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周星驰”三个字时,如果我们能习惯性地想为什么会取名“星驰”呢,就可能联想到《滕王阁序》中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当看到“屠呦呦”三个字时,如果我们能习惯性地想为什么会取名“呦呦”呢,就可能联想到《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如果都习惯性地追寻探究,自然而然就是在学语文。学生怎样学好语文一直是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最根本的,是管长远、打基础的。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语文好习惯是什么?好的语文习惯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培养。
一、习惯于思考看到的每一处文字都要养成去思考斟酌的习惯,也就是爱咬文嚼字的习惯。在课文《田忌赛马》中,频频出现“齐威王”的称呼。其实“齐威王”是他死了以后,他的后人给他封的谥号、庙号、尊号之类,当时大家怎么会这么叫他呢?这里显然是编者历史知识欠缺,想当然了。如果让学生都养成将看到的特别是有文字的地方都去思考一番的这种好习惯,语文不好都不行。
二、习惯于回味
也就是说,要养成所听到的都要去回味它的意义、作用的习惯。记者采访一位老奶奶。记者问:“你对在城市随便燃放鞭炮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啊?”老奶奶:“我还能怎么看啊?就是爬窗户上看……”这不知是老奶奶没有听懂记者的言外之意呢,还是是一个讽刺。如果让学生都养成将听到的都去回味一番的习惯,自然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会提升,语文也会好起来。
三、习惯于反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学生做错事,老师总喜欢让他写一篇检查,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也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养成去进行反思,总结其优劣得失的习惯。荀子在《劝学》中就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如果我们都养成反思的习惯,无论是学语文、教语文还是干别的,都会有所收获的。
四、习惯于表达
也就是要养成随时把心中的收获感悟及时表达出来的习惯。表达就是说出来或写出来,表达就是运用。今天学生学的知识不是少了,是缺少运用。比如背了那么多古诗文,看了那么多电视广告标语,唱了那么多经典歌曲,可口头表达(讲话)很多是土语粗话,缺少文学味,自然口才就不好。有句话说,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就是人才。这是有道理的。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语文。赵括把兵书读了千百遍,在纸上推演了千百遍,到了实际的战场上,还是一个输。说明实际运用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能记住听到的15%,看到的10%,亲身经历的80%。说明行动实践操作很重要。
结语:
如果我们能让学生习养成习惯于思考、回味、反思、表达的语文好习惯,语文学习也就没那么费劲了。因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是学语文的场所,无处不可学语文。李镇西早就提出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观点。如果我们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