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师训讲堂

专业教师发展资讯报道,与数十万教师共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每位老师都会给学生安排答疑,通过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其知识消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师在答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被动应答或攻击性答疑,有时还会被钻牛角尖的学生搞得无可奈何。今天,我们将结合一些错误的答疑方式来分析究竟如何实现有效答疑。

答疑重要性(什么是正确的答疑方式)(1)

错误方式一:被动应答。

很多老师在答疑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即当学生有不懂的题来询问时,老师常常是拿过题来直接进行讲解,讲完之后问一句“懂了吗?”。如果学生懂了就算大功告成,如果不懂就再原样讲一遍(或者哪步不懂讲哪步)。

事实上,答疑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把某个题目讲明白,而是通过答疑发现学生知识链条中的漏洞。而被动答疑很可能让学生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循环当中,由于真正的漏洞没有弥补或者思维上的错误没有矫正,虽然这个题目明白了,遇到另一个题目还是不会。同时,被动答疑的老师由于不了解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上来就开讲,很可能导致学生根本跟不上节奏,最终老师讲了十分钟孩子完全没有听懂,降低了答疑效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变被动答疑为“主动答疑+互动答疑”。即当学生有问题请教时,老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问问“学生在做这个题时是怎么想的,在哪步卡壳了,是不知道如何立意还是知道要写什么不知从何下笔”

通过这种主动发问,弄清学生的症结所在,如果有知识漏洞,可以先进行补充,之后再针对题目答疑。

另外,在具体答疑过程中,老师可以用“互动答疑法”,即给出两个或多个选项,让学生从中选择。比如当学生写作立意不会时,老师首先补充审题的相关方法,之后针对这个题目给出几个立意,其中一个是最优的,一个是按照学生的错误思路设计的,还有一个虽然不错但是属于次级立意。当学生选择正确后,还要进一步互动,即问问学生选择的原因,以及另外两个错在哪里。通过这样一来一回的交流,让学生真正“知其所以然”。

答疑重要性(什么是正确的答疑方式)(2)

错误方式二:攻击性答疑。

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找老师答疑,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求甚解,而是每次答疑都会遭到老师的“暴击”。部分老师有这样一种表达习惯,即遇到学生提问,上来先说“我课上不是讲过吗!”“你上课都听什么来着!”。

久而久之,孩子们宁可自己琢磨或者干脆放弃也不愿意多问一句。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们一定要扭转思路,做到有问必答

当老师按照正确方式完成答疑后,可以和学生做一个沟通,即不要直接指责学生上课不听讲,而是以寻求反馈的方式问学生是不是上课节奏太快、或者有哪个难点是同学们普遍难以理解的。

这样的反馈式询问,不仅可以委婉地提醒那些确实没有认真听的学生以后注意。也可以从学生层面得到有关教学的反馈,最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答疑重要性(什么是正确的答疑方式)(3)

错误方式三:无奈放弃。

相信很多老师在答疑时最怕遇到钻牛角尖的学生,即老师已经把正确的思路讲明白了,但是学生总是揪着自己选错的一项,找出各种理由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些学生往往会说“老师我知道应该选B,但是我现在就想知道A为什么错。我承认B是对的,但是,我觉得选A也是有道理的!”然后开始叙述自己的道理。

当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时,开始的时候还会顺着他的思路给他解答,但是马上就会发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解决了一个错误思路,他会找到另外很多理由来证明自己正确,有些理由甚至是强词夺理。这时很多老师开始不耐烦,直接说:“算了,跟你解释不明白,你就按照我的思路来吧。”最终草草了事,学生带着很大的不服气离开。

遇到这种钻入牛角尖的学生该怎么办呢?其实很多学生钻牛角尖追问,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题目不理解,而是在潜意识里总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老师一定不要被他们的思路带跑,而是可以通过“预言法”“反问法”进行解决。

当学生因钻牛角尖提出第一个问题时,老师就要开启“预言模式”,给他把第一个问题解决后,老师自己提前说“第一个问题我们讲明白了,但是你一定会想……对不?”这时学生会觉得老师原来能够“想之所想”,那种潜意识要“战胜你”的想法便没有那么强烈,更容易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

同时,老师还可以用反问法。当发现学生的理由明显偏离航道的时候,老师可以反问学生:“对呀,你说的好像也有道理,那你能不能跳出来,用我刚才讲的知识来说说这项为什么错呢?”,把球再踢回去,让学生“用老师之剑攻自己之盾”。总之,遇到钻牛角尖的学生时,教师一定不能被带跑偏,而是用技巧及时打断“抬杠思路”。

答疑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答疑技巧,用耐心引导学生,才能够真正解决孩子们的困惑,让他们在这一问一答间成长。

作者:魏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