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杨花落,李花开,花开花落转轮来,

世情多变不必感慨,水向东流怎复再?

杨花落,李花开,

花落飘零水上过,花开灿烂多姿采,日升月沉不改。

不必奇怪,今日笑不停;

不必惊讶,明天愁满面,

身边犹听情还在,回头只见情难再,情难再。

杨花落,李花开,人间哪有春长在?

世事何来永恒不改,风波起伏,人间似大海。


公元614年末,此时大隋王朝危机四伏,社会动荡不安谣言四起。洛阳街头突然开始传唱的一首民谣:“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随即这首民谣更是成了流行歌曲,迅速传遍全国。

其实早在隋文帝时社会上就有人相传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所以隋王朝之世“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过于流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这一谶言。

无论是英明神武的隋文帝,还是好大喜功的隋炀帝都对这则谶言感到忧心忡忡坐卧不安,对于朝中李姓贵族防范不已,甚至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诛杀了数位李姓贵族全家。

(图)隋朝

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努力下,朝中李姓贵族势力确实被打压下去了,他们似乎是不用担心“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这句谶言对大隋王朝的威胁了。

然而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句谶言最终还是实现了,而且是以一种他们绝对没有预料到的形式实现的:李渊于618年6月逼隋恭帝禅位,取代隋朝,建国唐朝,最终实现了谶言。

为什么隋文帝和隋炀帝从来没有料到会是李渊夺取隋朝天下?“杨花落李花开”的背后隐藏着杨李两家怎样的恩怨情仇?

这一切要从很久之前说起。

西魏权臣宇文泰改革军制,首创府兵制,分封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八人为柱国大将军,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八柱国。

形成了中国历史最出名影响后世最大的贵族集团——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共创造出西魏、北周、隋、唐四大王朝,八柱国和他们的子孙们缔造了君主专制社会的第二帝国(第一帝国为汉朝),将中国的封建社会推向了最高峰!

这八大家族之间相互联姻,关系纵横交错错综复杂,今天就单独探讨杨李两家的恩怨情仇。

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几次屠杀(不但冤杀32人还推翻这个大一统王朝)(1)

(图)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大家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八柱国大家族中有李家,并没有杨家,当时杨坚之父杨忠为八柱国下面的十二大将军之一,虽然也是一名战功累累的名将,但是在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中并没有处在核心位置,凭杨家当时的地位,任何人都不会相信在短短几十年后杨坚能够夺去宇文家族的江山,建立隋朝。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杨家迅速实现了“上位”呢?

肯定有人会说:“杨家能够崛起迅速上位夺取政权,那是因为杨坚有一个好岳父啊!”

他岳父独孤信堪称史上最牛老丈人,生了三个贵为皇后的女儿,分别是北周明敬后、唐元贞后和隋文献后,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独孤信战功卓著英勇无敌,属于“天王级别”人物,位居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核心;且他的大女儿又是又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孤独信又成了皇帝的岳父,权倾朝野。

所以杨坚有了这样的岳父,想不“上位”都难啊。”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不否认独孤信对女婿杨坚家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杨家帮助最大的并不是独孤信而是李家——李渊家族!

且看证据如下:

第一:大家都知道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独孤信是皇帝的岳父一定是权倾朝野大权独掌。实际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独孤信皇帝的岳父当的非常窝囊啊!独孤信的长女嫁给宇文毓的时候,宇文毓只是王爷,而且独孤信的长女儿命运也不济,仅做了两个月的王后便死了。不过宇文毓也是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后来正式称帝后追封她为明敬皇后。但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宇文毓是个傀儡皇帝,在位只3年便被宇文护毒死。从头到尾独孤信这皇帝岳丈做的并没有得到一丝恩宠,反而备受宇文护猜忌,最终也是被宇文护害死,独孤家族没落。独孤信连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怎么能帮得上杨家“上位”呢?

第二: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这是史书对除宇文泰之外的七大柱国大将军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出独孤信的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他擅长的是治理地方安抚百姓,然而他身处在南北朝战乱频繁的时期,虽然地位尊崇,但是后来很轻易的就被宇文护赐死。而李虎却是以战立名,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战神!李虎手握军权,统帅雄兵,有着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第三:李家根基最为深厚。李家是陇西军功世家,其远祖是秦朝时大将军李信、汉朝时飞将军李广等,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就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

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杨家扯上了关系,在独孤信被逼死的时候,宇文护并没有对杨家下手;反而在李家的庇护和帮助下,杨家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同时在军队中影响越来越大,在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中有了发言权,这时李家当之无愧的是杨家的恩人。

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几次屠杀(不但冤杀32人还推翻这个大一统王朝)(2)

(图)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李渊的父亲李昞在公元572年就因病去逝,那个时候李渊才7岁。

公元581年,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

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以隋文帝特别亲近器重李渊,对其厚爱有加,不断加官进爵。

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培养后,李渊很快就成长起来,凭借着家族在关陇军事集团中的关系和隋文帝的政策扶持,李家慢慢恢复了实力,站稳了脚跟,李渊为了恢复家族往日的荣耀而努力!

李渊此时的心中最感激的就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杨家就是他们李家的大恩人!

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杨李两家相亲相爱的故事也许会传为佳话,然而很快一切都变了。

公元604年杨广登基为帝,史称隋炀帝,隋炀帝好大喜功,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

隋炀帝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无故诛杀功臣,造成了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分裂。

隋炀帝为了拉拢李家及其背后的关陇军事贵族,将其女儿如意公主嫁给了李世民做侧室。这样一来李家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发展前途,地位更加稳固。

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几次屠杀(不但冤杀32人还推翻这个大一统王朝)(3)

(图)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

此时的李家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报恩,为大隋王朝保驾护航;二是选择顺应民心,同时团结关陇军事贵族,为了恢复家族往日的荣耀放手一搏!

其实李家的选择关键还是在于隋炀帝的掌控政权的能力,可以后来隋炀帝自甘堕落躲在江都,弃大隋江山于不顾,这样无论李家怎么做都不能挽救大隋王朝了。

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公元617年,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趋关中,并且攻入长安。

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

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

封李元吉为齐国公。

李氏父子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第二年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同年农历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然而杨李两家的恩怨并没有结束。

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几次屠杀(不但冤杀32人还推翻这个大一统王朝)(4)

(图)唐朝,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后来李世民称帝后,非常宠爱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封其为杨妃。

杨妃为李世民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吴王李恪身上流淌着杨李两皇室的血,年轻有为在皇室和贵族中备受称赞。

唐太宗晚年不止一次想立其为皇位继承人,然而当时的情况长孙无忌掌握着朝廷大权,长孙家族在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中地位尊崇,且为李世民夺取政权立下巨大功劳。

最终李世民听取了长孙无忌的建议立李治为皇位继承人。

李治即位为帝后,长孙无忌为辅政大臣,他心中始终不能容忍优秀的李恪威胁着李治皇位的稳定。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4年),在处理房遗爱谋反案时,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李愔被流放致死。

杨李两家的百年恩怨情仇至此画上了句号。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魏纪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