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向《十点读书》投稿,在一个星期后终于等来了编辑的回复----意料之中的拒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十点读书投稿有什么讲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十点读书投稿有什么讲究(第一次向十点读书投稿被拒)

十点读书投稿有什么讲究

我第一次向《十点读书》投稿,在一个星期后终于等来了编辑的回复----意料之中的拒稿。

看到那句“对不起,你的稿子不合适”,我的期盼终于落了空。虽然拒稿是每个写作者都会遇到的事情,但是我的心里仍然空落落的。

投的那篇稿子,花费了我一天的时间,从取材到编辑,从论点到论据,都是我精心组织起来的,当完成稿子的那一刻,我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自我认为这篇稿子比自己之前写的都要深刻。

但是,仍然逃不脱被拒稿的命运。

1

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我被《知音》拒稿的情形。

那时候,我刚刚参加工作,一腔热血想要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妥妥的一个文艺女青年。当时文联办公室在我们隔壁,文联主席在《知音》上了篇稿子,一字一元的稿费让我充满了向往。

那个年代纸媒盛行,《知音》知名度高,发行量大,如果能有一篇文章上稿不止是获得了稿费,而且还会获得多方的认可。

我也写了一篇男主患癌,女主不离不弃陪他治病,本来医生说只可能活三年的男主,顽强地活了下来的文章。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到主人翁家里采访了三次,稿子改了又改,最后还请那位文联主席给我把了把关,最后满怀希望地投给了知音杂志社。

焦灼地等待了一个多月杳无音讯,我不甘心,又将稿子投给了另一家知名家庭杂志,这一次,编辑给我回了信,说是内容太平淡,无法勾起读者的兴趣,高潮处不突显。

这是一封很诚恳的回信,如果当年的我,能够认真剖析自己写作的不足,再好好研究一下杂志的风格,继续在写作这条路上攀登的话,说不定最后也能成功。

但是我接到了这封回信之后,就把自己心里的那点梦想掐灭了,失去了写作的热情。

其实体制内,很需要写作能力强的人,那个时候我如果继续坚持探索下去,能够在纸媒上发表些文章,一定会成为我职场的亮点,说不定被省市单位看中早已改变了我的命运。

记得当年我放弃之后,那位文联主席还鼓励过我几次,但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没有在这条路上继续努力了。

2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从少女时代走到了中年,回首望去,觉得自己的人生空荡荡的,我曾经向往的光明不知道在何方。

我终于再次拿起了手中的笔,再次开启了我的投稿之路,尽管再次遭遇了二十多年前的退稿,可我觉得,我想坚持下去。

作家卢思浩曾在书中分享过自己第一次出书的经历:2011年,他出了第一本书《想太多》,虽然首印只有两千册,但他仍然很兴奋。可是他没有等来鲜花和掌声,相反却结局惨淡。

这两千册书没有上网出售,没有宣传推广,只是被应付性地上架于书店,根本就卖不动,于是他只有把书拉回了自己的车库,靠着亲友们帮忙,半卖半送地进行处理。

那段时间他很沮丧,很失落。但他并没有萌生放弃的念头,而是选择了坚持、继续。直到2013年出了第二本书《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然后2014年出版《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2015年出版第《离开前,请叫醒我》,同年,凭借这本书400多万元的版税入选第十届作家富豪榜。

第一本书面世后的惨淡成了他后来成功的堑脚石。

如果他被第一次失败打倒的话,那么就没有后来的他。

我现在,又站在了被拒搞的新起点,我想我现在需要的就是毅力和坚持吧。

终于等来了编辑的回复,意料之中的拒稿。

看到那句“对不起,你的稿子不合适”,我那点期盼终于落了空。虽然拒稿是每个写作者都会遇到的事情,但是我的心里仍然空落落的。

投的那篇稿子,花费了我一天的时间,从取材到编辑,从论点到论据,都是我精心组织起来的,当完成稿子的那一刻,我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自我认为这篇稿子比自己之前写的都要深刻。

但是,仍然逃不脱被拒稿的命运。

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我被《知音》拒稿的情形。

那时候,我刚刚参加工作,一腔热血想要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妥妥的一个文艺妇女青年。当时文联办公室在我们隔壁,文联主席在《知音》上了篇稿子,一字一元的稿费让我充满了向往。

那个年代纸媒盛行,《知音》知名度高,发行量大,如果能有一篇文章上稿不止是获得了稿费,而且还会获得多方的认可。

我也写了一篇男主患癌,女主不离不弃陪他治病,本来医生说只可能活三年的男主,顽强地活了下来的文章。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到主人翁家里采访了三次,稿子改了又改,最后还请那位文联主席给我把了把关,最后满怀希望地投给了知音杂志社。

焦灼地等待了一个多月杳无音讯,我不甘心,又将稿子投给了另一家知名家庭杂志,这一次,编辑给我回了信,说是内容太平淡,无法勾起读者的兴趣,高潮处不突显。

这是一封很诚恳的回信,如果当年的我,能够认真剖析自己写作的不足,再好好研究一下杂志的风格,继续在写作这条路上攀登的话,说不定最后也能成功。

但是我接到了这封回信之后,就把自己心里的那点梦想掐灭了,失去了写作的热情。

其实体制内,很需要写作能力强的人,那个时候我如果继续坚持探索下去,能够在纸媒上发表些文章,一定会成为我职场的亮点,说不定被省市单位看中早已改变了我的命运。

记得当年我放弃之后,那位文联主席还鼓励过我几次,但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没有在这条路上继续努力了。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从少女时代走到了中年,回首望去,觉得自己的人生空荡荡的,我曾经向往的光明不知道在何方。

我终于再次拿起了手中的笔,再次开启了我的投稿之路,尽管再次遭遇了二十多年前的退稿,可我觉得,我想坚持下去。

作家卢思浩曾在书中分享过自己第一次出书的经历:2011年,他出了第一本书《想太多》,虽然首印只有两千册,但他仍然很兴奋。可是他没有等来鲜花和掌声,相反却结局惨淡。

这两千册书没有上网出售,没有宣传推广,只是被应付性地上架于书店,根本就卖不动,于是他只有把书拉回了自己的车库,靠着亲友们帮忙,半卖半送地进行处理。

那段时间他很沮丧,很失落。但他并没有萌生放弃的念头,而是选择了坚持、继续。直到2013年出了第二本书《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然后2014年出版《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2015年出版第《离开前,请叫醒我》,同年,凭借这本书400多万元的版税入选第十届作家富豪榜。

第一本书面世后的惨淡成了他后来成功的堑脚石。

如果他被第一次失败打倒的话,那么就没有后来的他。

我现在,又站在了被拒搞的新起点,我想我现在需要的就是毅力和坚持吧。

向着目标奔跑吧,与所有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奋斗者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