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两小儿辩日》

2. 《世说新语·咏雪》

3.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行》

4. 《曾子杀猪》

5. 《乐羊子妻》

6. 《子产不毁乡校》

7. 《狼》

8. 《永某氏之鼠》

9. 《魏文侯从谏》


《两小儿辩日》

作者:列御寇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两小儿辩日》练习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1、 见两小儿辩斗( ) 问其故( )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3、 而日中时远也( ) 及日中则如盘盂(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4、 日初出沧沧凉凉(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5、 孔子不能决也( )

6、 孰为汝多知乎( )( )( )( )

⒉一词多义: 

⑴为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

   ②孰为汝多知乎      为:

   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为:

⑵其 ①问其故  其: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

   ③未有其比 其: 

2、 句子翻译:

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孔子不能决也。

5、 孰为汝多知乎!

3、 内容理解:

1、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相传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所撰。

2、 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⑴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      今义: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      今义:

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6、文学常识填空。

⑴《两小儿辩日》选自《    》,据说是____时期____所作。

⑵《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 道理,表现了他们 的可贵精神。

7、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8、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9、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10、"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11、两小儿"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一)、给加粗字注音。

谢太( ) 雪( ) 柳( ) 无(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而雪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尊君在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四)、填空:

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

己的父亲

4.《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

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5. 从《咏雪》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6.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7.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8.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

(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2.请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②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3.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4.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 期行: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 乃: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去: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 引: 顾:

5.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3. 陈太丘之友、元方是怎样的人?你怎样看待他们?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入学舍:

(2)听

(3)冕因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曾子杀猪》

曾子简介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乐羊子妻》

范晔

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出自《后汉书》)


《曾子杀猪》《乐羊子妻》练习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   ②特与婴儿戏耳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羊子尝行路( ) ②妻跪问其故( )

③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 ④累寸不已(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通过写乐羊子妻的哪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乐羊子妻是如何巧妙地劝诫丈夫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产不毁乡校》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子产不毁乡校》练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然明谓子产曰___________ ②毁乡校,何如 ___________

③然犹防川也___________ ④不如吾闻而药之也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译】

②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译】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子产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4."子产不毁乡校"这个故事,带给后世治国者很多启示。请你说说后世治国者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迪。

【答】



《狼》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 窘( )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 )( ) 隧( )入 尻( )尾 chí( )担持刀 dān dān( )( )相向 目似míng( ) 意xiá( )甚 狼亦xiá( )矣 假miè( )

二、填空。

1、《狼》选自 ,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 ,字 ,号 ,世称 ,山东淄川人, 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他 的名称,"志"是 的意思,"异"是 。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 惧狼 → ( )→ ( )

三、理解默写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6、从文中找出表现狼贪婪、凶恶本性和狡诈阴险的句子。

贪婪凶恶:


狡诈阴险:


四、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         )   (2)意暇甚(       )

(3)屠自后断其股(      )  (4)乃悟前狼假寐(      )

(5)缀行甚远(      )  (6)两狼之并驱如故(      )

(7)一狼仍从(      )    (8)屠大窘(        ) 

(9)顾野有麦场(    ) (10)屠乃奔倚其下(      )

(11)乃悟前狼假寐(    ) (12)屠暴起(         )

(13)恐前后受其敌(      )(14)一狼洞其中(        )

(15)其一犬坐于前(    )(1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17)狼亦黠矣(      )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④又数刀毙之( )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 )②盖以诱敌( )

(3)止:①一狼得骨止( ) ②止增笑耳( )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 )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

(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 ) ②狼不敢前( )

六、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七、选择题

1.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九、翻译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十、"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十一、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狼:


屠夫:


十二、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十三、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著有《河东先生集》。

原文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魏文侯从谏》

原文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永某氏之鼠》《魏文侯从谏》练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为己生岁直子( ) ②因爱鼠( )

③阖门( ) ④臰数月乃已(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

【译】

②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译】

3.概括文中"永某氏之鼠"被杀的原因。

【答】

4.本文选自柳宗元的《三戒》,文中作者借"永某氏之鼠"意在讽刺哪类人?

【答】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 ) ②克之 ( )

③次问翟璜( ) ④对曰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何以知之

【译】

②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

3.用自己的话说说翟璜认为魏文侯是仁君的原因。

【答】

4.根据魏文侯一怒一悦的变化,结合故事内容,从正反两方面评价魏文侯是怎样的人。

【答】


文言文训练与阅读答案七年级(七年级文言文阅读材料及习题)(1)

5、启示:善于纳谏知错能改。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要学会听取他人正确的建议,知道错误要善于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