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多用譬喻,以形象、生动、浅显的语言,将深刻的佛理阐述得十分透彻。
譬喻,意思是以了知之法,显未了之法。《法华文句》解释:“‘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托此比彼,寄浅训深。……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
佛教的经典,以譬喻著称的,有《譬喻经》,《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的第三品《譬喻品》,《金刚经》有六譬,《观佛三昧海经》有六譬,《法华经》有七喻,《仁王经》有八喻,《般若经》有十喻,《维摩经》有十喻,《如来藏经》有十喻……
时间
譬喻的手法很多,《涅槃经》介绍了八种喻法:
一、顺喻。随顺世谛,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譬喻,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所以大坑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也是这样:众生戒满,便得到解脱满;解脱满,所以才能涅槃满。
二、逆喻。逆于世谛,依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譬喻。大海本为大河,大河本为小河,乃至小狗本为大雨。这样的话,如来涅槃本为解脱,乃至持戒本为法雨。
三、现喻。用眼前的事物来譬喻。猴子的习性是,有了新的,就扔掉旧的,很想一般人的脾气,所以《涅槃经》就说:“众生心性,犹如猕猴。”
四、非喻。假设并非现实的事情来譬喻。如佛告波斯匿王:“有大山自四方来,欲害人民,则王如何?”这是假设四山譬老、病、生、死。
五、先喻。先设譬喻,然后引伸。如说有人贪著妙花,而采取时,为水漂流;众生如果贪爱五欲,也会被生死之水漂没。
六、后喻。先讲道理,后设譬喻来显示。如佛经上说,勿怪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笑,能够渐满大海。
七、先后喻。先后所说的,都是譬喻之意。如佛经上说,譬如芭蕉,生果则死;愚人得养,也是如此——如骡怀妊,命不久全。
八、遍喻。从头至尾都是用譬喻来说明道理。如叙述忉利天质多罗树生长的形状,而遍喻佛弟子。
大殿中的佛像
佛教用形象的譬喻,使信徒易于理解深奥的佛理。
丰富的譬喻内容及手法,也被文学家所借鉴。
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