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养骨食物(大病初愈补补骨)(1)

出品 | 搜狐健康

整理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人数正逐渐增加,离开医院后,人们更加关心的是身体如何恢复,希望好好补一补。

由于新冠肺炎引起的发热、肺功能下降、食欲差、运动减少、室外阳光不足、维生素矿物质过度消耗以及长期卧床、药物治疗等因素,或多或少会引起骨钙、骨蛋白流失,骨强度减弱。因此,在大病初愈体力恢复阶段,不仅要注意康复治疗,也要关注骨营养与健康。

为了让更多出院者了解正确补“骨”方法,中国营养学会骨营养与健康分会提出了以下10条关于新冠肺炎患者的骨营养与健康专家指导建议: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或减轻可能导致骨营养不良、骨损害的疾病因素。

2.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合理膳食,在保证能量摄入的前提下,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同时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碳酸饮料及含糖饮品。

3.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以补充疾病期间的消耗,多吃如蛋类、牛奶、禽畜肉类、鱼虾贝类、豆制品、干果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蛋白质补充不足者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粉,每日总蛋白质摄入量1-1.5g/kg。必要时可以口服含锌、铁、钙、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的膳食补充剂。

4.重型或危重型病愈患者,经口进食不能保证能量摄入量时,可联合口服营养补充(ONS)、管饲及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

5.适量补钙。我国成人居民平均每日从膳食中获取钙约300-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400-600mg。儿童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进行补充。

6.补充维生素D。由于户外活动减少、居家隔离及长期住院治疗导致日照时间明显减少,维生素D缺乏。建议完善维生素D检测,指导维生素D的用量及种类。居家人群至少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800IU以保证生理需求量,疫情结束后尽早医院就诊,完善维生素D检测。

7.增加维生素K2的摄入量。建议每周食用含有维生素K2较多的食物,如纳豆、奶酪等食品,但要注意盐的摄入不要过量。

8.便秘、腹泻、消化功能不佳者可使用益生菌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营养素吸收,增加维生素K2的产生。

9.加强功能锻炼。进行必要的功能活动,以减少骨量的丢失。如全身肌肉收缩活动,全身关节被动活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进行主动关节活动、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及适当的阻抗运动。

10.对于原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疫情期间应继续相关治疗,适当时机进行骨密度等监测。绝经后妇女建议疫情过后进行骨营养相关检查。

补骨养骨食物(大病初愈补补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