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中没有谎言,会不会更糟?》

文 幸福娃

你最近一次说谎是什么时候?

我是今天上午在完成一个抄写单的时候,客户问我是否快完成了?

而我说还有一小部分,可实际上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完成,当然最后是顺利完成任务了。

朋友说是前几天,她偷偷吸烟,没有跟爱人说实话;邻居小伙子说是她姐姐回来的时候,发现放在冰箱里的冰淇淋不见了,问是不是他吃的,他说没有;

我姐妹在公司做设计,当同事提出新方案征求她的看法时,即使她并不认可,没有直接说我并不认同你的看法,而说了“这个想法很有趣”。

......

在此之前,我是特别讨厌和反感说谎和欺骗的人,甚至是憎恨的那种。

我们常常抱有非黑即白的观点去认为说谎是多么可怕,十恶不赦的事情。

事情证明,每个人出生开始,就学会“说谎”。从两岁到六岁,用哭声来博取父母的关注和疼爱。从六岁到几十岁,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谎言越来越多,直到60岁开始,谎言又回到6岁的阶段。

《人人都在说谎》作者赛思·斯蒂芬斯--达维多维茨是一位前谷歌数据科学家和专栏作家。他的研究发现,世界充满了谎言,人类或出于善意或出于恶意,无时无刻不在说谎。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说9次谎言,听起来有些可怕,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些说谎都是在习惯性的,无意间的说了出来,都是为了保护自己。比如做错了什么事情,犯了罪?然后想掩盖事实,或者不提那些可能和事情相关的信息。

我们和欺骗之间的关系都很独特。因为真实的一面很多时候会令人恐慌,令人不安,所以谎言和欺骗变成了让我们委婉的或者可以说延迟的知道真相,也有可能真相永远被埋藏。

我们经常在电视或者电影里看到测谎仪,他们通过了解人的家庭背景,社交活动,甚至是工作的情况,结合仪器,佩戴专业的测谎仪,测试人的心跳,语调语速,动作,神情去判别是否说谎,精确度高达82%。

生活中的谎言是一定会被人扎破的(如果生活中没有谎言)(1)

最近重温了电影《使徒行者1》,剧情里古天乐扮演的黑客高手,识破了卧底张家辉扮演者的身份,古天乐暗中借用卧底的身份与警方联系,提供线人的讯息,协助警方破案,又保护了自己的卧底兄弟。欺骗和说谎有时如爱情一样,能成就一个人,也有可能毁一个人。

我们选择撒谎的原因各不相同。很多时候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活生生的把一个内向的人伪装成外向的性格,这样违背自己本性,让自己非常的疲惫。因为我们要用积极的,正向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情,去掩盖了被隐藏的信息,而去答非所问。

研究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人承认常撒善意的谎言,一周之内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用善意的谎言让别人喜欢自己。”

生活中的谎言是一定会被人扎破的(如果生活中没有谎言)(2)

善意的谎言是种特殊的交流方式,这种特殊让它证明了谎言并不是本质上的坏,也是维系生活关系的一部分。

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说她爱吃鱼头,可长大后我们发现经常跟父母的想法和观念不统一,我们就会用善意的谎言来隐藏一些自己的学习,恋爱,生活等事实来让父母和家人放心。如果一个善意的谎言能让你开心,睡得安稳,我会选择让你开心。

上学时,经常被欺负的人,慢慢的就学会了伪装自己,用谎言去讨好他人来保护自己,把自己伪装成自己不喜欢的模样。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身份和角色很多,总是或多或少的让自己尽可能的匹配角色和身份,就会通过善意的谎言和欺骗来伪装自己。

生活中的谎言是一定会被人扎破的(如果生活中没有谎言)(3)

信徒者认为耶稣是唯一的道路、真理和生命。这里很重要的一个说辞是“真理”,而“真理”也是经过人的经验证实的。但是如果让我在真理和爱之间做选择,我永远倾向于爱,因为我相信我们肯定有办法做到友爱而且真诚,但是这是个极大的挑战。

研究结果证明:“讲真话的人和撒谎的人所说话的细节,在数量上差别并不大,差别较大的是细节的质量。

讲真话的人说的是重要的东西,比如情境、味道、地点、声音等感受;而说谎的人经常说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他们尽力去填充故事,尽力使其听起来更真实。”

生活中的谎言是一定会被人扎破的(如果生活中没有谎言)(4)

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欺骗,没有谎言,而是选择诚实会怎么样?

如果每天看到新闻里真实的报道,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新闻,媒介,人们每天看到的世界隐藏了多少真实?

而如果隐藏的部分能安定人心,让生活更加和谐与安定,为什么不可以呢。

这个世界的确有些恶意满满的谎言,导致犯罪,甚至死亡。所以让世上不再有欺骗,不再有相互欺骗的感情和夫妻,事情也许会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但也有可能变得更加黑暗。因为欺骗所具有的利用社交和积极的一面将不复存在。

事实证明,我们一直都低估了自己说谎的次数,我们远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诚实。而说谎也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没有特别特别的诚实,但也没有特别的不诚实。

生活中的谎言是一定会被人扎破的(如果生活中没有谎言)(5)

,