很快便向毛案情写信询问:“听说你同邵华通了不少信,你们是不是有耍朋友的意思?”

毛主席问得很是直接,毛岸青也没想藏着掖着,也便实话向毛主席讲去。

很快,就在毛主席的撮合下,两人在这一年结为伉俪。

彼时的毛岸青三十七岁,邵华二十二岁。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16)

毛岸青、毛新宇、邵华

1970年,两人生下了孩子毛新宇

彼时的毛主席身子已经抱恙,但依旧坚持在岗位上,毛岸青也依旧因为脑病需要进行治疗。

1976年因为身体的缘故,毛主席终是离开了人世。

毛主席特地叮嘱不怨毛岸青前来探望,说让其安心养病,养好自己的身子最重要

彼时的毛岸青在医院休养,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毛岸青终是忍不住落泪来,本就与父亲鲜少有一起相处的时间,毛岸青更加难过了。

而毛新宇与毛主席相处的日子也不过是短短的两周。

毛岸青未能送葬(毛岸青未能送葬)(17)

邵华、毛岸青、毛新宇

2006年9月,毛主席逝世三十周年之际,毛岸青和邵华还共同撰写了文章《彩云长在有新天》。

其中用大篇幅描写自己怀念毛主席的言语。

毛新宇后来回忆起父亲也是表示,父亲一直都很思念爷爷。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这个将毛家家风颂扬一辈子的毛家血脉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