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红梅最动人,你看它也毫不逊色。

金银花与忍冬藤性味相同吗(忍的冬日一树红)(1)

雪中的金银木

金银花与忍冬藤性味相同吗(忍的冬日一树红)(2)

雪后,这红彤彤的小果实,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冲淡了冬季的寒冷和萧瑟。

金银木和它的果实

金银木的果子,美则美矣,但可惜的是不能食用,也不作药用。

不过能作为小鸟的食物,也物尽其用了。

金银花与忍冬藤性味相同吗(忍的冬日一树红)(3)

金银木,忍冬科、忍冬属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春末夏初,花开白、黄,也有淡淡的香气,可做金银花用。而更喜人的,是金秋时节,红色浆果累累如珠,艳而不俗;且果实经霜不落,可与早来的瑞雪红白相映,别有趣味。因为容颜俏丽,再加上适应性强,金银木是园林绿化中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在北方就很常见。

金银花与忍冬藤性味相同吗(忍的冬日一树红)(4)

百望山的金银木

金银木的根和花,倒是可以入药。

中药里的平地木,说的实际上是平地木的,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它不属于常用药,很多药方里没有,这个我也没有用过,还真不知功效如何。

金银花,大家都熟悉,一味很常用的中药。严格来讲,它并不是金银木的花。它们属于"近亲"。不过现在,金银花的范围扩展了,忍冬属植物的花蕾作为金银花中药材的约共有18种。金银木开的花也算作"金银花"了。

忍冬之金银花,才是地地道道的金银花。

忍冬科、忍冬属的近亲——金银花、忍冬藤

说他们近亲,是因为这两位都属忍冬科、忍冬属。忍冬,就是有凌冬不凋的特点。花成对腋生,春末夏初花开白色,后渐为金黄色,金银相映,因此而得名。

金银花,又名忍冬,与金银木不同,是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藤可匍匐延伸路边,或蔓延树上,因藤多左缠,因此又叫"左缠藤",还有鹭鸶藤、鸳鸯藤的称呼;花还有金钗股、老翁须等名号。"金银花"为统名,也可以单指其花。

金银花与忍冬藤性味相同吗(忍的冬日一树红)(5)

金银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名医别录》中以"忍冬"为名,列为上品;后世本草,多沿用这一称谓。至于"金银花"的名字,在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中已经有记载了。其后,李时珍《本草纲目》在介绍"忍冬"时,称呼它的花为"金银花"。

金银花,花甘寒、气芳香,既能宣散风热,还是消肿散毒治疮的要药,用于各种热性病,如风热、热毒疮痈、咽喉肿痛、发斑等症。其藤为药,呼为"忍冬藤",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

金银花的藤,叫做忍冬藤,也作药用,并且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药。忍冬藤,味甘,性寒,与金银花一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另外,它还具有金银花不具备的疏风通络的功效。用药部位不同,功效就有了这种差别。花性轻扬,走外,寒性的,主散火,尤其清散上部、外部浮火最为擅长;藤蔓则走经络肢节。顺着这个思路,金银花花性轻扬,走外,善清肌肤风热,风热感冒为常用药;忍冬藤,入经络,性寒,可清经络中之风热而定经络疼痛。


金银花与忍冬藤性味相同吗(忍的冬日一树红)(6)

忍冬藤在痹证(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有热者的治疗可以用,效果还不错。只是用量需要大一些,《药典》最大量是30克,但是不够,30-90克,效果才确切,不会有副作用。

它俩长得有点像,朱颜相似不同属——平地木(叶下红)


金银花与忍冬藤性味相同吗(忍的冬日一树红)(7)

平地木,是紫金牛科、紫金牛属的一种常绿小灌木,多生于低山疏林下或竹林中。产于中国秦岭及淮河以各地,在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叶下结小子色如珊瑚,故又名“叶底红”“叶下红”;又因其似樟叶而短矮,故俗名矮脚樟;又叫老勿大(老弗大),适合做盆景。作为中药,在宋代苏颂等编撰的《本草图经》中就有记载,用于“治时疾膈气,去风痰。”《本草纲目》:“解毒破血。”《本草纲目拾遗》:“治吐血劳伤,怯症垂危,久嗽成劳”以及“偏坠疝气”。

“老弗大”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说过的:

“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朝花夕拾》中寻访平地木怎么不容易,这是一种诗的描写,其实平地木见于《花镜》中,家里有这书,说明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珊瑚的。我们称它作‘老弗大’,扫墓回来,常拔了些来,种住家里。

——鲁迅《知堂回忆录》

这段事蛮有意思,在前文“民国两大医疗悬案之二:鲁迅父亲的病与中医、药引与引经药”(扩展链接)写过了,不再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