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酷似汽车,但没有上牌;乱停乱放,占用其他车辆停车位;驾驶人无驾驶证;闯红灯、逆行……

近日,一组关于老年代步车的乱象引起网民关注。这种小型易操作的电动车成为退休老人出行的首选代步工具。然而,它的出现也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治理课题。

马路上充斥着各类老年代步车。视频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老年代步车是机动车,还是电动车?

首先要弄明白一个疑问:老年代步车到底是不是机动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而“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显而易见,老年代步车属于机动车范畴。

扮猪吃虎的平民车(步步惊心老年代步车)(1)

那么,问题来了!老年代步车虽被驾驶者当作机动车上路,但却不受机动车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也不需要驾驶证、上牌、年检、限号。有些代步车的蓄电池电压72伏,最高时速达60公里,已高度贴近大城市内小轿车的时速,相比电动自行车的“国标”(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伏、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都高出不少。

作为机动车的老年代步车,到底要按机动车管理,还是非机动车管理?这里的“灰色地带”需要做进一步讨论。

老年代步车能否一禁了之?

长期以来,徜徉在大街小巷的老年代步车总是网友们“吐槽”的对象。这类车辆行驶在路上安全隐患突出,自燃、失控、交通事故屡见不鲜。既然老年代步车有这么多问题,能否“一禁了之”呢?

扮猪吃虎的平民车(步步惊心老年代步车)(2)

图片来源:B站@AnthonyLee007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全国老年代步车的保有量巨大。早在2018年,作为产销大省的山东就有近300万辆低速电动车。围绕着低速电动车,很多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产业链。消化和整治这个产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决心。

庞大产业的背后是广泛的需求。目前来看,老年代步车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定市场,一概禁止恐怕难以实现。一些执法人员在对辖区内老年代步车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时,经常会遇到阻碍。一些老年人质疑:如果车辆商店有售,为何不让自己使用?

其实,网友口中的“无牌无照”“不守交规”“乱停乱放”,在使用者看来正是此类车的“便利所在”,而这恰恰也是销售者、生产者的“卖点”。

扮猪吃虎的平民车(步步惊心老年代步车)(3)

一处非机动车道上,不时有老年代步车驶过。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所以,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代步车乱象,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必须要从生产、销售、使用等多角度增强管控。

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老年代步车生产、销售及使用问题?

对老年代步车乱象的治理,不能简单粗暴地以罚代管、以扣代管。除了要从需求侧入手,更应当实行源头管控,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确保老年代步车能代步、代好步,首先要管好车。一方面,应严格按照国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对于无资质、无标准的老年代步车禁止生产销售,以有效控制老年代步车增量,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确立标准才能合理引导生产销售,有法可依才能实现有效治理,也才能使老年代步车平稳发动。

扮猪吃虎的平民车(步步惊心老年代步车)(4)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另一方面,除了能上路的车应是达标的,驾驶车的人更应是合格的。对于目前市场上的老年代步车,应加强路面交通监管,包括出台相关法规、建立老年代步车上牌登记制度、以及明确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标准等。除此之外,应加强驾驶者的上路培训,对于多次违反交通法的驾驶者,依法给予相应处罚,视情况限制其再次上路,减少其不遵守交通法的情况。

在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教授王卫杰看来,老年代步车从生产制造到后期管理是一个体系,涉及工信、市场监管和公安等多部门,建议国家层面牵头做好包括生产标准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交通管理在内的顶层设计。

老年代步车暴露出的问题,并非今日才有。其治本之策在于解决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尽快建立便利老年人出行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配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扮猪吃虎的平民车(步步惊心老年代步车)(5)

济南市六里山路,一位老年人准备乘坐老年代步车。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多样化出行需求,妥善治理好老年代步车乱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真真切切的民生问题,考验着管理者的社会治理智慧。这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道综合题,只有充分面向消费者需求、市场需求,立足公共安全、公共治理,才能答对、答好这道题。

(来源:新华网思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