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暑期,去日本大阪旅游的人很多。明治天皇以前,大阪的“阪”是土字旁的,也就是“坂”。那么,为啥如今变成了耳刀旁呢?

日本人为什么叫大阪(大阪原来是土字旁)(1)

地图

我们先看下大阪的地理位置。

这座城市与中国郑州维度差不多,距离京都、神户都很近,是日本的第二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大阪都市圈中心城市。

大阪曾经是日本的首都。根据资料记载,在5世纪时,日本仁德天皇在大阪修建了难波高津宫。593年时,圣德太子在大阪修建了四天王寺,这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在7世纪中期,当时的日本政府将大阪定为首都。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大阪不在作为首都。

古时候,大阪称为浪速。据日本史书记载,神武天皇乘船自九州向东航行巡视,到大阪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滚,将此地称为“浪速”。

那么,大阪这个名字是咋来的呢?这就要从大阪的地形说起,该地附近地区多山,而上町台一带坡地面积广大且坡面平缓, 换句话说就是长长的缓坡,而那时的日本国崇尚中国的文化,特别是汉字,就用造字本义是缓坡的“坂”字来代指这个城市,后来又加上了个“大”字,变成大坂。我们注意下,那时的“坂”字是土字旁的,而不是现在的耳刀旁。

日本人为什么叫大阪(大阪原来是土字旁)(2)

大坂城

从公元 1192 年到1867年,日本进入了幕府时代。短短的682年里,日本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以及江户幕府。这个时候,日本由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这一时期天皇权威基本丧失,国家主要由武士掌控。

在这个阶段,幕府时代经常把大坂当成重要的战略据点。幕府时代的1583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调集3万民工,大兴土木,花费3年时间,将大阪城建成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用巨石堆砌高大坚固的城墙,有的地方高达10米。

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府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府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40年代先后实行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但均未奏效。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当明治天皇登基后,决心要自己说了算,干掉幕府。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政变,迫使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交给明治天皇 。

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明治维新开始。

日本人为什么叫大阪(大阪原来是土字旁)(3)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掌握日本权利后,决定进行改革,与此同时也将大坂城画为陆军基地,并在东侧广大的空地上兴建大阪炮兵工厂。在颁布改革政策时,明治天皇分析过去几百年,为啥天皇权利旁落?主要是因为武士叛乱,让国家乱哄哄的,导致天皇没有权利。而在那个时候,大坂城作用又非常重要,但是“坂”字是“土反”两字构成,意思是还会有武士叛乱,于是就想到了应该给大坂的“坂”字换个字。换啥呢?明治天皇决定用耳刀旁的“阪”代替土字旁的“坂”。用耳刀旁,明治天皇也是有用意的,因为用耳朵听,就是谁想造反,他也能知道。

此后,大阪市的“阪”就开始用耳刀旁的,一直延续到现在。 【参考资料:《日本地名典故》、《日本战争史》】(作者:每日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