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了做后期的康复治疗(而是康复治疗的开始)(1)

出院了做后期的康复治疗(而是康复治疗的开始)(2)

一个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甚至不亚于一台手术。

出院了做后期的康复治疗(而是康复治疗的开始)(3)

/ 本报记者张丽霞 /

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2017年在美国芝加哥成功完成第12次手术,术后她留在美国进行康复训练。在漫长治疗过程中,“运动康复”一词曾被郎平多次提及,因为它是伤痛运动员们的福祉,是能够让他们重返运动场的希望。郎平也曾反复强调运动康复的重要性:“手术的地方虽然不疼了,但周边的肌肉一定要恢复,用它来保护手术的位置,所以我觉得康复是比手术时间更长、更需要耐心的一个项目。”

除了郎平,刘翔、李娜、姚明等一些国内知名运动员也都曾有接受康复治疗的经历。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前任主席励建安教授曾说:“临床没有哪个科室不要康复。”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陈世益教授也指出:“有些人做了手术,畸形矫正了、病痛去除了,但最后结果是关节僵掉、肌肉萎缩了,其实这个时候康复就显得很重要!” 著名骨科专家戴尅戎院士多次说过:“手术一半,康复一半。”

那么,康复究竟是什么?为何专家学者对康复的重要性如此肯定?康复究竟能做些什么?对此,记者采访了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医院)骨科康复科主任王立恒,看完本文,说不定对您身体的现在和未来会有很大的改观。

康复是什么?

康复(rehabilitation),直译是复原。中国大陆翻译为康复,中国香港翻译为复康,中国台湾翻译为复健。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残疾报告》最新定义康复:帮助经历着或可能经历残疾的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取得并维持最佳功能状态的一系列措施。因此,只要把散落在各大学科中与“一系列措施”相关的学科重新组合,就是康复科学学科。然而,目前许多人将康复一词与疾病后恢复健康混同。在百姓和许多临床医学人员的心目中,康复是伤病者的功能完全恢复,即治愈。但是现代康复的定义是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残疾者的功能,而不是治愈。

康复适合什么样的人?

康复的适应人群有很多,概括来讲,所有因为疼痛或功能障碍导致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的人群。提到康复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如脑血栓、脑出血等后遗症。但是康复不仅仅如此,比如:外伤导致骨折,韧带断裂、撕裂,肌肉拉伤,术后长时间制动引起的关节僵硬,由于疼痛引起的活动受限(颈椎病、落枕、腰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踝扭伤、骨性关节炎、网球肘)等。当然内科疾病也可以做相应的康复,在用药的同时也可以做心肺的康复等。

康复有什么技术含量?

临床医学主要是根据现代医学基础,以疾病为主体,利用药物和手术的方法,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以治愈为目的,以人的生存为主。而康复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针对身体功能障碍者所延伸出来的学科。康复医学以病人为主体,以恢复功能及生存质量为主,利用声、光、电、磁、力量、速度、温度等物理方法来进行治疗。从患者整体出发,以患者功能为导向,使有身体障碍存在的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到社会中去。

例如,一名田径运动员因膝韧带断裂进行手术治疗,骨科医生会探明韧带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后,实施手术修补。手术成功,伤口愈合,骨科治疗也就结束了。这名运动员转到康复科进行后续治疗,康复科医生会先评定患者功能状态,发现由于手术制动,患者肢体有肿胀;伤口局部有疼痛;关节活动度变小、肌肉力量减弱;整体运动耐力下降,体重增加;对今后能否继续田径运动没有信心……针对这些功能问题,康复科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不会加重原有膝损伤的运动方案,一方面防止持续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并控制体重,另一方面采用不同的运动策略,发展相应的肌群和改善关节活动度,逐渐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同时,康复科医生对膝关节局部进行理疗消肿止痛,采用特定的支具来加强和支持膝关节,最后还要进行心理辅导,指导患者今后正确的运动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由此可见,与临床医学相比,康复科医生除了应用医学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物理、材料、教育、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知识并灵活运用,来帮助患者恢复其最大功能,让患者回归家庭、参与社会。所以,康复科医生所运用的治疗手段,不只是按摩、拔罐那么简单。人体的每一块肌肉,他们都要记住它们的起止点,神经支配,每个人每天的情况都不一样。一个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甚至不亚于一台手术。而一个康复团队需要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矫形师等等,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为什么要做康复?

那我们先来看看,康复治疗的作用。其一,在损伤早期包括手术后,康复治疗可以预防由此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证术后的病人安全。其二,康复治疗可以恢复身体损伤的结构。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三分治,七分养”,但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是不科学的。比如骨折,无论是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固定,如果没有合理的康复治疗,一味地绝对静止固定,那么骨折是不会愈合成正常的形态甚至可能发生不愈合的情况;如果盲目、过早锻炼,还可能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其三,也是康复治疗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恢复身体的功能。很多人都有过“崴脚”的经历,有些人几天就好了,可临床上也有几年都“不好”的病例,骨骼、韧带都没有损伤,但就是无法恢复正常的步行能力,这样的患者就需要康复治疗。康复科医生从损伤功能、活动范围、平衡能力、耐力力量等多方面给出整体的康复治疗处方。

有人说,手术不是结束,而是康复治疗的开始。 随着人们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专家认为,康复思想应贯穿到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所以,康复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围手术期或损伤后的早期急性炎症期的康复。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每个人的恢复能力,这个阶段有的可能几天有的可能一两周,一般在住院的手术科室完成。这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是消肿止痛,尽量恢复关节活动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包括各种评估和检查,了解肢体或关节的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的波动,关节的活动度、相关肌肉的肌力、身体活动情况。

第二阶段,是结构与功能恢复兼顾的组织激化期康复。这个阶段要根据损伤的不同组织愈合的时间不同来分别处理。这时,除了继续关注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是否疼痛外,还要开始对患者的一系列功能进行逐步恢复。

第三阶段,是对功能恢复进一步提升阶段的功能重塑期康复。这个阶段可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这个阶段也意味着患者要恢复整个生活工作需求的整体功能。比如对于运动员的损伤,除了要满足他的日常生活能力,还要尽快恢复重返赛场的能力。

现代康复技术与传统中医治疗有什么区别?

很长一段时间,无论行业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会认为,针灸、推拿、烤电就是康复。实际上,现代康复技术是以改善异常运动功能为目的,针对因相应的骨骼、神经以及肌肉等不正常的状态,运用具有改善局部不适症状的康复技术,满足恢复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要求的一种现代医学。而中医康复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思想,针对因外在以及自身内在原因所产生一系列相关联的症状,在辨证论治下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达到气血畅通、阴阳调和、治病防病的一种传统医学。对患者维持自身的正常运动功能是传统康复医学所不具有的优势,而传统康复技术具有对疾病发展过程所存在问题以一种长远角度去考虑的医疗技术,可达到对疾病的下一步发展变化做到可预见性以及可控性,防止疾病的迁延加重及疾病的复发是现代医学所缺少的部分。因此,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应用,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也是未来康复医疗的发展方向。

现代康复医学凭借较快速、局部针对性强的优势,再加以传统康复治未病的理念,可使患者尽快摆脱疾病痛苦的同时也防止了患者“病魔的纠缠”的恐惧心理及疾病复发风险。此外,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医辨证康复相结合也可以使局部的功能障碍从整体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因证而异,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