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奇凄惨的故事,让隐藏山间的和氏璧横空出世;几千年间围绕和氏璧,兵戈相争;那么,是什么让和氏璧拥有至高无上的价值?神秘的和氏璧最后又去了哪里?今晚老故事即将为您讲述千古之谜:和氏璧下落何处?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

春秋战国时期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件玉璧被战国各诸侯国视为镇国之宝,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宝”。各诸侯国为了把玉璧拥为己有,想尽办法互相争压,上演了一幕精彩的历史剧,可是最后这件珍贵玉器竟然不知道落到何处,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疑案。接下来就来跟大家说说千古之谜:和氏璧的下落。

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廉颇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可是和氏璧最早并不属于赵国,而是楚国,《战国策》里边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镇国之宝,“周有砥[dǐ]厄[è],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都是美玉。其中的“和璞”也就是和氏璧,纯金璞玉么,和璞就是和氏璧的另一种叫法。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2)

不过《战国策》里并没有关于“和璞”的具体描述,和氏璧最详尽的记载是《韩非子•和氏篇》。说春秋年间,楚人卞[biàn]和在荆山看见凤凰栖落在一块石头上,因为古人有“凤凰不落无宝地”的说法,于是他就掘地三尺,得到一块璞玉,什么叫璞,蕴藏有玉的石头叫璞,或者是没有雕琢的玉叫璞。当然咱们一听凤凰就觉得这是编的了。事实上和氏璧确实是卞和发现的,因为他家就住在荆山附近,有一天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块石头,卞和是玉器专家,一看就知道这里边有绝世美玉,就把这块石头拿回家了。

守法公民卞和挖到至宝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老实实上交给国家、献给楚国的国王。当时楚国地楚厉王党政,一听说有人献宝挺高兴,就找了一个鉴宝专家组来鉴定,这些人不知道是嫉妒卞和故意的使坏,还是真心眼拙,一致表示这只是一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石头。楚厉王一听你拿了一块儿破石头颠颠儿的跑来来糊弄我,我让你颠儿,让你跑!把左脚给废了,砍下来。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3)

然而卞和仍然坚信这是一块宝玉,过了些年,等到楚厉王的儿子楚武王即位后,他又信心满满的跑去献宝。国王虽已不是那个国王,专家却还是那群专家,还是说这就是块普通的石头,一番折腾之后,卞和又“顺理成章”被斩去右脚。

许多年过去了,楚武王驾鹤西去,新任国王楚文王上台。这时候,卞和年纪也大了,还想去献宝,可是邻居就劝他:“别去了,第一次被砍了左脚,第二次被砍了右脚,这次还去只能被砍头了。”卞和想想也是,悲从中来,就抱着璞玉在发现和氏璧的荆山下边哭,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真是冤呀,哭了三天三夜,直到哭出血泪。有必要跟大家说一下,一般传说里边,凡人不吃不喝干什么事儿,最长三天三夜,将来要成佛成仙一般是七天七夜以上,这不是胡说八道,有一定道理,因为人要是没水喝没饭吃也就能挺三天,要是没饭吃有水喝可以挺七天,卞和是凡人,不吃不喝的哭也就只能是三天三夜,不然就死了,没他什么事儿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4)

卞和哭的时候,不少人路过觉得卞和很可怜,一传十十传百,被当做奇闻传到了楚文王的耳朵里,楚文王一听,他既然这么执着,倒是值得我看看,于是就命人找到了卞和,切开这块石头,果然得到了一块美玉,后经大师雕刻成了一块玉璧,一个圆形的中间带一个孔,从侧面看是绿色的,正面看是白色的,一摸有温度,上面都不落灰,而且晚上看能发光,所以也叫夜光之璧。楚文王为了褒奖卞和三献美玉的精神,就命名为和氏璧。从此和氏璧也就成了楚国的镇国之宝。

有朋友说,你等会儿,卞和三线美玉,那应该叫卞氏壁呀!哎,给您解释一下啊,先秦时代,姓和氏是被严格地加以区别的.。卞”是姓;“和”却不是名,而是氏。故称“和氏璧”.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5)

可能有人要说了,卞和不是死心眼子么?有这么好的东西自己留着呗,干嘛非得献给国王呢?卞和后来说自己就是要较劲,本来是好东西,你非要说不好,我死也要捍卫它。而且他也不图名利,后来楚文王要封他当零阳候,给他荣华富贵,卞和不要,坚持回老家。所以后人一提卞和,绝对的忠义之人。史书称赞啊,,断双足不减其志,虽封侯不动其心,卞和意不在封禄,而在玉石之分,贞诳之明!

而现在很多人是笑话这个卞和,为什么呢,说你既然是认准了就相信这块石头里有美玉,你就不能带着一个会切石头的人跟你一块儿去?非得俩脚却都被剁了你还跟这儿叫委屈呢额?哎呀,这话说的,我也没法反驳,要不说现在的人心眼儿活泛呢!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6)

在卞和执着的坚持之下,和氏璧终于得见天日,然而不久之后就神秘失踪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楚威王时期,相国昭阳在四处征伐中立有赫赫战功,把越国给灭了,当时是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觉得昭阳功高,无以为赏,就把和氏璧赏赐给了昭阳。有一天,昭阳家里来了很多宾客,就起哄想看看楚国的传世之宝,昭阳也高兴,也想显摆一下。事实证明炫富的没几个有好结果,昭阳这一炫就把和氏璧给炫没了,当时大家伙正围着和氏璧边看边夸的时候,突然间乌云密布,紧接着瓢泼大雨就下来了,大家一阵慌乱,紧接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喝酒吧。可是人群散去之后,和氏璧也不见了。得找呀,结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当时昭阳家门客特别多,最后查来查去,就怀疑是落魄不堪的门客张仪窃取了宝玉,捉贼拿赃,张仪身上并没有和氏璧的下落,昭阳气愤不过却又无可奈何,打了张仪几百鞭子后,便放了他。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7)

张仪醒了之后第一句话就是“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呀?”他家人都气坏了,被打成这样先关心自己舌头在不在,能不能说话,张仪说“只要我舌头还在,我就有荣华富贵。”后来大家也知道,张仪成了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

而和氏璧到底去哪儿了,谁也不知道,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一直到几十年后,和氏璧突然在赵国出现了。赵惠文王朝中一个叫缪(妙)贤的太监以五百金买下了和氏璧,买的时候都不知道是和氏璧,所以价钱也不是很高,就觉得是个好东西就买了,到手之后就找来了一些玉器专家来帮着鉴定,一鉴定这可真是宝贝——和氏璧!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8)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消息就传到了赵国的国王赵惠文王耳朵里了,这么好的东西啊他也想要呀,可是缪贤不想给,赵惠文王就来硬的了,有一天趁缪贤不在家,派人把他家搜了个遍,找到了和氏璧之后给拿到王宫里去了。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9)

缪贤一看坏了,赵王这是生我气了,赶紧跑吧!这时候他有个门客就给他出主意,就是后来天下闻名的蔺相如,说“你不能跑,你要是跑了,赵王得满世界吵吵你得了和氏璧不献给国王,自己留着,还携玉潜逃了,所以你逃到哪儿都难逃一死。所以你哪儿都别跑,就去找赵王,说本来就想献给您的,只是想挑个好日子郑重的进献。”赵王抄人家家有点过分了,缪贤如果这么说他还惩罚人家就显得太不仁德了,所以就捡个台阶下,没把缪贤怎么着。再一问缪贤为什么不逃跑呀,缪贤就说自己是听了门客蔺相如的主意,就这样,蔺相如有胆有识,我要重用他。后来蔺相如一直做到了赵国宰相。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0)

失传已久的和氏璧突然在赵国出现,自然轰动一时,天下无数双眼睛狠狠地盯着赵国这个地方。已经强势崛起的秦昭王也觊觎和氏璧,就写了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为代价,换和氏璧。那时候一座城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一个县这么大,和氏璧真的这么值钱吗?就算是世界上最值钱的玉石也不可能这么值钱,至于秦国为什么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来换呢?秦国可不傻,因为玉器自带奇异的象征功能,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之所以无价,是因为古代,玉都掌握在统治阶级、贵族的手里,而且都有象征意义,当时关于和氏璧的传言就是谁能佩戴这块玉,就能无往而不利,平定天下。就好像谁得了和氏璧就能得到天下一样,所以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1)

虽然后来有著名的蔺相如通过智慧“完璧归赵”的故事,可是最终赵国也没留住和氏璧,公元前228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灭赵国的时候,赵幽王先秦王嬴政献出了和氏璧。嬴政攻灭六国之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帝国,自称始皇帝,就期望皇权能千世万世传承不息。为昭告天下,表明秦政权的合法性,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让玉工篆刻在和氏璧上。就这样,和氏璧华丽丽地成为了传国玉玺,列位,咱们说奇珍异宝 再怎么珍贵也就是值钱少见,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丰富,可是,这块和氏璧一旦成了传国玉玺,这就不一样了!他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具权威的国之重器,谁拥有传国玺,谁的政权就具有天然的合法性,谁就是天下正朔。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2)

可是秦始皇从把和氏璧改成传国玉玺之后就没怎么消停,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乘昨龙舟走到洞庭湖的时候,本来天晴得好好的,突然间狂风大作,掀起来的浪头眼看就要把船给弄翻了,秦始皇就把传国玉玺拿出来,扔到湖里了,刹那间风平浪静。

没想到八年之后,秦始皇在路过华阴平舒道的时候,有个老头站在路边,叫住了秦始皇的侍卫,说自己手里有个东西,要还给祖龙。“祖龙”什么意思呢?皇帝不是真龙天子么?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所以就叫“祖龙”。所以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等于八年之后失而复得。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3)

后来,秦朝二世而亡,刘邦进了函谷关,亡国之君秦二世胡亥就把传国玉玺交给了刘邦。后边的事儿大家都知道,刘邦击败项羽,成为天下之主,传国玺自然而然的成为汉室政权的象征,代代相传,自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一直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当时汉帝刘婴年幼,传国玺由皇太后汉孝元太后代管。这个人其实是王莽的亲姑姑,王莽篡位的时候没有玉玺名不正言不顺呀,就去找自己的姑姑要,可是皇太后觉得就是自己的亲侄子篡位也是不对的,气得把传国玺摔到地上,说:得这块亡国玺,看你有什么好下场!所幸妇道人家力道不大,传国宝玺只被摔缺了一角,王莽就派人用金子给补上了,那之后的玉玺上就是用金子镶的,金镶玉。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4)

王莽被赤眉军所败后,带着传国玺躲在渐台,却被商人杜吴所杀。杜吴并不认识传国玺,只拿走了传国玺上的绶带,后来人们常说的“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典故也就由此得来了。后来传国玺辗转多人之手,最终落入汉光武帝刘秀手中,一直留在东汉的都城洛阳。

历史的车轮推进到了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汉少帝夜出北宫,跟掌玺者走散看。叛乱评定后,少帝回宫,其他六枚玺印都在,唯独没有传国玉玺。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5)

不久,董卓作乱,群雄来讨伐董卓,董卓失败了从洛阳逃走了,孙权的父亲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就听说城南有一口井叫甄宫井,晚上放光,他就命人去打捞,结果从井里捞出一具宫女的尸体,尸体的脖子下边系着一个锦囊,锦囊里边是金锁关闭的朱红小匣,放着一方玉玺,上携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获传国玉玺,心生异念,就想带着玉玺回到江东称帝,可是他有个手下是袁术的小老乡,悄悄把这事儿就告诉袁绍了。袁绍就找孙坚去要,孙坚当然不给了,于是袁绍就命荆州太守刘表伏击孙坚,也就有了“跨江击刘表,一箭射死了孙坚。”不过袁绍也没得着玉玺,孙坚临死的时候交代给自己的大儿子小霸王孙策孙伯符了。后来孙策为了给自己爹报仇,可是兵力不够,一想自己拿着玉玺也没什么用,就把它抵押给了袁术借兵借粮。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6)

袁术拿到传国玉玺之后,高兴过头了,要当皇帝,那时候曹操势力最强,挟天子以令诸侯,哪能让袁术得逞呀,马上联合孙策、吕布、刘备直接把袁术给灭了,最后袁术是在寿春兵败、吐血而亡。然后,传国玉玺就落到曹操手里了,并经曹魏政权流入司马氏的手里,之后一直在定都中原地区的统治者手里,到什么时候失传了呢?

历史翻到唐朝过后,五代十国这一段,朱温灭唐,玺归后梁。十多年后,后唐建立,玺归后唐。又过了十多年,石敬瑭引契丹军攻入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眼看要败了,就跟自己的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了。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7)

为了把玉璧拥为己有,各诸侯国之间上演了一场场你争我夺的历史剧。但最后这件珍贵玉器竟不知落到何处,成为一大疑案。那么和氏璧真的就葬身火海了么?后来有传言说和氏璧被清朝所得,并且一直传到了末代皇帝溥仪,这又是真的么?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8)

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后来是宋朝和元朝,到了元朝的时候,关于传国玉玺的消息又出现了,说就在统治者手里,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兵败,藏于漠北,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想得到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派大将军徐达攻打漠北,然后派上将军李文忠再打漠北。两次都打胜了了,俘虏了不少元军,抢了不少东西,就是没有传国玉玺。

直到有个在漠北放羊的人,发现有一头绵羊没事儿总用前腿刨一个地方,这个人一挖,居然挖到一块玉,就献给了自己的主子,元顺帝的后人:博硕克图汗,后来经过鉴定,这就是传国玉玺。可是消息很快外露,漠南的蒙古察哈尔部的头领林丹汗知道了,也想要,就派兵20万攻打漠北,夺得了传国玉玺。可是刚传到他儿子那辈,1635年当时后金的多尔衮带大军东征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儿子投降,乖乖把玉玺交过了多尔衮。后金当时就凭借有传国玉玺,改国号为清。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19)

清朝到1912年2月12号,宣统皇帝最后一次上朝,清朝皇帝逊位、下台,一直都是掌管这传国玉玺。宣统帝下台后还住在故宫里边,待遇不变,这是当时革命党跟袁世凯谈判的结果,每年给皇族400两银子让他们在故宫里生活,可是已经没有什么权利了。1924年的时候冯玉祥带军队进驻北京,觉得都民国好几年了,皇宫里边还住着个皇帝,不合适,撵走,就派军长鹿钟麟逼宫,把溥仪撵跑了。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20)

溥仪走的时候带走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传国玉玺。上世纪五十年代,溥仪作为战犯被引渡回中国,一直在辽宁抚顺的战犯改造所待到1959年,这期间溥仪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教育,也对自己的前半生悔恨不已,并且把他保管的传国玉玺拿出来献给了国家。可是政府组织专家一鉴定,根本不是和氏璧做的传国玉玺,而是汉朝的时候,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出塞的时候为了表示和亲诚意,汉武帝给她做陪嫁的羊脂玉玉玺。那真正的和氏璧传国玉玺哪儿去了呢?

和氏璧是一件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下落何处)(21)

目前有两种推测:第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后世。你看秦始皇的兵马俑就知道,他这人死了都想当皇帝。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

另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被项羽掠夺而去,因为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玺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垓下今天安徽固镇。

虽然后世人们对和氏璧一直都很关注,可是仔细想想这块玉貌似没有给拥有者带来什么好处,卞和因为他两只脚都没有了,后来沾上和氏璧的不是有亡国之灾就是有杀身之祸,这也印证了中国一句老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