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羊

如果不为写《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剧评去查资料,我真没意识到这部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已经距离我们二十三年之久了,真是眨眼间,人生已过半!

想当年,这部2000年播出的千禧之作,用最平实的拍摄手法,却击穿了多少普通人的内心。

观众们看着北京胡同里的张家五兄妹,跟着他们一起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命运的五味杂陈,以及人在时代大背景下的无奈和渺小。

剧中所提到的房子、车子、下岗失业、生老病死,哪一个不是普通百姓永恒的话题。

该剧处处体现着人间的烟火气,整部剧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废镜头,仅用二十集的剧长就演奏出一曲精彩的命运交响曲,这部曲子的名字叫作“生活“。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1)

张大民的”贫“

张大民作为张家的长子,在他十二岁那年,父亲在锅炉房被开水烫死的那一刻,他的整个人生轨迹就变了。

十二岁以前,他还是个木讷寡言的小孩子,但十二岁以后,他就变成了一个”贫嘴聒舌“的大男人。

大民用他的”贫“,来掩盖心中的痛苦,用”贫“来给自己力量和带着弟弟妹妹活下去的勇气。

他贫嘴背后皆是生活的辛酸和负重前行的苦楚。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2)

电视剧结尾处,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的张大妈把小树认作了大民,她说:

大民,你都十二了,厂里的锅炉爆炸了,你爸爸让开水烫死了,你跟着妈看看你爸爸去。

弟弟妹妹们小,不让他们去了 。大民,你记着,以后你就是妈的拐棍,是咱家的顶梁柱了。

爸爸在的时候,张大民只是个牵着弟弟妹妹手上学的哥哥,可爸爸去世了,大民就成了为弟弟妹妹遮风挡雨的”父亲“,他幼小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当妈妈的拐杖和主心骨。

即便这样弟弟妹妹领情吗?不领情!甚至还嫌弃他没本事、絮絮叨叨,正经事却说不到点上。

只有妻子云芳懂大民的难处,对着记恨大哥的大雨说:”你哥他不容易啊!“

是啊,大民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3)

父亲死后,他小小年龄就接了父亲的班,只为能给家里多添一份收入,为妈妈减轻一点负担。

没有文化的他,只能在暖瓶厂做最底层的工种,甚至为了多挣钱,主动调到对身体伤害极大的喷漆车间。

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越是遭遇不幸的家庭,越会接二连三的发生不幸。

当年大民暗恋”胡同之花“李云芳,却因自卑把这份爱深埋在心底,后来云芳的男朋友去了美国丢下她,这才让大民有机可乘,终于得偿所愿和云芳成了夫妻。

但结婚就要有婚房,狭小的张家容下一家六口都勉为其难,怎么还能为大民腾出个单独房间呢?

大民只能厚着脸皮把弟弟妹妹赶到外屋,这才在六平米的小里屋迎娶了云芳。

大民有个窝囊且不省心的弟弟,人长得人五人六,头脑却不很灵光。他看着哥哥和嫂子甜甜蜜蜜,心生羡慕,吵着也要结婚。

可家里就这么大的地方,被弟弟逼得无奈的大民,只能把小卧室用布帘隔开,六平米的房子愣是放下了两张婚床。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4)

现在的年轻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年,比这住房困难的也大有人在。

《贫嘴张大民》的故事看似啼笑皆非,荒诞无稽,可就是这笑中带泪、苦中作乐的生活才最打动人。

大民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想到了把树盖到屋里的办法,这也是老百姓被逼出来的生存智慧,为此他还挨了邻居古三一板砖,大民被打得头破血流,却依旧笑脸如花地和古三贫嘴。

大民的儿子就出生在这间”树房子“,夫妻俩为儿子取名小树。

刚把房子的事解决,大妹妹大雨就出事了,先是被人欺骗怀了孕,后来又说什么都要嫁到山东去,不要这个家了。

可过了没多久,又因家暴跑回了家,妹夫李木勺也跟着回来了,大民本来想好好教训他一下,却没成想,李木勺身上的伤比大雨还要严重。夫妻俩这是在互殴。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5)

原来大雨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李木勺按捺不住两口子就干上了。为了调解大妹妹两口子的关系,大民又跑前跑后的带着妹夫看病。好不容易大雨怀上了孩子,两口子欢天喜地地来向大民道谢。

可这边大军却又出事了,弟媳妇莎莎是个招摇虚荣的女人,干上个体后和古三交往暧昧,被大军逮了个正着,大军没出息只会找大民哭诉。

大民想给弟弟出气,找古三要说法,可没骨气的大军却被莎莎的两句软和话,哄得立马没了脾气,还让大民不要太较真。

弟弟的”怂“让大民气不打一处来,他趁着夜色用砖头砸了古三停在胡同口的车,报了这一箭之仇。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6)

大弟弟大妹妹总算安稳了,小妹妹这边却有更大的灾难等着他,大雪的未婚夫炳文牺牲后,大雪积郁成疾,竟得了白血病。

大民欲哭无泪,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在时日无多的妹妹身边,他还迷信地去找”大师“,花高价买了”方子“,喝得自己直打嗝,去只能眼瞅着妹妹离自己而去。

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连大民都不认识了,弟弟妹妹们更是指望不上,大民整日调休请假,因此丢了工作。

这讲述的都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谁家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谁又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大民把所有他该承受的,还有他不该承受的,都一股脑地揽在了身上,为的就是不负母亲的嘱托,为的就是这个家的圆满。

张家看似幸福的背后,是大民无私的付出和成全,他也只能靠着”贫嘴“发泄一下心中的不甘和对于命运的抗争。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7)

张大妈的”痴“

看过《贫嘴张大民》后,我们都会记住大雪对炳文的痴心,炳文死了,大雪的心也跟着死了,她几乎是心甘情愿赴死的,她要去另一个世界和最爱的人相会了。

可我要说,从另一个角度说,大雪是幸运的,最起码比她母亲幸运,她可以潇洒地追寻炳文而去,是因为没有任何羁绊。

当年,张父以那样一种惨烈的方式离去,张大妈难道就没有动过放手而去的心吗,她一定是有过的。

可她做不到啊!她最大的孩子大民也不过十二岁,最小的大国才两岁,她要是走了,她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呀!

她只能咬着牙,含着泪,硬挺着把五个孩子拉扯大,甚至邻居刘大爷表示愿意和她搭伴过日子,她都不肯,生怕对不住自己的孩子们。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8)

等看着孩子们各自都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夫妻恩爱,彼此有了照应。张大妈这一松气,却成了老年痴呆。

她找不到家,认不得孩子们了,甚至她自己是谁也搞不清楚,但她却没有忘记丈夫出事的地方——那个锅炉房。那是她记忆中最痛的地方,是她一生的梦魇。

当张大民找遍了所有地方未果,最后还是警察在锅炉房找到了满脸污垢、手中拿着老五爱吃的茄子的张大妈。

无论沧海桑田,张大妈的心中也抹不掉对丈夫的记忆。她才是那个最”痴“的人。

等大民捶胸顿足地抱怨自己为何就没想到这里时,我想每一位观众都会张大妈的情深义重而感动落泪吧!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人,一个你即便忘记所有,也不会忘记他的人,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永恒的爱“吧!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9)

张大雪的”傻“

如果要说整部剧最让人意难平的人,那一定是张大雪了。

大雪是个永远沉默、永远忍耐的姑娘,她注定命运会多舛。

因为她太善良了,太不会为自己争取了。

与几个哥哥姐姐的外放不同,大雪永远把心事埋在心底。

这可能也和她在家中的排序有关,上面有两个哥哥、还有泼辣的姐姐,下面最小的弟弟又深得母亲偏爱,所以大雪从小就生怕给人惹麻烦,她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心疼。

说真的,太懂事的人,真得命运都会很艰难。

因为她太为别人着想了,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所以灾难对于她,会接踵而至。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10)

先是炳文的前女友找上门羞辱她,大雪不解释也不据理力争,只知道躲在被窝里哭。

后来好不容易和炳文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也见了双方家长,定下了结婚的日期。

可就在两人领证前一天,炳文却执意要去前线,这时的大雪心中一定是不愿意的,但她却不阻拦炳文,而只是想着成全他的心愿。

炳文回来的途中,遇到车祸不幸身亡,本来这就是无常之事,大雪却埋怨是自己催炳文回来,这才造成炳文的离世。

大雪就是这样,她总是把所有不幸的事都归在自己身上,却把生命中本该属于她的美好拒之门外,她有一种深深地”不配得感“,觉得自己就活该倒霉,活该遭难。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11)

她甚至觉得炳文遇到自己就是最大的不幸,大雪的”傻“和”妄念",也让她看不到生命的希望,她将自己困在悲戚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最终因病而逝。

去世前,她还把自己毕生攒下的两万块钱,分了三份,一份给侄子小树,一份给妈,一份给了炳文的父母。

大雪这一生,从未有大哭过,也没有大笑过,她这一身活得太憋屈,活得太拧巴,她为了他人燃烧自己的做法实在是“太傻”,也“太愚”。

在心疼她的背后,我还有种“怒其不争”的悲哀。或许大雪是来到这个世界的天使,终将会回到属于她的世界。

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哪里(23年后再看张大民)(12)

写在最后

不断听到要给《贫嘴张大民》拍续集的消息传出,但一直没见进展。可见这样一部经典之作,是很难超越和复制的。

导演沈好放说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角色的诞生,跟时代背景和时代氛围要契合。

《贫嘴张大民》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是真正伟大的编剧和导演,好的影视作品不过是它的镜像和回响。

在这个变化和包容的时代里,有人感怀过去,有人专注当下,有人找到了自己,有人照见了他人。

比如张大民,虽然受尽磨难,却还是挣不下方寸之地,人到中年,却还要沿街叫卖暖瓶。

但那又怎样呢?

当小树问他:什么是有意义的活?

大民说:没意义也要活着,只要没人拿枪对着你,就好好活着。

是啊,这才是命运的强者,无论你刮东西南北风,我都无惧无畏,向风而行!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