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顿这个神人,起起底

原创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2022-06-13

今天,我只是把以前发过的一些内容,集中集中,让读者们有一个整体认识。当然那,更欢迎有关人士发现问题,以便于他们出来洗地。

据现行西方史,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天文学、地理学十分发达,其水平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国了。例如, 1582年(或1581年),神学家 利玛窦抵达中国,指导中国人天文历算,教会中国人绘制地图,典型的例子就是利玛窦为中国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

问题是:1667年,法国的巴黎天文台成立,这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座天文台。1675年,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成立,这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天文台。又过了若干年,这两个天文台才开始正式运行。

那么,问题来了:连天文台都没有的欧洲,是如何诞生先进的天文学、地理学、地图学知识的呢?

这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我知道,有人会搬出“丹麦的第谷天文台”、“第谷体系”来。对此,我只问2个问题,不知哪位专家能回答:

1. 第谷仰望星空的时间还不到土星运行一周(29.5年)的时间,那么,第谷是如何观测、记录并发现土星的运行规律的?

2. 在丹麦根本不能看到水星,那么,第谷是如何观测、记录并发现水星的运行规律的?

所谓第谷云云,依然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据说,第谷将其观测积累的“天文学知识”传给了开普勒,于是有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据说,基于开普勒这座学术高山,又有了高山仰止的牛顿。

问题是:第谷之不存,开普勒将焉附?开普勒之不存,牛顿将焉附?

无论是谈开普勒,还是夸牛顿,都必须基于这一点:

1667年,法国的巴黎天文台成立,这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座天文台。

1675年,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成立,这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天文台。

牛顿的经历概述如下:1661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664年被选为三一学院研究生;在欧洲尚无天文台的1665-1666年间,牛顿在农村老家研究天文学竟然成就斐然;1666年牛顿“发现”地球引力;1687年7月,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中阐述了三大运动定律。1693年,牛顿患神经病。

问题来了,不知哪一位专家能回答:

1. 1666年时,不仅牛顿没有见到过天文台,而且整个欧洲都没有天文台。 牛顿是如何知道大地是一个球体,还能“发现”地球引力的?

2. 假设《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于1687年的前6个月写出来的。此时,距离法国的巴黎天文台成立才20年时间,距离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成立才12年时间。直到牛顿患神经病时,法国的巴黎天文台成立才26年时间,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才诞生18年,远不到土星运行一周(29.5年)的时间。牛顿的天文学知识从何而来?

总之,始终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据说,牛顿曾经对他的朋友本特利(Richard Bentley)说,在阅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前要先念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要先看伽桑狄的天文学书末的哥白尼体系简介等等。

欧几里得和《几何原本》均依赖“古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的而存在;哥白尼和哥白尼体系,也是依赖“古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的天文台而存在。据现行西方史,古希腊的科技中心在当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即曾经的托勒密王国的首都。这里有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天文台、大学,是欧几里得讲授、撰写《几何原本》的地方,是西方历法儒略历的真正诞生地,是阿基米德读书成才的地方。

问题是:1000年前,亚历山大城这一带应该是茫茫大海,或者星星点点的沙洲(参阅点击《“古埃及”毫无存在基础,是虚构出来的伪史》)。因此,1500年前,这里不可能存在一座城市,更不可能存在图书馆、天文台、大学甚至私塾。

也就是说,什么欧几里得和《几何原本》,什么哥白尼和哥白尼体系,与其赖以存在的“文艺复兴”一样,均为子虚乌有的人和物。

那么,请问:

1. 牛顿口中的《几何原本》来自何方?

2. 牛顿口中的“哥白尼体系”来自何方?

前面说过,直到牛顿那时候,欧洲尚无天文台,哥白尼、哥白尼体系云云更是八字没一撇的事情。

依然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亚历山大里亚”这块没有了,那么,《几何原本》和哥白尼体系这二撮,自然成了童话故事。

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没有统一的度量衡,能诞生发达的数学、天文学吗?

答案只有一个:不能!

这就是说,在任何一个国家,数学发展进步的前提是:统一度量衡。否则,连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启蒙都做不了。

我们知道,最晚在秦始皇的时候,中国大地就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

那么,欧洲大地上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据现行西方史,古希腊的时候,仅巴掌大的希腊半岛,城邦林立,据说多达几百个。如果古希腊存在数学书,其中使用谁家的度量衡呢?雅典的?斯巴达的?马其顿的?还是远隔千山水的叙拉古的?

毫不意外的是,在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中,使用的全部是中国的计量单位,如第五卷:

以六之线比三之线。

那么,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原著中,是否使用过度量衡?使用的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种度量衡标准?

李之藻“翻译”的《同文算指》更有意思。《同文算指》一开篇便介绍度量衡标准,但是,全部是中国的度量衡标准,竟然没有出现西方的度量衡标准!《同文算指·前编卷上》:

,十丈曰引,五丈曰端……凡,六粟为圭,十圭为撮……凡,以两为君,两有十钱……

那么,李之藻翻译的西洋原著中,使用的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种度量衡标准?

历史的真实是,直到19世纪,欧洲各国才完成了国内的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例如,美国教授詹姆斯・W.汤普逊撰《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6世纪,流通货币繁杂,特别是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使用起来既不方便且混乱不堪。在这一点上,英国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她只有一种货币,而且,除了兰开斯特外,她只有一种度量衡(1390年法案)。商业活动的另一大害是通用的度量衡制不统一,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汉萨同盟始终未能建立起统一的币制或统一的度量衡。甚至路易十一也未能革除这两种弊端,他去世前四个月(1483年)曾招来一个商人代表团,以谋求采取一些措施,看‘是否可能在吾王国境内建立单一度量衡制和单一流通币’。路易十一的打算只得冬眠待时,直到1789年。”

18世纪的法国,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走街串巷卖布卖米的商人,不仅得准备好多种尺子和秤杆,而且得准备好多种货币的零钱。

欧洲的头号强国尚且如此,其它国家的情况可想而知。(千万别夸耀英国!此时的英国,在西洋来华传教士笔下,是绝对的蛮荒之地,以至于他们竟然不知道英国有没有首都,有没有城镇)

既然如此,那么,如果16世纪的时候欧洲存在数学书,其中使用什么样的度量衡呢?小学生的数学教科书中,是否使用了度量衡?

在度量衡极其混乱的法国,小学生的教科书中有关计算面积、长短、轻重的例题里,使用的是什么样的计量单位?

哪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来说说:离开了度量衡,该如何教小学生的数学?

没有统一的度量衡的社会,能诞生发达的数学吗?

——这和古希腊“数学发达”的前提一样,是一个类似于天问的问题。

关于西方世界的度量衡,有很多十分奇特的现象,值得玩味。

至于英国的度量衡,也与中国古代的长得很像。如:

在英国,1英尺= 30.48厘米;1 夸脱=1136毫升;1 磅=16盎司=453.6 克。

在中国明代,1尺= 31.1厘米;1升 = 1073.7毫升;1斤=16两=596.82克。

如果大家有兴趣,查一查曾经的“海洋强国”英国的“海洋度量衡”,更会惊奇于与古代中国的高度近似。

西方度量衡与古代中国仿佛相似,远不止于英国。

《耶稣会士庞迪我著述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4月)第506页的两则注释,也很有趣:

①“磅(libra) ”,系西班牙古代重量单位。在卡斯蒂亚,一磅分为16盎司,相当于460克……

②“杜卡多(ducado) ”,系西班牙古金币名, 通用至16世纪末, 不同时期币值不一。在嘉靖年间,葡萄牙的一个杜卡多约等于白银一两。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的以16两为1斤。令人惊诧的是,英国也好,西班牙也罢,也是如此!更令人难以解释的是:“葡萄牙的一个杜卡多约等于白银一两”----葡萄牙的货币计量单位也与中国一样!

闲言少说,直奔主题:

1. 牛顿上小学、中学、三一学院时的数学、物理、天文学的教科书中,使用的是怎样的度量衡标准?

2. 牛顿口中的《几何原本》、“哥白尼体系”中,使用的是怎样的度量衡标准?

3. 牛顿的各种著作中,使用的是怎样的度量衡标准?

照样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最近,因为《铁证如山:牛顿发现地球引力?剽窃中国成果而已!》一文,有人宣称,《奇器图说》是西洋传教士邓玉函口述、王征翻译的。

我在多篇文章中提到,王征是一个愿意为西洋传教士肝脑涂地的基督徒。我也一再谈到这个邓玉函。

在王征等基督徒笔下,邓玉函指导中国的基督徒们翻译了许多的西洋科技文献。我以为,其中最有代表性、最了不起的作品,应该是邓玉函在李之藻家中翻译的《人身说》(即《人身图说》)。这里,我再一次简单介绍一下。

《人身图说》通篇使用中医穴位名称来描述人身各部位,而且进行穴位治疗。例如:

至太阳(穴)又分为二肢……上至凤池(穴)……一下行至舌底及缺盆(穴),一升上于头厚皮及天庭(穴)之缝……并兰台(穴)、廷尉(穴)……西师云:如头疼及太阳(穴)痛,须于印堂(穴)血络即太阳血络开血即愈,屡试有验。[6]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人身图说》把中医的穴位名称几乎用遍了。

西医有穴位之说吗?当然没有。西医会以穴位来进行人体描述吗?当然不会。如果说这“解剖学”著作确实来源于欧洲,那么,在原著中,西医又是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这一个个穴位所在的位置?

尽管《人身图说》是“解剖学”的书,但是,邓玉函等人抄书上瘾,过于勤奋,一再不辞辛苦地抄下了全套的中医治疗方法。例如:

若乳发肿毒,当于其左右旁及下分打火罐以散之。[7]

环跳穴,系骨节凑合之处。受病,宜贴风痛膏,或打火罐,或九龙雷火针。[8]

如果乳房发肿毒,就在乳房的左右旁及下面分别打火罐;环跳穴是骨节凑合之处,如果病了,适合贴风痛膏,或者打火罐,或采用九龙雷火针。

穴位、火罐、膏药、九龙雷火针,中医的十八般武艺尽数上场。只要不是睁眼瞎,都知道这是地道的中国货。

如果穴位问题还可以狡辩的话,那么,这该是铁证如山了。除了抄袭中国著作,不可能有其他解释。

这就是要不要脸、有没有良知的问题了。

关于牛顿的生平,还有令人一个十分羞涩的话题:搞出了如此了不起的天文学成果的牛顿,到底生于何时?死于何时?

首先,这当然是关于所谓“儒略历”与“格里历”的关系问题,以至于牛顿的出生与死亡的日子,与“公历”大不一样。拥有如此了不起的大科学家的英格兰,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咄咄怪事?

第二,英国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吗?在学习英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欧洲人“春天如何如何”、“秋天如何如何”之类文章,而且,甚至会发现,在中国明朝末年的时候,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还写出了《仲夏夜之梦》的“名作”。事实上,整个欧洲、北非、西亚地区,根本就不存在春、夏、秋、冬,不存在一年四季的气候。

牛顿的科学发现有何重大影响(关于牛顿这个神人)(1)

牛顿的科学发现有何重大影响(关于牛顿这个神人)(2)

牛顿的科学发现有何重大影响(关于牛顿这个神人)(3)

牛顿的科学发现有何重大影响(关于牛顿这个神人)(4)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是当今世界天文学界和社会公认的历法。

想必这也是得到牛顿认可的。

可是,我想问的是:

1. 在古希腊、古罗马的中心,即“哥白尼体系”的发源地,并不存在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牛顿知道吗?

2. 在古埃及、巴比伦那里,即古希腊罗马知识的源泉地,也不存在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牛顿知道吗?

3. 在巴黎、伦敦,即近现代科技的发源地,同样不存在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牛顿知道吗?

4. 只有中国大地才存在典型的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牛顿知道吗?

牛顿的科学发现有何重大影响(关于牛顿这个神人)(5)

通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就是用典型的中国中原地区气候特征的历法统一全球历法!

莫非,牛顿是一个中国粉----如果真的存在牛顿这个人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